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90):两岸会商和南先生 -- 本嘉明

共:💬160 🌺754 🌵1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茗谈(90):两岸会商和南先生

这一篇比较短,来得也突兀。因为“淡淡微风”君提到国学大家南怀瑾先生,我很支持他好好讲一讲,以兴国学,以励后人。现在做学问的,有时难免浮躁,看看早前的大师,当是很好的榜样。

(而另一方面,由于南先生在两岸三地的社会地位崇隆,他老人家确实参与了一些实务,这一块,也不妨让大家了解一二,但放在《人文艺术》版不大妥当,那就留在时事版好了。)

(一)

老蒋东狩,两岸对踞,其实密使就没停过。

两蒋时代,大陆对台秘密接触,以许鸣真出面,台湾以李次白,曹聚仁,沈诚为代表,这一段略过不表。

1988年小蒋病逝,李登H依“民国宪法”继任。同年南先生赴港定居。就在当年,大陆的民革(国民党民主革命委员会)副主席,全国政协常委贾亦斌主动登门造访,随后介绍当时的北京对台工作负责人杨斯德与南先生接洽。于是不久,台湾总统府秘书室主任(李办大秘)苏志诚接到南先生的电话,得知大陆希望同李的代表接触。

1990年12月底,李整肃国民党,牢固掌权后,派苏志诚到港,与大陆代表杨斯德会面,杨的上级领导是杨尚昆,后来是曾阁老。此后陆续会晤27次,地点在港,澳,珠海,直到1995年被台湾方面泄露(这一泄露,很可能是大陆某方面借台湾新党故意泄出),于是中断。

南先生在推动会晤从零开始这一点上,居功甚大。他言明自己“买票不入场”,旁观,促成了90年12月31日开始,国共两党展开秘密会谈,地点就是南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左起:苏志诚,杨斯德,南怀瑾,贾亦斌,在南的香港寓所。

初期几次会谈,没有进展,毕竟双方差距甚大。其间,据说南先生建议大陆增加许鸣真汪道涵,参与会谈。许是老资格了,举荐汪老,则触发了后来江主席以汪老为大陆海协会会长,主掌对台民间交流的布局。但苏志诚反驳这一传言,说汪辜会谈是苏跟汪老见面时提出的设想,不是南先生之功劳。

1992年6月,南先生为两岸密使操刀,起草了《和平共济协商统一建议书》,请苏志诚转交李,但从此泥牛入海。此后,南先生退出两岸密谈。

一种说法,是苏压下了此信,没有报给李。但苏争辩,说是北京方面私下传话给他,请他“不要上呈”,因为对话的协议,最后要江,李签字生效,却是由第三人(南先生)起草,两党均告不悦,却又不想当面拒绝,予南先生难堪。1992年10月,汪辜会谈,公开渠道正式打开。在会上,“九二共识,一中各表”成为历史事实。

苏志诚在事后说了一些可以看作“过河拆桥”的话。比如说,他指责南先生在每次参加会谈时(在他家里进行,为避耳目,一边先来,一边后到,南先生想不出面相陪也不可能),总要录音拍照等,做不少功夫。于是他认为南先生是汲汲于名,等着将来当个民族大功臣,偏偏两边的组织,都喜欢鬼鬼祟祟,于是满拧。

但我个人的看法,苏的言论有漏洞。首先,不管李肯不肯签,这么一个信,大陆也认可南先生的措辞和内容的,李怎么可能拒绝去看?苏不过一介小秘,Runner而已,怎么敢隐匿不报?所谓大陆“请苏不要上呈,因此李没有看到”,都是屁话。归根结底,李愿意跟大陆谈谈,无非是虚与委蛇,敷衍敷衍,生怕北京的导弹,一怒而出,震碎偏安的小朝廷,一旦谈到真章,给自己套一个紧箍咒,他如何肯签?你再看看南先生这一篇的题目是什么?

同样的,即便大陆不满意南先生所起草的某些措辞,这都属于细节,只要李肯签,白纸黑字在手,就是对台工作的大功一件,又怎么会计较细故?

至于说南先生拍照录音,此事牵涉到大陆台湾多名政要,甚至有两岸军方介入,结果事情最后不是在手握照片录音带的当事人南先生那一头“爆料”,拿去美国某报卖个好价钱,这也足可证南先生并非小人。

(二)

南先生年轻时精通国术(武术),是有武胆之人,所以他跟会武术的周总理一样,虽文质彬彬,这大概是“武雅”,不是“文雅”。

他们这一代,此诚危急存亡之秋,偌大一个中国,已经放不下一张安静的书桌,而且不在逃难,就在逃荒。这样的环境下面,还能培养出这样的学识,已经是后来几代安逸人都要汗颜以对的事了。

不要说南先生在中国传统文化上的造诣,我们不但达不到,而且接近不了,单说他们一代的颠沛流离,经历阅历,那已经是不可复制。所以我看我们这一代人,没有什么厚重的东西傍身,可供去评价前人,能评价的只有前人宣扬的这些学问。自己觉得这学问好,就学之;觉得鸡肋,就弃之。这无伤大雅,各走各路,各自埋头做自己的人生功课就好了。

淡淡微风:【原创】列子笔记(一)闲言碎语说文化

通宝推:舞动人生,不会飞的鱼儿,乃力,diamond,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