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一 -- 俺老孫

共:💬85 🌺38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历史漫谈——读《资治通鉴》的史盲的感想和评论之九

感想:晋朝的时候真乱啊!司马家好容易统一了中国,然后开始打内战,那么多姓司马的王互相打,硬是把个国家打乱套了。

评论:这就是制度设计不当造成的恶果。晋朝的开国皇帝司马炎鉴于司马氏是从曹魏手中夺取的权力,认为曹魏失去权力的原因是曹魏当权者曹丕和曹睿对嫡系近亲诸王的猜嫉和不信任,使得曹魏这棵大树的根基不固,枝干不强,军权政权掌握在疏族和外人手里。所以司马炎就反其道而行之,大封同姓诸王,把他的儿子/侄子/堂兄弟/疏堂兄弟/族叔/族侄等等,全封了王,而且每个王都有封地,在封地都同时拥有军权和政权,他以为这样就会避免曹魏政权那样大权旁落外人手中,而且即便皇帝被人挟持,在外的同姓诸王也可以起兵反抗,保住司马氏的政权。但是,这个制度有针对性的解决和避免了曹魏所犯的错误,却没想到这个制度又产生了司马氏内部的夺权斗争,这个时期史称“八王之乱”,其实何止八王,当时参与争斗的司马氏诸王不下十几位,内部争斗的结果是便宜了外人,最后全被匈奴人刘渊给灭了。

历史上这种“惩前朝之弊,一朝尽去之”的制度设计不可谓不多,但往往是防止了一个问题的同时也造成了新的问题,秦朝统一之初为了防止再发生春秋战国的诸侯混战,不采取分封制,而采取郡县制,但矫枉过正,不给郡守县令等地方官任何兵权,战乱一起,便不可收拾,地方官根本无权也无力平乱。

汉朝建立之初便有人以此为鉴,建议重新采取分封制,汉高祖皇帝刘邦部分采纳了此建议,在部分地区实行郡县制在部分地区实行分封制,但在刘邦活着的时候异姓诸王便先后叛乱或被叛乱而被剪除,不过两代人之后同姓诸王也便开始叛乱。

在宋朝初建立的时候,宋太祖赵匡胤鉴于唐末藩镇割据,导致唐朝衰落,最终灭亡的教训,采纳赵普的强干弱枝的建议,先是杯酒释兵权,解除与他一同起兵的众将的兵权,让他们去养老,又在军队制度建设上规定国家重兵精兵全部集中到京城,次一等的军队驻扎在京城附近,称为厢兵,最差的兵源才送去守卫遥远的边防,同时国家从政策上重文轻武,扬文抑武。这样虽然避免了唐末藩镇拥兵割据,不服朝廷管辖,尾大不调的弊病,但同时却产生了宋朝积弱三百年,武力不振,抵御外敌不力,外战从来不能一胜,以至于被赶过长江偏安一隅的恶果。

所以说,制度也不是绝对的,不能把国家治理的希望寄托在制度建设上,不能期望毕其功于一役,认为只要制度制定好了就可以一劳永逸,传之子孙后代,永保太平了。任何一个针对以前的问题制定出来的制度往往会带来新的问题,没有任何一种制度是绝对正确可以永远不变放之四海而皆准的,治理国家的制度只能不断改变不断完善不断更新不断发展,这个过程只能永远进行下去,不能停止,这也许就是看历史对现在的教训,是“通鉴”的意义所在。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