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姜维传 结局――国破 -- 陈不到底

共:💬38 🌺55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姜维传 结局――精神长存

结局

精神长存

兼作本文结语

咸熙元年正月十八日,即公历264年3月3日,姜维在成都被乱军所杀。

蜀汉学者嘤正后来著文评论姜维说,“姜伯约身负国家上将之重,位列群臣之首。但住宅简陋,没有多余财产,没有妾室,家中也不置声色娱乐之物。穿着的衣物、出行的车马和饮食用品一点也不奢华繁复。所得的官俸,都是随手用尽。

他之所以这样,并不是刻意表现自己的清高廉洁,而是本身对这样的待遇已很满足,没有更多的要求。

一般人评价一个人,如果他成功的话就赞美他,失败的话就贬低他;吹捧身居高位的人而压抑地位低下的人。所以对姜维这样投奔蜀国,最后落得身死宗灭的结局,而加以批评贬低,却不考虑其他方面。这是有悖春秋褒贬本义的,像姜维这样好学不倦,朴素清廉的人,实在是可以作为一时仪表之范的杰出人物啊!”

东晋人孙盛却不能同意嘤正的评论,他说,“世人虽然有百种行径,做万种不一样的事,但忠孝义节却始终是百行之冠冕。姜维身为魏人却投奔蜀汉,不可谓忠;孤身抛弃母亲,不可谓孝;加害旧邦,不可谓义;国亡而不死难,不可谓节。

且未施德政而疲民逞强,身负抵御外辱的重任而使国土丧失,根本就说不上有智有勇。

这六种(美德),姜维一样也不具备。他就是一个魏的叛臣,亡蜀的乱相,嘤正所说的‘一时仪表’凭什么呢?纵然姜维好读书而朴素清廉,和强盗分财的义气、因富贵而怕死才投降有什么不一样?”

裴松之注引这段话后说,嘤正的评论虽然都是褒义,但没有说姜维的形式可供天下做准则。所说的“一时仪表”也是赞扬姜维好学和俭素。姜维本传(三国志)及魏略皆云维本无叛心,是因为情势所迫才归蜀。孙盛所讥贬的,惟有可以责备姜维背弃其母。其馀的都太过刻薄,不能反驳嘤正。

陈寿在姜维本传最后写道,姜维粗有文武,志立功名,而玩众黩旅,明断不周,终致陨毙。老子有云:“治大国者犹烹小鲜。”况於区区蕞尔,而可屡扰乎哉?

老子说的小鲜就是指小鱼,意思是烹饪小鱼时不敢翻来覆去,否则早就烂了,治理大国也不敢穷折腾。陈寿这里代指蜀汉这样的寡民小国,屡屡被滋扰,岂不是更不得安生呢?

写晋记的干宝说,姜维作为蜀相,国亡主公受辱没有死节却死于钟会之乱,惜哉!

然而这并非是他本人惜于一死,而是难在以什么样的方式去死。古时候的烈士,遇到危机也不忘记自己所肩负的使命,不吝惜自己的名节去完成大业,这并非是他们怕死,而使他们本来就知道自己已经活不长了,担心自己事业未竟而无法死得其所呀!

轮到自己,我的感想是很复杂的,从小听三国演义评书,看小人书,感情全放在蜀汉身上了。后来读了书,发现很多都不是那么一回事,像姜维的“北伐”,真的是穷兵黩武。姜维是总在一个不属于自己的目标下奔跑。别人看得辛苦,也扼腕叹息,但终归是个悲剧。

上一小节姜维临死最后心理描写似乎有些消极的感觉,那是我的真实感觉:一个人在那么复杂环境下一直都坚持自己的信念到死才止

相比三国之中,我的心还是放在蜀汉这一边,就像中虎步兵兄所说“情感是可以扁执的,狂热的,喜欢就是喜欢,不管是真实的还是演绎中的,姜维是一种感情,一种精神,屡败屡战,永不后悔。”

题目中精神永存就是普通老百姓心中的质朴感情。

今甘谷县六峰乡姜家庄世传为姜维故里,有姜维衣冠家。传说姜维兵变被杀后,暴尸原野,魏派专人监视,不得掩葬。随从设法偷得衣冠靴子,背回故里,家乡人民非常悲愤,依南山筑衣冠冢,靴子别葬家旁,南山也就有了靴子坪之称。姜家庄的后人为了使他们的先祖魂归故里,特制《招魂曲》两揆,世代传唱,以慰藉这位壮志未酬的大将军。每至祭日,高照明灯,悲唱招魂;曲子哀婉动听,如泣如诉。

  姜家庄(哩嘛)灯笼哟,靠南山(哩嘛)灯笼哟,南山(嘛)背后有个水盆盆哟,南山顶上灯笼红。姜家庄(哩嘛)灯笼哟,靠南山(哩嘛)灯笼哟,一棵(嘛)松柏一盏灯哟,靴子坪的灯火万年红(魂),万年红(魂)。

1988年,甘谷县人民政府组织重修姜维衣冠冢,冢前立杨成武将军题写的“姜维故里”碑。今墓前所植合欢、松柏已亭亭如盖,时有游人前来凭吊忠魂。

姜维生平大事表

202年(献帝建安7年)(姜维出生)袁绍病逝,子袁谭袁尚反目征战。

205年(献帝建安10年)(4岁)曹操完全占有冀、青、幽、并四州。

207年(献帝建安12年)(6岁)曹操在白狼山破乌桓。袁尚等逃到辽东,被公孙康所杀。诸葛亮(27岁)出山辅佐刘备。刘禅出生。

208年(献帝建安13年)(7岁)曹操任丞相。曹操征司马懿为官。曹军南下,刘表病逝,荆州降操。孙刘联军在赤壁打败曹操。司马师出生。

209年(献帝建安14年)(8岁)周瑜攻下江陵。孙刘联姻。司马昭出生。

210年(献帝建安15年)(9岁)周瑜病逝。鲁肃建议孙权借荆州给刘备,得孙权同意。

211年(献帝建安16年)(10岁)马超、韩遂占关中反曹操,被曹操打败。刘备开始入川。

213年(献帝建安18年)(12岁)曹操进位魏公。刘备刘璋反目。

214年(献帝建安19年)(13岁)刘备围成都,刘璋降。

215年(献帝建安20年)(14岁)曹操破张鲁,得汉中。孙刘争荆州,鲁肃单刀会关羽。刘备因曹操得汉中,与孙权商定以湘水为界,将东岸还给孙权。

216年(献帝建安21年)(15岁)曹操进位魏王。

217年(献帝建安22年)(16岁)鲁肃病逝。刘备出兵汉中。

219年(献帝建安24年)(18岁)刘备占有汉中,自称汉中王。关羽攻樊城,水淹七军,许昌震动。吕蒙白衣渡江破江陵,擒杀关羽,孙权得荆州。

220年(献帝延康元年,魏文帝黄初元年)(19岁)曹操病逝(66岁),曹丕(34岁)继位。曹丕代汉,东汉灭亡。法正、黄忠病逝。

221年(魏文帝黄初2年,汉昭烈帝章武元年)(20岁)刘备称帝。孙权移治武昌。张飞被属下刺杀,刘备出兵伐吴。羊祜出生。

222年(魏文帝黄初3年,汉昭烈帝章武2年,吴王黄武元年)(21岁)陆逊在夷陵大破蜀军,黄权降魏,马良等人战死。孙权称吴王。刘巴、马超病逝。杜预出生。

223年(魏文帝黄初4年,汉后主建兴元年,吴王黄武2年)(22岁)刘备病逝(63岁)刘禅(17岁)继位,诸葛亮(43岁)辅政。吴蜀开始通好。

225年(魏文帝黄初6年,汉后主建兴3年,吴王黄武4年)(24岁)诸葛亮平定南中。钟会出生。陆抗出生。

226年(魏文帝黄初7年,汉后主建兴4年,吴王黄武5年)(25岁)曹丕病逝(40岁),曹睿(23岁)继位。

227年(魏明帝太和元年,汉后主建兴5年,吴王黄武6年)(26岁)诸葛亮驻军汉中,上表北伐。

228年(魏明帝太和2年,汉后主建兴6年,吴王黄武7年)(27岁)诸葛亮(48岁)第一次北伐,出祁山,马谡在街亭被张嗔所破,归降的姜维(任仓曹掾,加奉义将军,封当阳亭侯)随蜀军退还,马谡死于狱中。诸葛亮第二次北伐,出散关,攻陈仓不下,粮尽而退。

229年(魏明帝太和3年,汉后主建兴7年,吴大帝黄龙元年)(28岁)诸葛亮第三次北伐,取武都、阴平郡。孙权称帝,迁都建业。吴蜀相互承认对方称帝,并约定平分天下。赵云病逝。

230年(魏明帝太和4年,汉后主建兴8年,吴大帝黄龙2年)(29岁)魏曹真攻汉中,因阴雨路险而止。姜维迁护军,征西(南)将军。

231年(魏明帝太和5年,汉后主建兴9年,吴大帝黄龙3年)(30岁)诸葛亮出祁山攻魏,与司马懿(53岁)两人第一次交手,蜀军粮尽而退。陈寿出生。

234年(魏明帝青龙2年,汉后主建兴12年,吴大帝嘉禾3年)(33岁)诸葛亮出斜谷攻魏,在五仗原病逝(54岁)。杨仪杀魏延。姜维任右监军、辅汉将军,统诸军,进封平襄侯。李严病逝。

236年(魏明帝青龙4年,汉后主建兴14年,吴大帝嘉禾5年)(35岁)司马炎出生。

237年(魏明帝景初元年,汉后主建兴15年,吴大帝嘉禾6年)(36岁)辽东公孙渊自称燕王。

238年(魏明帝景初2年,汉后主延熙元年,吴大帝赤乌元年)(37岁)司马懿平辽东,杀公孙渊。姜维随蒋琬进驻汉中。

239年(魏明帝景初3年,汉后主延熙2年,吴大帝赤乌2年)(38岁)魏明帝曹睿(36岁)病逝,养子曹芳(8岁)继位。曹爽、司马懿辅政。

240年(魏齐王正始元年,汉后主延熙3年,吴大帝赤乌3年)(39岁)姜维任大司马蒋琬司马,在陇西游荡,和郭淮初次交手,退兵。

241年(魏齐王正始2年,汉后主延熙4年,吴大帝赤乌4年)(40岁)吴四路攻魏,无所得而止。邓艾(44岁)在淮南屯田。

242年(魏齐王正始3年,汉后主延熙5年,吴大帝赤乌5年)(41岁)姜维驻守涪县。

243年(魏齐王正始4年,汉后主延熙6年,吴大帝赤乌6年)(42岁)蒋琬退守涪县。姜维迁镇西大将军,领凉州刺史。钟会(19岁)约在这时任尚书中书侍郎。

244年(魏齐王正始5年,汉后主延熙7年,吴大帝赤乌7年)(43岁)魏曹爽攻汉中,被王平阻隔,魏军败退。

245年(魏齐王正始6年,汉后主延熙8年,吴大帝赤乌8年)(44岁)吴太子与鲁王争权。丞相陆逊(63岁)忧愤死。

246年(魏齐王正始7年,汉后主延熙9年,吴大帝赤乌9年)(45岁)蒋琬、董允病逝。费??任大将军,陈祗任侍中,黄皓解放。

247年(魏齐王正始8年,汉后主延熙10年,吴大帝赤乌10年)(46岁)姜维迁卫将军,与费掉共录尚书事。姜维平定汶山郡平康夷人反叛。凉州胡酋治无戴请降,姜维出兵接应,与郭淮、夏侯霸接战,败退。算作姜维第一次出兵北进(247~248)。曹爽大肆安排亲信,司马懿称病。

248年(魏齐王正始9年,汉后主延熙11年,吴大帝赤乌11年)(47岁)大将军费掉出屯汉中。王平病逝。

249年(魏齐王嘉平元年,汉后主延熙12年,吴大帝赤乌12年)(48岁)司马懿发动政变,杀曹爽等。魏夏侯霸投蜀,郭淮升任征西将军。姜维第二次出兵北进,被郭淮、陈泰、邓艾击败,句安、李歆降魏。马忠病逝。

250年(魏齐王嘉平2年,汉后主延熙13年,吴大帝赤乌13年)(49岁)姜维被授假节,第三次出兵。攻西平不下,俘虏郭修回军。孙权废太子孙和为庶人,赐鲁王孙霸死,立孙亮为太子。

251年(魏齐王嘉平3年,汉后主延熙14年,吴大帝太元元年)(50岁)魏太尉王凌据淮南反司马懿,败死。司马懿(73岁)病逝,长子司马师(44岁)接掌职权。陈祗任尚书令,费掉改为驻守汉寿。吕?V、邓芝病逝。

252年(魏齐王嘉平4年,汉后主延熙15年,吴会稽王建兴元年)(51岁)孙权(71岁)病逝,子孙亮(10岁)即位,诸葛恪辅政。

253年(魏齐王嘉平5年,汉后主延熙16年,吴会稽王建兴2年)(52岁)除夕,大将军费掉被郭修刺杀。姜维围攻南安郡粮尽退兵,这是姜维第四次北进(第一次军队数万)。吴攻魏失败。吴孙峻诛杀诸葛恪(51岁),专吴政。

254年(魏高贵乡公正元元年,汉后主延熙17年,吴会稽王五凤元年)(53岁)司马师废曹芳,立曹丕孙曹髦(14岁)。姜维加督中外军事。魏狄道长李简请降。姜维第五次北进,蜀张嶷战死,魏讨蜀护军徐质战死。姜维拔狄道、河关、临洮三县民还。

255年(魏高贵乡公正元2年,汉后主延熙18年,吴会稽王五凤2年)(54岁)魏文钦、??丘俭等在寿春反司马氏,失败,文钦奔吴,??丘俭被追杀。司马师(48岁)病逝,弟司马昭继专魏政。姜维第六次出兵北进,张翼在朝堂上公开反对。蜀军在洮河西岸打败雍州刺史王经,魏军损失过万人。陈泰、邓艾等人解狄道之围。59岁的邓艾开始驻守陇西。

256年(魏高贵乡公甘露元年,汉后主延熙19年,吴会稽王太平元年)(55岁)姜维进位大将军。第七次出兵北进,在段谷受邓艾阻击,蜀军惨败。吴孙峻死,从弟孙灸专吴政。

257年(魏高贵乡公甘露2年,汉后主延熙20年,吴会稽王太平2年)(56岁)诸葛诞在寿春反司马昭,魏、叛军、吴在淮南集结大军。姜维出骆谷依芒水围攻长城,司马望、邓艾坚守拒不出战。算作第八次北进。谯周(57岁)作《仇国论》。

258年(魏高贵乡公甘露3年,汉后主景耀元年,吴景帝永安元年)(57岁)司马昭平定诸葛诞叛乱。姜维退兵。62岁的邓艾升为征西将军。孙灸废孙亮为会稽王。立孙权子孙休(景帝24岁)。孙休联合张布、丁奉等杀孙灸。姜维提议汉中“敛兵聚守”。陈祗病逝,黄皓升任中常侍兼奉车都尉,开始乱政。

260年(魏元帝景元元年,汉后主景耀3年,吴景帝永安3年)(59岁)曹髦(20岁)率左右讨司马昭,被贾充等所杀。司马昭立曹奂(15岁)为帝。

261年(魏元帝景元2年,汉后主景耀4年,吴景帝永安4年)(60岁)卫将军诸葛瞻(35岁)、辅国大将军董厥、尚书令樊建共录尚书事。

262年(魏元帝景元3年,汉后主景耀5年,吴景帝永安5年)(61岁)姜维第九次北进,在侯和被邓艾击败,退屯沓中。

263年(魏元帝景元4年,汉后主炎兴元年,吴景帝永安6年)(62岁)魏出兵三路伐蜀。钟会破汉中进逼剑阁,邓艾突破阴平进逼成都,刘禅投降。司马昭称晋公。蜀汉亡国,姜维向钟会投降。

264年(魏元帝咸熙元年,吴末帝元兴元年)(63岁)钟会与姜维谋据蜀。钟会诬陷邓艾谋反。钟会(40岁)和姜维密谋失败被乱军所杀,邓艾(68岁)父子被卫??派田续追杀。司马昭称晋王。吴景帝孙休(30岁)病逝。群臣推举孙权原太子孙和的长子孙皓(23岁)为帝。

265年(晋武帝泰始元年,吴末帝甘露元年)司马昭(55岁)病逝,子司马炎(30岁)即王位。十二月,司马炎逼曹奂禅让,魏国灭亡。

280年(晋武帝太康元年,吴末帝天纪4年)晋分路攻吴,孙皓投降,吴国灭亡。

蜀汉部分人物结局

刘禅赴洛阳后被封为安乐县公,没于271年,65岁。

诸葛亮长子瞻长孙尚皆在绵竹战死,次子京264年移居河东。

蜀的五大将,关羽后人据说在破蜀时被庞会(庞德子)全部诛杀。

张飞长孙遵在绵竹战死,次子绍蜀亡后封侯。

赵云次子广随姜维沓中,临阵战死。

蒋琬二子斌、显同死于成都之乱中。

张翼死于成都之乱中。

廖化264年死于赴洛阳途中。

谯周蜀亡后封阳城亭侯,266年赴洛阳,没于270年,70岁。

最后两任尚书令董厥、樊建264年赴洛阳,并兼散骑常侍。

黄皓在蜀破后贿赂邓艾左右免死,不知后文

*最后一注――跋

总算把姜维传完成,第一小节开始写于3月9日,到今天(5月9日)最后把资料补完,正好两个月,将近9万字。写了这么长时间和这么多字,都是我没想到的。第一小节在网上贴出来时,我还跟人说就剩三小节了,结果越写越长,解释的注文几乎占了三分之一强。自我感觉后面的小节要比前面好。

写这个文的初衷是想做一个诸葛亮和姜维两人北伐的比较,看了网上很多资料,又看了一些专科文章,都觉得不够完整或者有各种各样的小错误,尤其是对诸葛亮、姜维两人的个人评价,说好的只从好的看,说坏的只从坏的看,却没有把客观的事实摆在那里让读者自己判断,所以我就产生了写个个人评传的念头。

当然诸葛亮是不敢写,因为写的人太多了,我自己还没那个能力,就选择了姜维。

事实上我对诸葛亮逝后的三国史很不熟,所以写这个慢的很,看到别人的资料也不敢冒用,还得仔细找到出处对照。但说得好听,无非就是三国志、晋书两个原始资料而已,资治通鉴的内容九成九都能在三国志及注解中找到,所以此文就是在各传中搜索与姜维有关的内容再串在一起翻译的。

中间参考了马植杰的《三国史》,还有《中国通史》,在引及谯周的论调时,几乎就是原版copy过来的,我自己就懒得翻译了。另外还有民族史、政治制度史的参考资料。中间一些文言文的翻译也是从几篇网上文章里摘录下来修改的。

另外我不是文史类专业出身,无论是史料翻译,还是文字组织都很是吃力,我自己看前面的章节都感到脸红。

幸而在网上连载的时候有很多朋友都给予了莫大的支持,还有建议和纠正,让我有了小小的虚荣和深深的惭愧(厚脸皮地说这两个形容词调换过后似乎更贴切自己的真相,嘿嘿嘿),我才能坚持把他写完。

当然文中还有一些不妥之处,请大家继续指正,

谢谢观看,最后的一节写得太仓促,很多感想都没表达出来,等过一段静静心才重新写吧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