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关于马其顿军团遭遇秦军的一点新思路-交叉比较 -- 龙眼
匈奴被秦军彻底打败后可没闲着,而是柿子专捡软的捏,去西面把大月氏给灭了。公元前177年,匈奴右贤王率匈奴精骑袭击了河西走廊的月氏国。由于大月氏人的靠笨重的车辆运输和作战,不敌匈奴骑射,因此匈奴一战成功,给月氏带来了毁灭性的打击,月氏一战而国灭,所有被俘虏的月氏人被匈奴人屠杀殆尽,幸存的月氏人不得不背井离乡,开始向中亚地区迁徙。迁徙的月氏人分为两支,少部分行动不便的月氏人,向东南方向迁入了甘南青海一带的羌人吐蕃人区域定居下来,并开始逐渐使用羌或者吐蕃人的语言,他们被后人称为小月氏。而月氏主力,则离开甘肃,穿过戈壁沙漠,沿着他们祖先古印欧人开辟的道路,向西逃亡,他们被称为大月氏。
在古代,各种印欧人在与东亚人的偶然对阵中好像从来没占过什么上风。包括后来东汉的陈汤却轻松整垮罗马式的鱼鳞阵,唐朝的王玄策率土蕃军队以少胜多大败中天竺军队。而匈奴人、马扎尔人、蒙古人到了欧洲都各个是战无不胜的黄煞星。
大月氏迁徙的第一站是天山以北的伊犁河谷和伊塞克湖流域(今吉尔吉斯斯坦境内),公元前176年,大月氏人来到该地后,击败了当地的塞人部落,占据了伊犁河谷,被击败的塞人被迫向南迁徙,靠近波斯一带,打败了当地人,由此引发了一系列连锁反应。 后来乌孙人与匈奴人结盟,不断攻击伊犁河的月氏人。至前155年左右,大月氏人被迫再次集体南迁,穿越费尔干纳盆地的大宛(今哈萨克斯坦和乌兹别克斯坦交界处),来到大宛西南部,阿姆河以北地区(中国古籍称“妫水”或“乌浒河”)。大宛地区当时在阿富汗的希腊化巴克特里亚王国(中国史书称大夏)的统治下,大月氏人的到来,控制了阿姆河,切断了巴克特里亚王国的大宛和阿富汗领地。而大月氏还频频劫掠大宛,大宛的希腊化文明也基本在这一时期被清除。 粟特的大月氏人虽然摧毁了大宛并且建立起了对大夏的宗主权,但却不得不面对新的更强大的邻居——安息,安息在西方历史中被称为帕提亚王国,同样是亚历山大东征后遗留下来的希腊化王朝。前129年,大月氏人与塞人杀帕提亚(即安息)国王弗拉亚特斯二世,由此,大月氏人和帕提亚人的矛盾迅速激化。前124年,帕提亚新王阿塔班努斯一世大举反攻大月氏,战败身死,连续两位国王都死于大月氏人之手,让帕提亚愤怒到了极点,即位的帕提亚伟大君主密特里达提二世大帝随即对大月氏人展开了凶猛的报复,迫于帕提亚人的军事压力,公元前124年大月氏人再次放弃了粟特的家园,南渡阿姆河,开始了第三次迁徙,他们潮水般地进入巴克特里亚,以宗主国的身份正式占领了这一地区。 希腊——巴克特里亚王朝末代君主赫利克勒斯败退到了王国东部的喀布尔,并很快被阿富汗土著普什图人所击灭。至此,自从公元前330年亚历山大大帝东征后,在中亚地区建立并延续了两个世纪之久的希腊(马其顿)人统治被彻底摧毁。
就是说匈奴人的败将,也就是秦军的败将的败将,把马其顿人建立的一个个希腊式(其实是马其顿式)王国给打得落花流水,屁滚尿流,东奔西逃,相即覆没。而那些中亚希腊式王国的军人恐怕都是马其顿大帝亚利山大的徒子徒孙,而亚利山大的马其顿军人没有一个回到欧洲,全留在中亚了,那么后来的这些希腊王国应该都保留了原汁原味的马其顿战法,可没有任何一个希腊马其顿王国能抵御匈奴人的败将-大月氏的猛烈进攻,这说明什么呢?如果是秦军到了中亚又会是什么样子呢?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秦军和波斯军的比较和思考 5 龙眼 字1128 2012-09-02 00:21:41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
🙂建议先狠狠扒下西方伪史画皮,顺带考证这个 迷途笨狼 字0 2012-09-01 10:16:53
🙂看匈奴败将如何横扫马其顿余部
🙂马其顿兵主要是大长矛,这个东西秦军也有,而且他们好象 3 断臂残刀疲败兵 字197 2012-12-24 11:00:42
🙂马其顿标配的远射兵团是1/8,但实际上能占到1/4 3 夜月空山 字514 2012-12-25 02:09:42
🙂逻辑上看,是A>B,B>C,所以A>C,那有没有相生相克 1 月度调查 字10 2012-09-03 01:01:06
🙂谦虚一点说,也许是斗兽棋游戏 3 小科 字69 2012-08-31 18:58: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