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读《寒门无贵子》有感 -- txq2013

共:💬196 🌺915 🌵8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看到楼下很多人痛斥楼主,说几句吧

其实我觉得,楼主也许不值得欣赏,但无可厚非。

楼下许多人的意思是,楼主现在的处境不能怨家长,应该怪自己太颓废,太消极,努力地还不够。人总是有出路的,在中国上升空间蛮大,要想办法的是你自己。比如,你十年前就知道这样不行(或者你不适合学这个或者不喜欢或者确信干这行不挣钱等等),那你在读书期间完全可以自己发动起来寻找别的资源机会进行历练积累资本,可以尝试打工,实习,可以尝试自我创业等等(这只是很小很小的一部分选择),大学研究生期间时间精力都还是满充裕的,完全可以做到。即便你懒,不想瞎折腾,就学心理学,你也可以学好,这万事,都怕一个“精”字儿,只要你精于一行,总是有出路的。

说到这儿,想起我自己一些事儿。我学物理,大一刚入学的时候许多人说学物理以后没前途,找不到工作,娶不着媳妇儿(当然对我就是“嫁不出去”了呵呵)。我很恐慌,问一个师兄:“师兄,学物理以后吃不上饭怎么办?”[关于学物理吃不上饭的传说,详见我发过的一个笑话]师兄淡定地说:“别听他们瞎扯。物理不会没饭吃,学不好物理才有可能没饭吃。”我当时就觉得这话很精辟,加上我从小爱看书爱学东西,物理这种知识性探索性理解性思考性很强的学科正好切合我的爱好(比起人事、管理等互动性强的专业的确如此),所以就好好学呗,才十八九岁怕什么。然后我现在学得很好。但我家境一般,这么老大不小了还花父母的钱深感不安。然而我其实也很懒,有时候不想出去找那些打工啦实习啦什么的,很喜欢宅着。那怎么办?其实大学期间学好本专业的课本身就是在挣钱。我学得还不错,挣了不少奖助学金,目前除了学费住宿费外,还能够覆盖大约一半的生活费了---在北京三环花费可不低哦。我觉得这个效率还蛮高的,既学了自己喜欢的东西,又满足了自己的爱好,还挣了生活费,挺好。

这位师兄后来转行去香港读金融了。It's another story.很励志,有时间我会写出来。他后来跟我说过一句话,“其实学物理学好了至少可以证明你两件事儿:一,不笨;二,不懒。这就够了。大部分用人单位招人,也不过是要这个两个素质而已。

扯远了。西西河群体总的来说年龄较楼主大一些,许多人是在海外奋斗过的,现在都取得了安定幸福滋润的生活,而这与他们年轻时披荆斩棘、百折不挠的奋斗历程是分不开的。混不好,当然怨不得别人,失败者给他再好的条件也会失败,成功者境遇再差也能成功,不改英雄本色。我非常认同这样的观念,我也经常在河里看年长河友的讲述年轻时的奋斗历程而倍受感动与鼓舞。

但是,我同样不觉得需要这样苛责楼主。

楼主想表达的意思无非是,他没有那么强的“进取”心,只想过个日子,跟曾经的同龄朋友相比不差,混个人模狗样就行了。可是现在比他预想的普通人的小日子还要凄惨。他十年前就想去打工,拿个高中文凭就够了,结果父母死磕他读书,非让他读书,觉得读书才是正路,才是可取的上升通道结果,很不幸地楼主在一个二本学校学了心理学,父母还是认读书的理儿,又要读研。这学术性强的学科一读了研就有点跟社会脱节了(意会,诸位不同意的别跟我较真儿哈)。然后,现在,楼主混得不好,还不如那些不读书出去打工的。父母看清了这个现实,有些后悔了,然而木已成舟。

首先,不得不说,这样的例子非常多,我的周围比比皆是。年长一些的河友们,尤其是身在海外的,您也许能举出您曾经的经历或者其他渠道了解到的东西来反驳我,或者只是由于您持有“中国就业机会还是很多发展空间很大”这样的观点而觉得楼主这样的情况只是少数个例,我不得不说,这个观点我也同意,但这样的例子真的非常多。

我小时候在农村,小学在乡镇,后来到了县城,在县城读初中,后来去省城读高中,后来家搬到了市里(非省城),现在在北京很好的大学读书,所处的环境跨越还是蛮大的,同学,同学的同学,亲戚朋友也可以说是可以说各个阶层都有,从职业学院到三本到二本到一本到清北,各种学校都是。总的来说,楼主这样的情况,重本少,但重本里面家境一般的多(当然既然读到了重本,可以说读书的收益已经抵得上代价了,至少有个可以混口饭吃的文凭,当往往另一个问题是,重本里面越是出身贫寒从小到大读书的环境相对闭塞的学生,在学校越容易颓废,或者至少是无所适从那么几年---那种见识了大场面,从而为了摆脱家里的贫寒处境而愈加拼搏的道理在这儿真的没有,或者说即便有,也是“死拼”,精神容易出问题,我们学校就有因为这跳楼而死的)。之下,一本二本三本甚至职业学院,就真的比比皆是了。很多人,很多很多人,都是家里不懂,逼着孩子学,念书。那些专业好点儿的还算是运气好,专业“差”的就真的运气更差了。孩子上了大学要么是无所顾忌地荒废,要么是认清了现实但是意志消沉无力回天,也有些颓废一两年后觉得不能这么下去了,违背父母的意志,按照自己的方式开始奋起拼搏的。相比较,确实是家境好的过得更从容一些,也更理智一些,不管他们最后选择了读书,还是从业,还是什么。

西西河是个比较高端的社区,这儿很多人都至少是小有所成的,接触的恐怕大多还是高端一些的案例,至少自身就是一部斗志昂扬的进行曲,即便出身很差最终也是逆袭王者。身居高位,我感觉这种王者范儿是会让人越显示越上瘾的。我没有贬低的意思,我很佩服这种范儿,也希望自己能够走这样的条路,不管结果如何都能不放弃地努力、奋斗下去。但是现实中,这样的案例还是少数,更为普遍的是楼主这样的案例,是灰色的。跳楼的也是少数。我相信我们这代人总有一天也成长起来,最终也能过上安定幸福的生活,但那是后话。这种灰色的案例,在现在真的是一个普遍的现象,我可能举不出来数据,也无法完美地论证这一点,但我相信我说的是实情。

这让我想起去年一件事儿。我妈一个朋友的亲戚的孩子高考考了185分。我妈劝他报个技师学院,学个厨师或者汽修之类的,总之学门手艺。人家不,人家要上大学。然后家里逼他复读。老天哪,750分考185,咱们就是蒙也比这分儿高吧,这孩子是有多厌学了!还要上大学!我不想彻底否定他,也许他是未来的爱因斯坦呢也不好说,只是可能性太小了。我觉得真的没必要“读书”即便读也是烂学校完全是浪费时间,可是家长觉得读大学才是正道,你必须要上大学,而且家长们总是以一副过来人的口吻把话说得听起来非常“有道理”,“这个社会,人人都读书,人人都有文凭,你没文凭行吗?”我并不是想怨家长,我觉得家长非常可怜、语重心长,为了孩子付出一切,孩子学不好真是畜生,枉费家长一片苦心。但是,但是,面对一个高考185分的局,之前都是孩子不对吧,已经过去已经是这个局了,我觉得就没必要继续死磕,而应理性地思考一下,别再继续抱着以前人那种“状元梦”了。刚才我说的那个例子,后来我妈跟我说他三年前中考考了300多分(满分810)时就曾劝他不要念高中了读个技校之类的,未采纳。

所以我很感激我父母没逼我。选专业时,父母曾建议过,但最终还是依从了我自己的心愿。

这么多平民父母死认读书的理儿,是因为他们觉得读书才是唯一的出路。不能怪他们,他们也是觉得这是最好的路子,才会逼着孩子们去走。他们是在用自己的方式为孩子好。只是,结果比较悲剧而已。我理解许多河友是从这个角度来想的。既然这样,楼主怨父母似乎太没道理,读的书都白读了云云(其实人家也没想读这么多好吧),还是那句话,混不好怪自己,怎么能怪别人呢?

但我想,楼主可能不是为了怨父母。楼主在这儿说这些,也许就是看了《寒门难出贵子》一文发发感慨,而他说的也都是实情。这些话,这些10年来由于父母的逼迫而自己消极拖延过来的这段经历和心里许多的感触(当然也包括遗恨和埋怨),我想大部分他是不会去跟父母说的。至少,不会太怨父母,不会天天跑到父母那儿说都怪你当初不让如何如何否则我现在如何如何。当然偶尔可能也会哈。我的意思是,楼主业无非就在这儿说说,说说自己的经历,不管为了啥,也许为了痛快痛快,也许为了给各位提个醒,也许只是引起共鸣了想述说一下。感情色彩也许有些消极,但这些经历本来就是灰色的,也都是事实,而且确实是当今很普遍的现象。在北京少,在省会稍多,在市里有些,在县城很多很多。楼主也就在这儿说说了,也就在西西河说说了---说明西西和是个多么值得信赖的社区---诸位即便看不过也“姑妄言之姑听之”如何?

何必苛责呢?

更何必牵扯到对年轻这代人带有价值色彩的判断?

每个年代都有每个年代不同的困惑和麻烦,现在年轻人要克服的困难要走的路,也许不比革命年代保家卫国来得壮烈,开国初期建设社会主义白手起家来得辉煌,文革动荡上山下乡来得艰苦,改开大潮中历经思想与现实的双重洗礼而后各走各路或下海经商自主创业或投奔美帝扬我天朝之威来得那么传奇,但,同样有别的时代无法体会的考验,多少年后也同样会成为这个时代的骄傲。这点我是相信的。我觉得不宜过于量化地衡量。其实,年轻人多出身独生子女,从小受挫折少,娇惯了,这本身难道不就是这批人的一道软肋吗?如果我们是战火中走过来的人,这点困难怕什么?

所以我更希望河友们出于恳切劝诫与鼓励的多,出于讽刺责备的少。我相信肯定也是这样的。

另外友情提醒一点:人总会老的,也许有一天咱们自己老了时候,许多观念也会过时。到时候该怎样对孩子?真得好好想想。也许楼主发文也只是想提醒下各位引以为戒呢。

最后对楼主我想说:每个时代的人都在抱怨他的时代。只有少数勇者能超越时代。咱们还是少抱怨多行动吧。河友们都是超越时代的人啦哈

说这些,希望没有得罪各位。

通宝推:偶开天眼,jboyin,puma2011,注册之后,西行的风,

本帖一共被 2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