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浊浪淘沙尽 - 二十年前的事 -- 庄户人家

共:💬1445 🌺9463 🌵35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对于本帖中的一些纠正与补充

作为一个在现场的人,把当时的情景告知后人,我认为是对当时双方死难者的一个负责任的态度。据此,粗略纠正与补充一些本帖中的不实情况。

1.

之前不论是部队还是市民都不可能想得到后来的结果,所以如果突然来一个开枪的命令,部队未必会架起机关枪向人群扫射,那样的话,只怕在某一个特定的地方,就会死伤几百人,但从我后来从64支持者的一副死难者地图来看,死亡的人数是非常分散的,所以合理的解释是,部队大规模向着人群开枪的时候,街上已经很少人聚集。

。。。从来就不存在任何意义上的“部队大规模向着人群开枪”的情景;

大约是6月3日22:15分左右,木樨地响起第一次枪声(北京其它地方的情况俺不清楚),当时木樨地桥的东侧聚集的是大约200米厚的人墙(人群),最前面是打旗子的学生(可能有20来人),人墙后面是稀疏一些的人群;不记得是第几次开枪,前面开始有人被抬下来了,旁边跟回来的人(不清楚是否学生)还一边说:“橡皮子弹、橡皮子弹”,意思是不用怕,当然,俺当时也不清楚到底是不是橡皮蛋;数次枪声过后--需要强调的是,这里没有机枪的扫射,枪声也不密集,就是冲锋枪的哒哒哒,有时是一支枪,有时是数只枪,中间似乎夹杂有手枪的声音。。。人群开始呼啦啦地后撤;俺跟人群一起趴在长安街路北面的草地上,听到有子弹打在20余米高的脚手架上,当当作响,子弹吐噜噜地从上方飞过(当时俺立马想,TMD什么橡皮子弹,这是玩儿真的啊),人群开始向马路两边的小马路撤退,长安街上基本空无一人了,此时大约是11点左右,记不太清了,总之是当街上空了的时候,军队并没有立刻推进,依然在木樨地一带集结;11点到11点半的时候(大约),俺退倒南礼士路西北角的邮局前的小路里面,此时军队开始推进,俺见到的是前面是一长排横贯长安街的、手持盾牌长棍、头顶带面罩头盔的不知是JC还是士兵的横队,后面是大批徒步士兵,然后是军用卡车,沿着长安街俩侧是武装士兵组成的纵队;在武装纵队经过俺所呆的小路口的时候,一个士兵向路中间的地面打了一个连射,地面上四溅的火光至今天依然历历在目。。。天亮后得知,在这个小路口里面正对着的邮局门口,有一个市民大腿中弹,应该就是这次射击的跳弹造成的吧~

6月4日5:55AM(这个时间俺是很确定的,因为俺当时看了表的),俺在南礼士路听到天安门方向传来一阵最密集的枪声,持续有大约一分钟(感觉上有数分钟)之久;如何密集呢?就犹如满满一汽油桶的钢珠倾倒在地上,或者,象尼亚加拉大瀑布那样密集连续的爆响声。。。当时俺们议论纷纷:广场的人这下子都完了~

天亮之后,俺去街上数血迹;从广电部至木樨地这一段长安街俩侧,据俺个人目击的情况,大约有20滩左右的血迹,木樨地桥西侧,也就是最先开枪的地方,没有见到大面积的血迹,也可能是被那些烧毁的车辆与足迹的践踏,掩盖了一部分。地铁站的玻璃,无一例外的全部破碎,马路两旁的指头粗的栏杆,有被洞穿的;俩边高楼上,也有许多的弹洞。燕京饭店大约在中间高度,(玻璃上)一排整齐的窟窿。。。当然,现在都知道,广场上的人没有“都完了”,甚至没有死人;而纪念牌和大会堂的高处,倒是有中弹的痕迹。

这样看来,相当大的一部分枪弹,是打向高处的,这里面有没有空包弹也说不定;否则以广场那么密集的枪声,应该会有被落下的子弹误伤的吧?但是没有听说这种情况。

2.

既然马督工也说,军人的死亡是在3号,而且死的非常惨烈,那么我认为按照tg军队的政治动员来说,是部队在获悉自己的战友的惨状以后,敌对情绪上升(但这个时候,没有得到开枪命令,只怕也没人敢自己就动手),一旦命令下达,才会导致士兵情绪难以压制,所以造成后来的大量伤亡。

这个推论的基础不对;军人的死亡是在3号开始可能是对的,比如西单的那个,但那是在开枪之后;开枪之前,基本上是连挨砖头的都不多,激烈的行为基本上都被学生制止了。

3.

4.除了枪,部队有没有准备其他装备(有没有执行非死亡暴力压制手段的能力)?

5.第一次排枪是什么时间?什么地点(第一次暴力)?

6.有六位烈士牺牲于同一时间同一地点,官方说法是什么?

见上面,其实似乎有了装备冷兵器的武警;据俺所听到的,没有“排枪”这么一回事,第一次开枪,应该是木樨地及以西的地方。6位士兵的死,据俺看到的官方录像里说,是在公主坟一带由于转弯过快(录像里面没有说马路上面密密麻麻的砖头石块是否起了作用),导致翻车燃烧;6位士兵被车厢里运送的木棍压住出不来而死的。。。这些木棍,显然也是政府方准备的冷兵器。这个事儿,是在头一波部队已经强力通过之后发生的。

4.

第二个镜头,一辆装甲车在北京的大街上飞驰,街道很宽,路上几乎没有人,好像是凌晨,应该是长安街,车上坐满了人,都是平民,一边开,一边打着机枪,当然是冲天上打的,可能就是好玩......解说里说一帮暴徒抢了一辆装甲车。

上面两个画面可以确定是在64以前,可以肯定是在部队开枪以前,

严格来说,俺不知道你看到的是啥录像;俺所知道的,是4日上午,另一只由西沿长安街推进的部队在木樨地桥“被”拦住了;其实,那个时候谁也不敢拦在武装推进的部队前面的,这只部队,应该是在已经被摧毁的路障前面(几辆无轨电车,已经被前面的装甲车辆拦腰截为两段了)自己停下了,后来这只部队抛弃了所有的车辆包括装甲车,退到军博去了;然后车辆就被烧毁了(这就是那被烧毁的60余量军车)。。。其中的2辆装甲车被平民开动,以及朝天开枪(开枪的时候把街上的大家都吓的四散奔逃~ ,听说是“自己人”开的枪又都回来了);此时一架直升机开来督促部队继续前进,装甲车朝天一梭子,直升机就一溜烟的跑了,再没有回来。。。其中的一辆装甲车开到广电部门前停下,被烧毁了---此时广场的军队已经向回推进,快到西单了;估计是掂量了一下没办法跟军队对抗,所以放弃了。。。所谓的退伍老兵教怎么烧装甲车,应该也是发生在这一段时间内。

俺可以肯定的是军队开枪前堵截军车是有的,由此抢了枪支弹药也是有的,但从没听说过有抢来装甲车开着玩还朝天开枪的。

========以下内容,俺从没有在网上发表过======

以下内容,俺从没有在网上发表过;想来想去,还是留个记录吧,这样对于倒在身边的人,庶几也是个纪念。

1. 520百万人大游行的时候,俺头缠红布条,手拿相机,站在俺单位卡车的车门台阶上。过来一个人问,你是学生吗?俺一直对此很奇怪,俺们卡车上的标语,分明表明了不是学生的嘛~ 。。。现在想来,这可能是便衣在做调查统计。

2. 4日早晨,俺给领导打电话问是否还上班,领导大急:怎么能不上班呢??? 。。。哦呵呵,这里不由得感慨一下,TG的组织能力真不是盖的,都这种时候了,各级小小的领导们的第一本能还是把自己的下属抓在手里,等候上级指示了再说~。。。俺骑车沿长安街向东,快到西单的时候前面传来装甲车辆的隆隆马达声,眼看越来越近;俺拐入路南的小胡同里(忘了啥名了),在里面的拐角处探头往长安街观看;一辆装甲车闪过胡同口,只见说时迟那时快,装甲车上的一名士兵枪口一低,啪的一枪,俺前面20余米的一个院门口一个推车中年男子应声倒地~ 和倒霉中年男子一起躲在门洞里的几个人,7手8脚地把他抬进了门洞。。。现在回想起来,一是感觉那个士兵的军事本领高,二是感慨那时的北京市民心理素质真是强悍~

这是俺唯一目击倒在枪口下的人。

3.

安基 男 31 北京市 建设部中国建筑技术研究中心"村镇建设"杂志编辑

遇难情况:89.6.6.晚12时许,与六名友人(4男2女:王争强及其女友、王争胜及其女友、 杨子明及其弟)在南礼士路路口,被戒严部队喝住,旋即扫射,王氏及杨氏兄弟四人中弹, 送往复兴医院。 两女青年跪地求饶幸免一死。安基一弹伤及腿部, 一弹从后背斜穿胸部, 6.7日凌晨4时死于儿童医院。遗体火化后存放在西郊福田公墓骨灰堂。

这个是真事。当时俺2小时后途经此地,听说了,也看到地上血迹了。。。当时听人调侃:当兵的枪法挺好,专打男的不打女的。

4. 某驻扎在复兴门桥头的部队,当官的带人到二炮大院墙外的小饭馆吃饭(位于南礼士路路西),饭馆门口俩侧由士兵架上机枪摆出护卫的架势;吃饱喝足之后,出门朝上来了个点射。。。小饭馆后面就是二炮院的高层建筑,也就是家属楼;其中一户是个离休副军职,老干部夫妻和大儿子正好在新分的房子里面;其中一颗子弹击穿玻璃,擦过大儿子的脸颊,“带着肉”,钉在天花板上。。。“带着肉”这个词儿,是大儿子自己的形容词儿~

5. 某日大概是同一部队的,到二炮小卖部搬东西,也是路两头由带枪士兵封锁,搬了不少;不过,听说给的是白条:到军委要钱~

6. 某日某驻扎二炮院内部队的某一营职干部,酒气熏天,拿着皮带在那个小邮局前面拦人,不拦女的不拦老的,专拦年轻男人;路边跪了好几个。。。俺远远的望去,最后是一个巡逻的吉普下来了一位师级干部,把那几个平民放走了;那个营职干部则继续在那里呼喝~

7。 某日骑车路过海军大院,在长安街北侧也出来一排海军的兵站岗。。。俺停下跟人家聊天:咋的你们海军也出来啦?也来打老百姓啊? 人家海军战士笑呵呵的回答:你不打我们我们也不打你们~

8. (差点儿忘了,加一个场景)第一波部队过去后,南礼士路头条来了一组美国电视台拍视频的来采访;据说是从木樨地一路沿着侧面的小马路跟过来的。

最后送大家一句话,这句话是俺家长辈当时拦着俺不让俺出去的时候说的:

乱世人命贱如草!

通宝推:青青的蓝,witten1,桥上,连续杀人,煮酒正熟,foureyes,路远无轻,天狼星,韩信点兵,南京老萝卜,物格修齐,虎王2006,达雅,lix,ifuleu,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