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文摘】老山作战中,我军装备质量问题 -- AK545

共:💬57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无柄手榴弹替代木柄手榴弹的原因

其实和前面讲的这些都没关系,真正的原因是两条:

一是前者比后者的破片分布更均匀、没有杀伤死区(木柄对手榴弹破片的形成和分布有不利影响),威力相同的情况下体积和质量都比后者小(木柄完全是个死重)。这算纯技术层面的原因。

二是战术思想变化、手榴弹扮演的角色变化。

过去我军装备差火力弱,很倚重手榴弹(可以说是步兵唯一的面杀伤火力),特别是炮火支援严重不足、步兵分队伴随火炮缺乏的情况下(更惶论什么榴弹发射器之类的了),更是如此;所以很强调“扔得远”,其它国家步兵训练标准,对手榴弹投掷的要求哪里有我们这么高。后来装备改善了、战术思想变化了,最终也把手榴弹要“扔得远”的要求给淡化掉了。

顺便说一句,倚重手榴弹绝非共军的专利,抗战期间国军也是同样……战争中、后期的若干次战役,日军对国军的“手榴弹雨”印象极深刻。特别典型的是豫湘桂会战中的衡阳保卫战,可以讲第十军几乎是靠手榴弹支撑防线。山、野炮炮弹打光,方先觉不紧张;81mm迫击炮炮弹耗尽、仅余数百发82mm口径的(和第十军装备的迫击炮口径不同,需用红砖磨掉一圈才能使用),他也不紧张;可是手榴弹消耗量达到85%,方先觉就毛了……第十军甚至专门囤积了一批手榴弹、江防专用,仅仅在战况最危急的时候才挪用了一部分,其地位特殊可见一斑。

自从70年代后我国再无新的有柄型号手榴弹定型(反坦克手雷除外,那是因为太重、保留手柄以利握持和投掷),但是原来的库存和原有生产线的产量都很大,延用多年才逐渐消耗完。

至于是否容易被草木挂住,在决定无柄/木柄手榴弹命运的时候,都属于很次要的因素。

对了,说到木柄手榴弹和中越冲突,不能不提及一线部队土法上马的手榴弹抛射器……那玩意乍一看有点象60迫,一次可以把几十上百枚木柄手榴弹抛出去几百米,散开的手榴弹号称可以铺满半山头,很受步兵的欢迎……用来守阵地、对付越军的渗透和骚扰实在太爽了。这也算木柄手榴弹比无柄型号得天独厚的优势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