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研究历史的方法论——表的正确应用 -- 回风舞雪

共:💬1 🌺15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研究历史的方法论——表的正确应用

最近在看书的时候,颇为感慨,为何别人在研究历史事件的时候能够那么的井井有条,时间上把握的丝毫不乱?以春秋战国史为例,春秋一百多年,战国一百多年,我向来是一团糊涂浆,吴国越国何时突然就消亡了,齐国这个国王时期其他王国形式如何,发生这个战役的时候其他王国是何种状态,均是不甚了了。我喜欢看《史记》,从小到现在已经看过好几遍了,却一直均不去看《表》、《书》,而只看故事性很强的《本纪》、《世家》、《列传》,实在只能说是一个略知一二的肤浅人儿。昨天突然感悟到一个研究历史的方法,甚感喟之,记录一下,以和各位朋友们分享。

就以春秋战国史为例,想要捋清错综复杂的各国关系、发展情况,不妨以一个国家为轴心,其他国家参照这个国家的时间轴,一一记录。具体来说,因为有excel这个很强大的工具,我们不妨用秦国来做轴心,首先先记录下秦穆公继位(同一格子里写下公元的年份),然后向下依次写下后续继位的国公(国王),同时记得标注公元的时间。这是大标题。然后,在各个国王的下面分别插入几行单元格,每一格分别写入所对应的国王在位期间发生的一些重大事件,比如秦晋之战、商鞅变法、秦魏之战等等,当然,每个事件后缀需要加注记录公元的年份,关于时间的记录,是必须的,后续不在赘述。这样,基本上就能把握国家发展的趋势和历史往来了。然后,读书或研究时遇到一些认为值得记录的事件(比如张仪入秦),也在对应的位置插入单元格,并记录之。如此细化之后,对于在位的国君的作为进行揣摩,就不难猜测国君的性格以及国君与王国的发展关系。

如此一来,对于秦国的发展脉络就基本能够把握了吧。

接下来,在旁边一列再开始记录其它王国,比如和秦国关系比较密切的魏国(排表时注意一下地缘政治的因素,会对研究更加方便,故秦国旁边不宜写齐国)、楚国等。下面以魏国举例。首先先找出秦穆公时期魏国对应的国主,当然,这个国主在表格中记录的位置需要注意,如果他不是和秦穆公同一年即位的,那就要看在秦穆公之前还是之后即位。如果是之前,则在表格的顶端插入一列,记录之,如果在秦穆公即位之后,则在秦穆公时期的事件记录中找出对应的年份,如果恰好没有什么记录的大事件,则在事件的时间顺序中对应的位置插入一行,记录下魏国公即位的时间,然后对应秦国的时间位置依次记录下魏国后继的各个国公(国王)的即位时间,根据需要,该插入一行单元格就插入一行单元格。如此一来,魏国的主线也就列清楚了。接下来,再依次的整理各个国王在位期间发生的你认为需要记录的大事件,比如吴起变法、桂陵之战、马陵之战等(尤其是关乎国运涨衰的事件,一定要记录),在左侧记录的秦国发生的各大事件的相对应的时间位置,进行记录,依旧是如果不是同一年的话,插入一行单元格,然后记录,左侧秦国的空白单元格,空白之。随着研究的广泛,则表格记录的事件必会增多、完善。如此一来,秦魏两国的关系、国运涨衰也就整理清楚,很容易理解了。接着,再依次在右列记录赵、韩、楚、燕、齐列国,同样的方法记录、梳理。这样,对七大战国以及天下大势就基本捋清了。

然后,严重关系到各列国切身利益的国家也应当整理记录。比如在齐国旁边列出宋国,赵国旁边列出中山国,楚国旁边列出郑国,因为这些二流国家被吞并,会严重影响到天下各国的均势,均衡被打破,必会影响到各国的国策变化,比如齐国吞并宋国之后立刻引来其他列强的恐慌和戒惧,最终导致了五国联军以燕国为轴心攻灭(几乎灭)齐国,从而导致能和秦国并列的齐国衰落下去。同样,赵吞中山则大大增强的赵国的国力,促进了秦赵争霸天下的长平之战的早早发生。

通过自己整理的这么一个excel表格来研究历史,再在研究、学习历史的时候参照这么一个表格,就能够事半功倍、更加容易的学习、理解和掌握到更多的东西。

另外,想要更清晰的把握、了解历史,还需要研究一些基本的山川地形图,比如上党长平之战,如果能够了解上党、太行山的山川地形图,就能够了解为何秦赵两国要在此地纠集百万雄兵对峙数年,能够了解秦师最终如何能够用同等兵力围困、歼灭赵国雄师了。如果更细一部研究的话,则还要再研究兵法等等等等,扯得远了,就不多说了。

总结:其实,我感悟出的这个方法不过就是自己去利用现成的、容易查找的史料去制作一份《表》而已,司马迁早已用过,而我在十多年的学习生涯中并没有人跟我讲过这样的方法,大胆写来,很是贻笑大方了。通过亲自制作一份这样的表,我想读书之人应该很容易会有不少收获吧。另外,通过同样的方法,去整理、学习关系同样错综复杂的欧洲史(比如罗马、希腊、埃及、波斯之间的关系),应该对没有这样的方法而有这个需要的人会有很大的帮助。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