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这个国家会好吗:中国崛起的经济学分析 -- 冉重光

共:💬284 🌺1182 🌵4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不敢说指正,和兄台讨论一下

很高兴能和兄台讨论问题。姑且抛开立场问题看,劳动价值论也是现在最好的经济学基础理论。这里说的劳动价值论,是指从威廉-佩蒂也好、亚当-斯密也好,是在西方经济学中诞生并发展起来的一种理论,不限于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学说。劳动价值论的核心是劳动创造价值,剩余价值学说是以此为基础推导和衍生出来的。

从根本上说,劳动价值论就是一条:劳动是创造价值(交换价值)的唯一来源。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劳动者实际创造出的价值远远大于个人基本生活需要,多出的这部分就是剩余价值。这里就引出两个问题,一是剩余价值到底存在不存在,二是剩余价值如何分配。前一个问题是“理论”问题,后一个就是赤裸裸的利益问题。从这里开始,“理论”问题就不是纯粹的理论问题了,因为只要否定了剩余价值的存在,于是资本家就不需要向工人解释其财富的来源了,劳动者也就不会追问剩余价值的下落了,第二个问题就自然而然的消失了。所以,最根本的问题不是剩余价值该如何分配,而是剩余价值的存在性问题。马克思主义对资本家最致命的威胁不在于主张剩余价值应该归劳动者占有,而是指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顺便说一句,马克思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立是没有剩余价值的,现实中的社会主义是另一回事,后面会说到。

很多人,包括赞成或同情马克思主义的人,把它当成一种讨论公平分配的理论、一种为工人主张权利的理论、一种指导革命运动的理论,这些并不错,但没有抓住其核心,马克思的理论最重要、最核心、最基础的部分是指出了剩余价值的存在性。剩余价值是存在的,这才是重中之重。具体的推导过程在《资本论》第一卷中说得很清楚,不必重复了。

这里不得不再说说立场,实在是没有办法回避这个问题。承认劳动价值论,就必然得出剩余价值存在的结论,接下来就必须面对“剩余价值如何分配”的问题,于是“理论”问题最终变成了利益问题。既得利益者为了避免这个问题,必须否定剩余价值的存在,而要否定剩余价值的存在,就必须否定劳动价值论,于是就提出了其他种种理论。所以,抛开立场从纯科学纯客观的角度讨论劳动价值论,根本是不可能的。当然,那些主流经济学家们会告诉你,他们是多么客观多么公正地研究了经济问题。

但请设想一下,杨白劳能和黄世仁能“纯科学纯客观”地讨论地里面的粮食是谁种出来的么,穆仁贵算出来的帐会“纯科学纯客观”地反映杨白劳能和黄世仁到底谁欠谁多少钱么?不是在下非要从立场角度去看问题,而是这个问题推论下来必然导致立场的取舍。

如果兄台一定想从纯科学纯客观的角度讨论劳动价值论,只好假设咱们都是外星人了。那么,从外星人的角度来看,劳动价值论成立不成立呢,还是成立的。劳动价值论能从根本上解释很多问题,无需一一重复,这里只回答一个诘问,即是兄台提出的,也是很多人所疑问的,既然劳动价值论是对的,那为什么社会主义会遭受失败呢?

回答如下:因为(马克思版)社会主义从来就没有被真正实行过,那些失败的所谓社会主义,都是变形的国家资本主义和平均主义,之所以失败,是因为这些主义对生产的促进比不过自由资本主义,平均主义更是直接违反了劳动价值规律,因此遭受了失败。这些实践的失败并不能否定劳动价值论,恰恰相反,这些失败证明了劳动价值论的正确性。

劳动价值论的根基是劳动创造价值。仅有这一条还是不够的,一个社会要能够运行,还必须用某种具体的形式去实现劳动价值。什么叫实现价值,就是把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个别劳动就是每个个体的具体劳动,比如种田、打铁等等,社会一般劳动就是社会作为一个整体享受到的劳动成果,比如吃饭、住房、交通等等。在现代社会条件下,每个单独的个人都只能从事一个非常具体而微小的工作,付出特定的劳动、生产特定的产品或者提供特定的服务,然后互相交换劳动成果,于是种地的也能有汽车开、打铁的也能有饭菜吃、写代码的也能有衣服穿、织布的也能有电视看、理发的也能有房子住……..,唯有如此整个社会才能正常运行,否则不难想象会发生怎样的灾难。这个过程就是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如果这个转化不能顺利进行,轻则社会停滞,重则经济危机,严重的甚至要亡国灭种。

从劳动创造价值出发,劳动价值论的下一个推论是必须通过一定的途径去实现劳动价值,即把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为此必须解决两个比例问题: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和劳动成果按比例分配,通俗地说,就是怎么干活和怎么发钱。在资本主义生产条件下,“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的实现手段是市场经济, 其中包含两部分:“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 的实现手段是资本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劳动成果按比例分配”的实现方式是劳动者得到的报酬等于劳动力再生必要条件、资本家得到剩余价值。

用市场经济实现“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的过程是:大家各种生产产品,然后拿到市场去买,换回货币后再去买自己需要的东西,通过商品和货币的转换实现劳动的交换,最终的结果是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价值的实现是通过商品和货币在市场上的交换而实现的,过程是间接的、迂回曲折的,表现为价格围绕价值波动。

资本和商品的自由竞争实现“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的过程是:哪个行业赚钱,哪种产品好卖,资本也好,劳动者也好,就投入哪个行业,就生产哪种产品,于是社会劳动的分配就更多地向该行业、该产品倾斜,直到边际利润消失。而那些赔钱的行业里,资本流出、工厂关闭,其社会劳动减少。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生产率较高的工厂会淘汰劳动生产率较低的工厂,这些资本会获取超额利润,于是加大投入研发新产品新技术,促进技术的进步。另一方面,超额利润会导致资本的流入,最终降低该行业的平均利润率。如果资本和商品都是自由流动的话,最后的社会结果是平均资本获取平均利润,和具体的行业无关。

但如果资本和商品不能自由流动,比如垄断资本主义,市场就不能对社会劳动的比例分配发挥正常的调节作用,会发生上世纪导致两次世界大战的那种经济危机,一方面是多余的商品卖不出去,而同时劳动者买不起必要的生活必需品,资本也无法获取利润,就只能靠战争解决了。战后资本主义世界发展得不错,是因为自由资本主义取代了商品垄断的殖民地资本主义。而同时期的“社会主义”比不过资本主义,也是因为国家垄断下资本和商品不能自由流动,于是社会劳动的分配比例无法自行调节,国家指令计划不能反映劳动生产率的高低,低效的不能淘汰,高效的不能扩大再生产,于是没有技术升级的动力、大锅饭越吃越不行。这便是“社会主义”失败的真正原因,其实并不是社会主义输给了资本主义,而是垄断资本主义输给了自由资本主义。

资本主义下“劳动成果按比例分配”的实现方式包含两层,第一层是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分配,表现为工人拿到工资――劳动力再生必要条件,老板拿到利润――剩余价值;第二层各个阶级内部的分配,在工人阶级中表现为计件工资、计时工资等等,多劳多得是一种分配方式,大锅饭是另一种,北欧的福利主义也是一种;在资产阶级内部以利润、利息、地租等形式在产业资本家、金融资本家和地主之间进行分配。上面涉及两个层次、三个方面的分配比例问题,哪个解决不好都是大问题。如果工人阶级和资产阶级之间的比例分配不当,资本拿多了工人拿少了要么饿死要么革命,工人拿“多”了资本拿少了则无法扩大再生产会被别国的资本超越、吞并;如果工人阶级内分配不当,不能多劳多得,结果就是混大锅饭吃或者混福利吃,最后是生产停滞、经济危机乃至国家破产,中国当年的“社会主义”失败就是例子;如果资本之间的分配不当,比如金融资本利润过大,就会导致实业萎缩,现在西方国家的经济危机便是活生生的例子。

总之,劳动价值规律的实现,就是“一个转化”“两个比例”,随便那个没处理好就是经济危机甚至国家危机。过去的“社会主义”国家以为只要是政府管理一切,从技术上消灭资本家就没有剥削了,就没有剩余价值了。大错特错,实际的效果是国家成了终极资本家,工人仍然被剥削,只不过剩余价值被国家机器拿走了。当然,如果国家用好剩余价值,也能办不少好事、大事,比如中国就以此保证了国防安全和建立了工业基础。但国家垄断违反了“社会劳动按比例分配”,大锅饭违反了“劳动成果按比例分配”,结果是生产失去活力,最终“社会主义”被资本主义打垮了。所以说,这不是劳动价值论的失败,而是违反劳动价值规律搞“社会主义”的结果。

那么,真正的社会主义应该如何实现价值规律呢,简单来说,就是不通过市场、没有商品交换、不用货币中介,直接实现“个别劳动转化为社会一般劳动”,为此需要全部或至少大部分人类社会的共同参与,适用于社会化大生产部门,例如钢铁、电力等等,还需要高度的信息技术,使得工人可以直接得到其产品对应的平均必要劳动时间作为报酬,当然,其中还必须扣除各种保险、税收和社会公共支出等。这样一来,没有剩余价值,没有剥削,也没有因剩余价值被剥削所产生的社会总需求不足的问题,不会有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社会生产可以更快更平稳地发展。必须强调一下,社会主义不是关于剩余价值的再分配的,而是从根本上消灭剩余价值。搞国家资本主义、靠二次分配、把国家手里的剩余价值重新公平分配下去,那不是社会主义,也是行不通的。

至于到了共产主义,生产力极大发展,劳动不再是生存的必须手段,而是“各尽所能,各取所需”,劳动价值规律或许不再成立,或许会有更高的实现方法,那又是另外一番景象了。

关键词(Tags): #劳动价值论通宝推:唐家山,王铁墩,迷失于羁绊,删ID走人,普鲁托,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