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关于寒门贵子 -- 晨枫

共:💬386 🌺2806 🌵7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那个是粮食产量,我这个是农业总产值,不矛盾

当时没吃的农业以粮为钢,自然也就牺牲了很多其他农业。

郑有贵 国务院农业部农村经济研究中心副研究员 北京

“文化大革命”时期农业生产波动及其动因探析

再看粮食增长情况。1967至1977年粮食产量年均递增2.6%,比同期人口年均递增速度高出0.4个百分点。但必须看到,粮食的增长,是以牺牲经济作物和多种经营的发展为代价的。这一时期,在执行“以粮为纲、全面发展”的农业方针中,一些地方片面强调“以粮为纲”,出现“以粮为纲、全面砍光”及围湖造田,毁林、毁草造田,通过行政手段向粮食生产倾斜配置资源等现象。这主要是与粮食生产供不应求,自60年代初期中国即成为粮食净进口国,人均粮食占有水平极低这一经济背景有关。1977年与1967年相比,棉花总产量减产13%,人均棉花产量减少31.7%;油料产量下降幅度更大,倒退了20年,产量降到1957年水平之下,人均油料产量比1967年下降15.9%。

  

由此可见,二元户籍等人民公社制度极大的破坏了农业为工业发展贡献力量,延误了中国的工业化。

苏联农业集体化也是如此,

在全盘集体化前的1925~1927年期间年均粮食产量为7527万吨,而一五期间降为7360万吨,而二五期间再降为7290万吨。而畜牧业情况则更差。还有一个很重要的情况经常被忽视,就是那不大的宅旁园地生产出的农产品占据了国家农产品产量相当大的一个比例。《全球通史》这样写道:“私人土地虽然只占总耕地面积的3%到5%,却生产了苏联农产品的23%到30%。”由此可见集体农庄的贡献。对于农业生产总的低效率,斯塔夫里阿诺斯这样评价:“农业生产的低效率又反过来影响了苏联工业的表现:由于农业没有生产出足以支持工业经济的产品,于是工产工人也被迫为一系列的五年计划付出代价。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