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评最近看的几部电影 悲惨世界,天幕危机,被解放的姜戈 -- 逝者不死

共:💬73 🌺13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那我還真想看你具體講講

我認為悲慘世界的核心思想,就是雨果為這部小說所做的序---

只要因法律和习俗所造成的社会压迫还存在一天,在文明鼎盛时期人为地把人间变成地狱并使人类与生俱来的幸运遭受不可避免的灾祸;只要本世纪的三个问题——贫穷使男子潦倒,饥饿使妇女堕落,黑暗使儿童羸弱——还得不到解决;只要在某些地区还可能发生社会的毒害,换句话说,同时也是从更广的意义来说,只要这世界上还有愚昧和困苦,那么,和本书同一性质的作品都不会是无益的。

法律和習俗所帶了的社會壓迫在冉阿讓身上已經有很好的體現了,而貧窮也會使婦女墮落,飢餓也會使兒童羸弱,黑暗也會使男子潦倒。談到社會的毒害---社會並不是一個冰冷無情的機器,社會是有一個個有限的會對自身困惑的會關愛同時傷害他人的好人壞人普通人組成。而對於處於社會不同方面的人來說,他所接觸的社會遠比整個的社會要有意義的多。那麼這裡社會的毒害就應該和法律上對人的轄制那種方式分開來看---法律是明顯的公平的強有力的普遍的,而這種毒害是出於每個人自私自利的,帶有個人偏見和既定印象的,是潛移默化的並且是隨機的。我們每個人都可能是受害者同時又是加害者。愚昧和困苦就不用說了,永遠擺脫不了萬古長存的東西。雨果這部小說並不是控訴一個抽象的概念的社會,而是花大量的篇幅描繪不同階層性別年齡價值觀的個體之間所展現出來的衝突矛盾來展現一個活生生的社會,然而由於他在序中所提到的問題,這個社會中雖然處處有希望的星星之火和人性閃光,但是困難還是佔絕大部分的,所以這部小說叫悲慘世界--就是不知道法語直譯是不是這樣。

在這部小說中,主教,老公民,冉阿讓(從轉變後開始算),珂賽特,獵狗,祖父,德納第夫婦,恩佐拉,都是非常符號化的人物,符號化人物的特點就是基本思想從頭到尾保持不變----這裡面有幾個人物可能出場不多,但是我覺得雨果為了凸顯主題--社會,把一些有代表性的次要人物描繪得分明,所以也列了出來。另外一種人物就是所謂的正常人,比如爱潘尼,馬呂斯,這種人就是受環境情緒影響比較明顯,行為隨著情節發展會有明顯轉變,這個就不具體說了,看了書都明白。任何經典小說中都有不少符號性人物,這是必然的,只有符號性人物才能主動推動情節發展,並且把作者要表達的一些觀點通過語言或者行為來清清楚楚地傳達給讀者。而正常人就是被推動者,在被推動中掙扎矛盾煩惱,最後解脫。這部小說主要還是描寫各式各樣的人,通過這些人來反映悲慘世界的真相。革命只不過提供了一個很好的高潮和矛盾衝突的集中點,如果把革命看成核心部分,那麼前面關於主教的,關於冉阿讓避難的女修道院的,關於芳汀放蕩生活的,關於德納第黑歷史的,關於馬呂斯和祖父的,關於巴黎黑話的,關於巴黎街道和下水道的故事都顯得沒有意義了。再說一遍,革命不是核心,描繪社會百態才是核心。這基本就是我對這部小說的看法。

電影明顯是把革命當作核心了,這也難怪,畢竟時間有限嘛,頂多2-3小時,沒有一個像樣的高潮怎麼行,喊個freedom就讓人打起精神了,都是這樣的,名著改編也難以免俗。雖然那段曲子我也聽得熱血沸騰,但是還是很不滿的。

若說道批判,我好像就批判了馬呂斯,這貨我一直就不待見他,本來的嘛,性格中沒什麼特別出彩的地方,有些固執,有些得意洋洋,愛面子,有些悠悠散散的學生,太正常人了。剛開始對革命也沒什麼想法,結果戀情沒燃起來就TM去激情革命了,要不是愛潘尼給你擋槍,要不是冉阿讓給你收屍,你還能娶個小金庫回來?知道冉阿讓曾是苦役犯之後那副嘴臉,和德納第夫婦有得一拼,最後知道冉阿讓救了自己才感激涕零,不能稱為正常人,應該是接近人渣的正常人偏下。

關於主教的那幾章有什麼問題嗎?你是覺得那段時期天主教的腐敗墮落中不可能生出這麼一朵白蓮花?我覺得是蠻合理的情節,人性上可能,邏輯上可能,情節上需要---從我的閱讀和微不足道的生活經驗來看,拯救一個人靈魂的最好且唯一的方法就是當自己是他/她的天使,給予無盡之愛,或許你不相信的是這個?

关键词(Tags): #s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