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南明史》的读书笔记一:《屠城血证》 -- 俺老孫
大明王朝这个大堡垒是从内部被李自成的大顺军攻破的,而李自成建立的这个大顺政权从头到尾都是一个流动政权,山海关一战败了,便再无翻本的能力,李自成本人竟然会栽在一伙乡民团练手里,他一死他的部下便成了一盘散沙,完全承担不起抵御外敌入侵的领导责任——尽管大顺军余部是抵抗最坚决降清最少的。
而在南京的明政权还没开始成为国家堡垒的核心,就为了立谁做新君而内斗起来,一直斗到这个小朝廷垮台那一天也没停止。东南一带是东林-复社的势力范围,他们在这个地区有着左右国家政策的影响力,在民间有着无上的号召力。东林-复社这班以“正人君子”自命的小利益集团在万历朝时为立太子事与后为福王的朱常洵结怨,并在天启朝时与依附魏忠贤的“阉党”结仇,所以坚决反对立福王的儿子小福王朱由松为新皇帝,但却把小团体的恩怨情绪用“立贤立长”的冠冕堂皇的理由包装起来,以拥立潞王朱常芳来反对立小福王,可从后面潞王朱常芳的表现来看他并不比福王朱由松更贤明。
作者顾诚说以史可法、钱谦益等东林复社份子为首的南明重臣原应本着国家民族的最大利益尽快拥立新君,号令天下北上御敌,光复河山。可这伙东南士子集团枉顾国家和民族的利益,为了小集团的恩恩怨怨一味掣肘拆台,导致新君难产,后来虽然史可法想出第三方案来谋求各方的妥协,但随着手握兵柄的四镇军阀的干预,形势急转直下,拥戴定策之功被马士英和四镇夺去,东林复社份子因而拱手让出成为新皇帝亲近之臣的机会,再也难以影响南明政权的决策和政局,却还要不断的纠缠于马士英吸收进政权的阮大铖的“阉党”身份问题,整天在这些事上扯皮,完全顾不到国家大事。一直到南京陷落,第一个南明小朝廷瓦解,弘光帝(福王)出逃被俘投降清兵,太后在杭州命潞王监国,而潞王监做的第一件事就是向清兵请降,他贤在哪里?东林复社那班“正人君子”又正在哪里?史可法好歹还死在杨州,身为“东林领袖”的钱谦益却向清兵摇尾请降。
总的说来,自从大明王朝出了“东林”这么个怪胎以后,明朝的政治就被一群“谙于内斗、昧于外战”的腐儒知识分子所把持和左右了。他们斗的也并不是自我标榜的“春秋大义”而更多的是个人利益和小集团的利益。
在拥立明宗室继位抵抗清兵的入侵的问题上,各种文武大臣们表现出的多是斤斤计较于个人的利益和地位,都想做拥立定策的功臣,而不顾国家大局,不顾内部的争斗和分裂完全无助于抵抗侵略。所以福王和潞王降清后,很快就有人在浙江拥立鲁王朱以海为监国,另又有人在福建拥立唐王朱聿键为皇帝(隆武)双方之间虽未互相攻击,但也并不配合。朱聿键死后又有人在广东拥立他的弟弟朱聿(钅粤)为皇帝(绍武),这时另有一班人在广西拥立了桂王朱常瀛为皇帝(永历),这两方在满清已经占领大明百八的天下之时不思合作共御外敌,却还在为了谁是正朔而大打出手(这个事件金老夫子在《鹿鼎记》里也有提及),结果是前方绍武的军队打败了永历的军队,后方清兵就打进来灭了仅成立几个月的绍武政权。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记得有一句老话:铁打的六合,纸糊的扬州 桥上 字0 2013-03-29 08:33:18
🙂除了江阴屠城,其余几个都是杀降而又叛的? Climb 字40 2013-03-26 05:25:50
🙂湘潭也不是。清军对敌人一般狠没什么分别。 俺老孫 字0 2013-03-29 02:45:00
🙂《南明史》的读书笔记二:堡垒是从内部被攻破的
🙂估计金庸写《鹿鼎记》的时候也是专门讽刺这一段故事 1 奔波儿 字227 2013-04-01 11:32:27
🙂争正朔是假,争的是拥戴定策之功, 2 俺老孫 字967 2013-04-03 00:47:32
🙂利益集团以人事控制权当政治目标的习惯罢了. 三力思 字124 2013-03-27 11:26:19
🙂《南明史》的读书笔记二:堡垒是从内部被攻破的(续) 12 俺老孫 字1548 2013-03-27 04:31:4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