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整理】打了好多字,被lz拒绝,只好单独发帖了,朱令案。 -- 隔路山贼
朱令案里,有一些人,比如贝志诚,始终说第二次投毒量很多,所以必然是连日多次投毒,这个论断始终让很多网友误以为投毒者必为同宿舍的室友所为。其实这是一个很大误导。
下面加引号的段落是5月8号贝志诚回复平安北京的问题:
这里面贝的一个判断是非常具有蒙蔽性的。从目前所能获得的资料来看,一次性摄入大量铊,就是急性铊中毒,但是其病程表现并非急性,而是在接下来的12小时至两个星期之内慢慢发作,逐渐出现脱发、四肢疼痛、神经损伤的症状,而不会出现急性死亡,至今所有的铊中毒案例都是这种类似的表现。换句话讲,投几倍致死量也要在十几个小时后发作,投四分之一致死量也是同样的发作时效。也正因为如此,铊盐不算是一种高效的毒药,如果及时检测出来,还能很容易的使用廉价的药物得到医治。
贝自称“如果是急性的会有激烈的肠胃反应或直接被毒身亡”,我不知道这个力学系的外行从哪里得到这个信息的!铊盐的特点就是缓释。铊盐作为毒性试剂,不可能有详细的人体毒性试验测试。就算凶手误认为铊盐有急效,他也不清楚多少量级的铊盐才会引起急性反应,所以必然会尽量往多里投。
下面,首先从技术上分析一下铊盐的溶解性和毒性。铊盐的致死量是12mg/kg (来源:http://zh.wikipedia.org/wiki/铊中毒 ),对于50千克的一个成年女生来说,致死量就大约是0.6g。若假设凶手的投毒量是10倍,那么就是6g左右。当时的投毒量有各种说法,有说几倍的,有说1g的,但至少比97年北大投铊毒案里所说的0.6g要大,这里不妨设上限为10倍。实际上,铊盐极易溶于水,温度上升时溶解度快速上升,从溶解度数据表上看:
这里的铊盐均为具有毒性的一价铊,名称中省去了“亚”铊,成为铊,以便普通读者理解。 氯酸铊 3.92g/100g (20度) 57.3g/100g (100度) (错误改正:氯化铊是微溶物,氯酸铊才是易溶) 硝酸铊 9.55g/100g (20度) 414g/100g (100度) 硫酸铊 4.87g/100g (20度) 18.4g/100g (100度) 碳酸铊 5.2 g/100g (20度) 碳酸氢铊 500g/100g (20度) 氟化铊 78.6 g/100g (20度) 上面的溶解度都是以100克水来计算。 来源:http://en.wikipedia.org/wiki/Solubility_table
朱令案中有两种铊盐比较受怀疑,
1. 硫酸铊——曾经是老鼠药和杀蚁药的主要成分,因此获取比较容易。
2. 硝酸铊——孙维实验室使用。当然其他学校实验室也肯定有使用的,因为铊盐在光学、电子工业和八九十年代的超导体研究中有不少应用。如果是孙维投毒,那么这是首选。
这里暂且不管其他铊盐的可能性。
假设一杯冷水大约200g,硝酸铊最多可溶20克,硫酸铊10克。若假设是一杯热咖啡(这是贝志诚博文中所推测的下毒方式),约200g,那么最多可溶大约800克硝酸铊或18克硫酸铊。因为铊盐的特点是无色无味,溶解6克铊盐轻而易举,同时仍能让人饮用时不被察觉。贝志诚说投毒在咖啡里,铊盐看上去和普通的食盐、白砂糖差不多,当成白砂糖投在咖啡里,顺势搅拌一下加快溶解,这简直就是天衣无缝。
凶手投一次就足以达到几倍的致死量了,同时这种毒性仍然只会在接下来的12小时之后发作,而不是急性死亡。所以问题来了,凶手有何必要在连续十天内投多次?
更关键的是,铊的毒性在不到致死量时就会发作(1994年朱令的第一次中毒就不到致死量),在十二小时后就可表现出来了。因此假如凶手想在连续十天内投几倍致死量的毒,那么其实第一次投毒后一两天内就会出现症状,送医院了,哪怕第一次投毒量只是致死量的一半。凶手压根等不到在接下来的十天内连续投毒。既然凶手要投致死量的毒,那这个凶手必然尝试一次性投毒,而不会投了不到致死量的毒,就让朱令提前送到医院去了,导致来不及投更多的毒。朱令第二次投毒只可能发生在送医院之前的两三天之内。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我倒不是说转基因这事 1 两块五的披萨 字452 2013-05-13 20:10:03
🙂我一直不太喜欢方舟子。 2 股市就是搏傻游 字96 2013-05-14 23:16:36
😁只要他决定打某件事,自然就会吸引到眼球。 天煞穆珏 字178 2013-05-13 23:27:49
🙂也来补充一些铊盐溶解性和毒性的技术分析
🙂也补充一点点 5 酸酸 字894 2013-05-14 15:01:17
🙂补充 无为而治 字16 2013-05-15 09:39:22
😉如果有时间可以做个实验 2 酸酸 字465 2013-05-15 15:19:54
🙂花,知识贴啊 1 shinji 字404 2013-05-12 18:31: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