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父辈的农村经济史 -- 年近不惑
说到“缺”了,这一次就再说说的缺的问题。一个是“盐”,一个是“火柴”,还有一个是“酱”(甜面酱)。中国老百姓物资短缺怕了,一有风催草动就疯狂采购,延续到现在,仍然有这种现象,成了传统,这种传统的形成来自于我们自身的困难记忆,也来自于我们的祖先承受的苦难太多进而形成了基因,我认为对于短缺的恐惧进而出现“盐荒”等之类的现象,是不是仍表明我们仍处于马斯洛需求层次的最底层?是不是从侧面也反映了我们“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这个命题?
早先都是“坷垃盐”,就是盐的结晶体,都说是海盐,我估计也未必,那个时候平顶山叶县的盐矿应该早就开发了吧。虽然盐便宜,也用的少,但似乎盐荒发生的次数好像最多,印象中隔几年就要疯狂抢盐一次,我父亲总是劝乡亲们,没有必要,盐不会断了供应,但似乎适得其反,买的更疯狂了。疯抢的原因什么都有,要打仗了、防什么病了等等之类。
火柴印象中有一次,我们那儿都是安阳火柴厂的产品,突然就有人说要打仗了。那个时候没有打火机,也几乎没有人用煤球炉做饭,都是灶火,每次做饭都需现点火的;还有柴油灯,后来是蜡烛
,虽然有电灯,但作为摆设的机会较多。所以,那个时候火柴就是开启农村家庭现代文明的火种,属于必需品,也属于消耗品,不得不用还不能重复使用。这一打仗,按说应该储备的东西很多,但不知咋的,都疯狂买起火柴了。后来才知道,村儿里一大爷,平时腿脚不怎么勤快,当天中午生火做饭时火柴用完了,那个年代从地里干活儿回家押到中午人是很饿的,更不愿意动,大妈向大爷开了火,于是不情愿跑到供销社卖火柴,心想不是一次一盒买,麻烦么,干脆买几封(用薄的糙纸,将10盒(好像)包在一起)得了,心里也有点气,就对“钱”狠了一次。街坊邻居不知道怎么回事儿,一问,说,“不知道呐,你?最新消息,要打仗了,坏蛋炮弹一轰,昏天黑地,不买火柴,到时候连路都看不清,更别说生火做饭了,赶紧吧,再晚,就卖完啦”。这消息就是传播速度极快的病毒,到了晚上,供销社火柴就卖完了。最多的一家,买了两箱,按他们家的使用速度,起码5年不用再买。后来找父亲要退货,父亲还是给他退了。
而对于“酱”,那个时候,平时是不吃的。但到春节,家家户户都要打上一些,所以酱是年年春节时缺货,节后无人买。属于周期性“酱”荒。所以父亲在春节期间卖东西时,都要劝大家少买一点,特别是酱,甚至有时候根据家庭人口,主动限制购买量,以保证家家都能有酱过节。这也算是局部供求关系调节吧?属于宏观经济学?还是微观经济学?我父亲那0.8双手是无形之手,还是有形之手?
所以,我总结,那个时代,短缺现象是有的,但几次“*荒”似乎都是人们的恐惧心理在作怪,包括到物质极大丰富的当代。日本鬼子受核辐射辐射,我们中国人抢盐。我脚得吧,这说明随着国家实力的日益上升,老百姓开始“身在祖国、荒怀天下”了,我们有了国际视野。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父辈的农村经济史 84 年近不惑 字398 2012-07-08 05:25:32
🙂帮助他们留下些文字,是利己利人的大好事啊。 1 GWA 字193 2012-09-15 20:35:47
🙂父辈的农村经济史5 年近不惑 字2056 2012-09-13 22:30:53
🙂父辈的农村经济史4
🙂父辈的农村经济史3 43 年近不惑 字2168 2012-08-10 01:47:15
🙂这个供销社的布局跟我们村的是一模一样的。 1 刺刀 字198 2012-09-07 07:19:09
🙂先花上,回头等你写了再看 圣火 字0 2012-08-13 18:18:50
🙂和我父亲是同龄人,背景也差不多,读起来有心里相通的感觉 想学自由泳 字12 2012-08-02 13:20:5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