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浅谈日本刀(一)前言 -- 時千峰

共:💬128 🌺557 🌵2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浅谈日本刀(四)由直到弯(上)

在中国,刀和剑区分得很清楚,弯的是刀,直的是剑。而日本刀,有时候称“刀”,有时候也称“剑”,没有一个明确的划分。大体上说,“剑”是从中国“拿来”的名词,“刀”是日本土生名词,所以,早期(大约在奈良时代之前)多称“剑”,或“刀”、“剑”混用,到了镰仓时代以后基本用“刀”来称呼了。不过,“剑”的称呼还被保留在某些固定名词里。比如使刀的方法叫“剑道”,刀法高超的人称为“剑豪”,用真刀对砍叫“真剑胜负”。

其实,日本刀也经历过一个由直到弯的发展过程。

日本现在能确定的最古的铁剑多出土于古坟时代(公元3世纪到7世纪,相当于中国的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墓葬。虽然锈迹斑驳,残缺不全,但是能看出来,那个时候的剑都是直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把铁剑出土于熊本县的江田船山古坟,推测是5世纪到6世纪之间,相当于中国的南北朝到隋初。和中国古剑的造型相似。不知道是仿制的还是原装进口。

下面这把铁剑出土于琦玉县稻荷山古坟,年代也是5世纪前后。两边的剑刃已经锈蚀了,只剩中间的剑脊。可以看出,它也是直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在飞鸟时代和奈良时代(公元6世纪末到8世纪末,中国的隋唐时代),随着遣隋使、遣唐使们从中国带回来大量的现代文明,日本社会从半原始状态飞速发展起来。最重要的是,皇室宝库“正仓院”的建立,使许多珍贵文物得到妥善保管,现在能看到的完整的古代刀剑,大部分都是“正仓院”的收藏。还有一些是各地神社、庙宇的收藏。因为那些头面人物都喜欢把自己的佩剑献给庙里,以求得神佛的保佑。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飞鸟时代的代表人物----圣德太子的画像。可以看到他腰间佩的是直剑。

这是正仓院的镇馆之宝----“金银钿装唐大刀”的刀身和刀装。可以看出刀装具的豪华精美。年代大约是8世纪的奈良时代。既然称为“唐大刀”,就是唐刀的式样,刀身挺拔修长,气宇轩昂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刀柄附近的放大图。可见镶珠嵌银,做工精细。这可是1400年前的工艺水平啊。

这是刚才“金银钿装唐大刀”刀尖的放大图。可以看到,只有刀尖附近开了双刃。这被称为“锋两刃造”。因为直刀以刺击为主,所以这样的设计很科学。这样的造型我在中国没见过,不知道这是日本人的独创还是唐刀原本的式样。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这是“正仓院”所藏的55口直刀之一的“金银妆横刀”。也是仿唐刀的式样,可惜中国已经没有唐刀可供对比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它的刀身是一块厚厚的平板,接近刀刃时才突然下切,形成刀刃。这被称为“切刃造”。

“切刃造”的缺点是从刀身到刀刃的角度过于陡峭,可以想象,砍进对方身体后的阻力一定很大。

说实话,个人觉得这个刀身的造型呆板僵硬,既不好刺又不好砍。说不上什么美感。

“平造”就是从刀背向刀刃平滑过渡,从横截面上看,就是一个以刀背为底边的等腰三角形。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我们家的菜刀就是“平造”。

“平造”的缺点很明显,刀刃夹角尖锐,刀身偏薄,虽然劈砍时的阻力减小了,可是遇到坚硬物体时,刀刃的强度不足。如果加大刀背的厚度,又会使刀变得笨重。

最后,日本刀的截面造型定型于“镐造”,就是在刀身中部形成一道突起的棱线----“镐筋”。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镐造”避免了“切刃造”和“平造”的缺点,使刀身强度与刀刃的锋利性得到一个很好的平衡。

从以上的各种造型可以看出,日本刀也是在摸索中前进,模仿中创新,才逐渐有了今天的日本刀的模样。

待续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