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农村见闻 -- 领域时空

共:💬167 🌺144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农村的宗法组织

西方的文化特点是理念、上帝和法律,理念这个现实背后的抽象概念与上帝这个世界最后最高主宰,同法律的普适性一样,都是西方理性精神的一种反应和结果。中国的文化特征则是血缘为基础的宗族法律,因此强调人际的礼和德。或对或不对,这是我的理解。而在山东这个孔孟之乡,沂蒙这个离曲阜很近而沂水又是孔子游过泳的地方(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其农村的文化传统是非常浓厚和长久的。但是咱又受过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唯物史观教育(私下讲,我觉得共产党把马列主义唯物史观和唯物辩证法从小学一直灌输到大学本科和硕士,把这种非常先进和革命的哲学观和方法论教给中国学生,而不是采取愚民的教育,是中共真正的慈悲,可是真正返回来重拾的人少之又少,大部分人都自觉不自觉的讨厌一辈子,可是骨子里这些方法都渗透进去了),喜欢从生产方式变化看农村的事情。

我们村主要由几个大家族组成,大家族的维系基于共同的祖先,但是分支久了之后也可能生疏。现在我所在的大家族是以太太爷爷维系的,太太太爷爷下面就分为两支,如果老辈人不提,我都不知道我们还跟另外一个家族是近支。我太爷爷辈兄弟两个,我太爷爷有四个传后的儿子,就是我爷爷辈了,到我爸爸辈就10个兄弟,到我这一辈是十个还是11个兄弟要看我最小的叔生的儿子还是女儿。另外一个太爷爷有两个儿子,四个孙子(一个因事故去世),再下一辈到底几个,我这些年在外已经不清楚了。

大家族至少有两种方式维系:祖先祭祀和近亲互助。以前每年过年,都要请祖先灵位回家过年,家族长辈领着几代的男人,浩浩荡荡的举行祭祀仪式,这是大家庭加强凝聚力的重要方式。现在已经不再举行这种祭祀仪式了,但是除夕前一天家族一起给长辈上坟的习惯仍然保持着。约好下午三点,每个家庭出一个男性成员,带着烧纸和鞭炮,一起到家族的坟地上坟。上坟的时候,会说这是哪代祖宗的坟,那是哪代祖宗的坟,这个坟有后,那个坟没有后。大家在肃穆中追思和缅怀,慎终追远,大家感受到自长远以来,大家是一体的。这无形中增加了大家族的凝聚力。

近亲互助。近亲互助是指家里有超过单个家庭承担的事情时,首先能想到的和首先来帮忙的,都是近亲。尤其是红白事的事情,一发通知,大家自发来帮忙,有事不能来的要打招呼,不打招呼的会被私下说:为什么不来帮忙?平时大家好像懒得来往,但是一到事情,你就会知道什么叫亲味不是装出来的。这个时候当事的家庭反而不那么忙,有什么事别人过来跟你商量,这样做行不行,行就去安排人去做,不行就马上商量个办法。这时候有一个头脑比较灵活的长者统一安排事情,买菜的买菜,炒菜的炒菜,端菜的端菜,没有的家什谁借的谁负责还。里里外外都是家族的人,许多传统的做事方式也传承下来,要是不传承,老一辈人的人会说这样不行不合规矩。但是实在办不到又会权办,传承也就慢慢改了。

上面这两个是维系大家族纽带的主要方式了,其他的生产互助都已经随着机械化的普及而消失了。当初几家才养得起一头牛,多个人协助才能完成耕田撒粪施肥的工作,这时候必然是紧密的大家族关系。后来这些消失了,互助就逐渐只存在于红白事这些大型活动了,而随着镇上饭店承办大型活动能力的提高,有年轻人结婚直接到镇上饭店举行,用到的人手就比以前少了,也就不再需要整个家族的人来帮忙。而有些已经在城市居住的人,甚至已经不能来参加年前的上坟了,纽带关系自然减弱。由于大家族的有些功能还是必须的,大家族的纽带还在维系着。随着市场分工的深化和生产体系的扩展,许多功能已经不是必须的了,因此大家族的维系能力就变弱,甚至消失,但是不会完全消失。即是在城市,家族的关系纽带仍然很强,不过形式已经发生了变化,聚餐和平日往来,也成为家族联系,但是宗法性质就变弱了。

通宝推:松阿察,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