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阿巴斯革命 -- 赫克托尔

共:💬64 🌺617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原创】11 卷土重来

伊朗西南部的法尔斯,是全伊朗最富庶的地方,水源充沛,农牧咸宜,两大波斯帝国都从这里起家,建立大帝国。进入伊斯兰时代,法尔斯被誉为伊斯兰世界4个天堂之一。近代法尔斯发现了石油,依然是伊朗最富庶的地方,首府设拉子一直是伊朗最重要的城市之一,现代葡萄酒有个品种叫西拉子(Shirza)或希拉(Syrah),很可能来自设拉子。

阿布-萨拉麦活着的时候,法尔斯由阿布-萨拉麦的党徒控制,阿布-萨拉麦被并波悉林派去的杀手刺死,并波悉林也老实不客气的派人赶走阿布-萨拉麦派去的总督,于是并波悉林控制的疆域,东起锡尔河,西至扎格罗斯山脉,大致以现代两伊边界为界,与阿巴斯朝廷直辖地域相邻。为了试探并波悉林究竟只是赶走阿布萨拉麦的党徒,转交法尔斯给朝廷,还是想据为己有,哈里发派另一位皇叔去法尔斯做总督。并波悉林派去的总督很为难,因为并波悉林明确指令他,任何没有并波悉林授权来做法尔斯总督的人,都得被斩首。(not to let anyone he had not sent come here claiming to be a governor without cutting off his head)按并大人的命令,必须砍皇叔的脑袋,但如果这么做,就是公开造反。这位总督想了个两全其美的办法,强迫皇叔发誓,约法三章:第一皇叔不许登上讲坛带领信众布道,第二和平时期不许携带武器,第三不得管理日常事务,总之皇叔与军政教三大权无关,只有总督的空头衔。(27卷195页)

对并波悉林如此明目张胆的扩张活动,阿布-阿巴斯、曼苏尔兄弟十分不安。并波悉林年纪不大,却心机极深,虽然最初只是传教士,几年历练下来,成长为军政双栖明星,伊朗东部、中亚只知并波悉林,不知哈里发。上次曼苏尔去中亚,就如访问大清的英国马戛尔尼使团随员安德逊所说:“我们的整个故事只有三句话:我们进入北京时像乞丐;在那里居留时像囚犯;离开时则像小偷。”阿布-萨拉麦虽然实力不小,毕竟没有可靠的军事力量,杀他并不难,如果并波悉林企图在东方建立独立王朝,就像70年后塔希尔王朝(Tahirid)那样,甚至效法阿布-萨拉麦拥立阿里嫡系后裔萨迪格为哈里发,对新兴的阿巴斯朝都是个灾难。

除此之外,并波悉林是前任阿巴斯党党魁易卜拉欣的亲信、嫡系,是易卜拉欣一手把并波悉林从一个卑微的奴隶,提拔为东方之王的。而易卜拉欣被捕、死亡都蹊跷离奇,从受益者的角度分析,阿布-阿巴斯应该对此事负责,万一并波悉林打着为易卜拉欣复仇的旗号起兵,也不是闹着玩的。

为了摸清并波悉林到底是何居心,阿布-阿巴斯让曼苏尔再去一趟木鹿,只带30个随从。并波悉林方面负责接待工作的是当年呼罗珊地下党首席元老苏莱曼,就是他在并波悉林受前任阿巴斯党伊玛目易卜拉欣之命,来呼罗珊工作的时候,与并波悉林顶牛,拒不接受党中央对并波悉林的任命。伊玛目易卜拉欣一面重申对并波悉林的支持和任命,授予并波悉林杀死任何可疑者的权力,一面叮嘱并波悉林要尊重老同志,凡事先与苏莱曼商量,而不是事事都请示中央。经过这番和稀泥,并波悉林和苏莱曼达成协议,并波悉林获得军政实权,苏莱曼负责带领信徒做礼拜,一个管世俗世界,一个管精神领域,井河不犯。现在苏莱曼看出中央对并波悉林不放心,主动和曼苏尔的一个随从打招呼,说:“朋友,我们希望你们能完成任务,如果需要,随时来找我,我乐于效力。”(friend, we have been hoping that ur business would be done. If u wish, call on us, as regards ur desire)

苏莱曼和这个随从交往的消息很快走漏,呼罗珊是并波悉林的地盘,找个借口杀个人如同踩死一只蚂蚁,这个随从为了自保,抢先一步向并波悉林透露苏莱曼与自己的谈话内容。并波悉林听罢,召来苏莱曼问,你还记得当初伊玛目易卜拉欣授权我杀死任何可疑者吗。苏莱曼答曰是,并波悉林说我现在怀疑你密谋推翻伊玛目,下令将苏莱曼处死。对曼苏尔,并波悉林没把他怎样,放他回伊拉克。

曼苏尔回来就对阿布-阿巴斯说:“如果你让并波悉林活着,你就啥都不是(u r no Caliph, and ur rule is nothing),他可以做任何任何他想做的事。”阿布-阿巴斯说:“你别说了,这件事交给你了。”(be quiet, and keep this to urself)阿布-阿巴斯的健康状况显然不佳,即位之初就任命曼苏尔为继承人,把剪除并波悉林的工作交给曼苏尔。

说到这里,阿拉伯帝国的故事告一段落,笔者梳理一下突骑施苏禄可汗死后,与大唐有关的中亚、新疆的历史脉络。

712年,唐玄宗即位,大唐迎来中兴,并开始强势扩张。玄宗朝初期,大唐的主要敌人是后突厥默啜可汗,716年默啜可汗被敌对部落杀死,后突厥汗国解体,对大唐的威胁不复存在。能威胁大唐的,只剩下正西的吐蕃。吐蕃的扩张方向有两个,向东方进攻青海,与大唐在河湟谷地拉锯,向北进攻新疆的安西四镇。在吐蕃和安西四镇之间,是克什米尔一带的小国小勃律。开元初年(713年)小勃律王没谨忙亲自朝于唐,唐朝以其地为绥远军。小勃律经常遭到吐蕃的攻击。吐蕃说:“我并不是要吞并你们,而是为了假道于你国以进攻安西四镇。”公元722年,吐蕃又攻小勃律,夺其九城。没谨忙向北庭节度使张孝嵩求救,张孝嵩派兵援助,大破吐蕃军,杀其众数万人,缴获器械、羊、马等甚多,收复其九城,以后小勃律完全处在唐朝的管辖之下,吐蕃好些年不敢再来侵犯,《慧超往五天竺国传》中就说:“小勃律属汉家所管。”。

公元727年,吐蕃又西击勃律。勃律遣使向唐朝告急。唐玄宗遣使谕令吐蕃罢兵。吐蕃不听,遂攻破其国。没谨忙死后,其子难泥继为小勃律王。吐蕃历史文书讲,吐蕃于龙年(庚辰,740年)夏,以弃玛勒(Khrima-lod)公主嫁小勃律王为妻,实际上控制了小勃律,阻断了大唐和中亚各国的交通。742~746年的5年中,唐朝曾先后派节度使盖嘉运、田仁琬、夫蒙灵詧3次对小勃律进行讨伐,均未能获胜。747年,唐玄宗命安西副都护高仙芝与李嗣业等将领,率步、骑兵1万人(步兵都带了私马)讨伐小勃律。经过艰苦的战斗,于8月俘获小勃律国王,平定该国,唐朝于其地设归仁军,驻兵3000镇守。从此,中亚各国同唐朝的往来又得以通行无阻,大唐终于可以将触角越过葱岭,深入中亚了。

《新唐书 西域传》说“天宝七载(748),北庭节度使王正见伐安西,毁之。”这里的所谓安西,不会是龟兹,应该是早年割让给突骑施的碎叶。《杜环经行记》也说:“天宝七年,北庭节度便王正见薄伐(碎叶),城壁摧毁,邑里零落。”碎叶是安西四镇中,唯一在现代中国版图之外的,碎叶西面就是中亚了。

公元749年,是大唐全面胜利的一年。陇右节度使哥舒翰率领6.3万大军,围攻青海的吐蕃石堡城,以巨大代价攻取之,吐蕃的东线扩张被大唐遏止。在中亚,阿富汗吐火罗叶护(类似国王)失里呾伽罗遣使上书唐朝,请求唐朝讨伐亲附吐蕃、阻遏小勃律驻军粮道的朅(qiè)师。公元750年3月,高仙芝击破朅师(今巴基斯坦北部奇特拉尔),虏其王勃特设,立其兄素迦为王。

至此,葱岭以西的图兰平原完全展现在大唐铁骑面前,中亚的城邦小国成了唐朝边将们予取予求的对象。大唐与阿巴斯朝的东方之王并波悉林的正面碰撞,只是时间问题。

中亚地区有9个城邦国家,王室都是月氏人,来自中国甘肃张掖郡昭武县,在秦汉之交迁徙到中亚建立康居,康居国王以下,还有5个小王,也叫翕侯,1大5小共6个国家,我称之为康居联邦。公元350年左右,被东汉打垮的北匈奴残部迁徙到康居故地,改名为悦般。康居向南迁徙,渡过锡尔河进入河中,占据撒马尔罕,定都于此,改名为康国,其他5翕侯还在,加上新建的3个小国,总共9个城邦国家。为了不忘祖先,9国以昭武为姓氏,合称为昭武九姓,以康居的嫡系传人康国为首,其余8国都是康居的【支庶】,组成松散的联邦,详情请看拙文《康居联邦简史》。

唐高宗灭了西突厥之后,原来臣服于西突的中亚各国,都被大唐改编为都督府、州、县,昭武九国只有2个被改编为都督府,九姓的老大哥康国,改编为康居都督府,锡尔河东北的石国,以瞰(kàn)羯城为大宛都督府。康国在河中第一名城撒马尔罕,富庶多金,《大唐西域记》还说康国有个骁勇善战的武士阶层“风俗猛烈。凡诸胡国,此为其中。进止威仪,近远取则。其王豪勇,邻国承命。兵马强盛,多是赭羯。赭羯之人,其性勇烈,视死如归,战无前敌”,康国富强兼备,国力稳居中亚城邦首席。同属昭武九姓的安国也有【柘(zhè)羯】,【勇健者为柘(zhè)羯。柘羯,犹中国言战士也】。

五胡乱华时,五胡中有个以石勒为代表羯族,长得高鼻深目多须,显然是欧罗巴人种,与匈奴人、汉人的外貌差异甚大,因此有学者认为,石勒就是石国人,羯族是来自中亚,特别是石国的民族。石国是昭武九姓之一,也叫柘(zhè)支、柘折、赭时(al-Shash),首都柘折就是现在的乌兹别克斯坦首都塔什干,本来是两汉时期康居联邦的5翕侯中的窳(yǔ)匿城,国王姓石。《新唐书 西域传》说【(首都柘折)东南有大山,生瑟瑟】,瑟瑟是一种绿色宝石,《周书 异域传下 波斯》记载:“(波斯国)又出白象、师子……马瑙、水晶、瑟瑟。”《新唐书 吐蕃传》记载,吐蕃官员【其官之章饰,最上瑟瑟,金次之,金涂银又次之,银次之,最下至铜止,差大小,缀臂前以辨贵贱。】明沈德符解释“瑟瑟者,绿珠也。”佛教有七宝之说,其中有琉璃,又名毗琉璃、青色宝,《慧琳音义》解释说:【须弥山南面是此宝也。其宝青色,莹彻有光,凡物近之皆同一色,帝释髻珠云是此宝,天生神物,非是人间炼石造作,焰火所成琉璃也】,笔者认为瑟瑟就是琉璃,现在叫青金石,盛产于阿富汗的巴达克山,吐蕃人将其视为宝贝,用于区分官员品级,地位在黄金之上。

史书又记载,石国【俗善战,多良马】,战斗力颇为强悍。仗着武力强大,石国是唯一敢武装反抗突厥的国家,隋炀帝时,西突厥射匮可汗(611--18)发兵打败石国,杀国王。唐高祖、太宗朝,石国几次朝贡,西突厥亡国之后,唐高宗册立其国王为大宛都督,与康国/康居都督府并列,可见石国的综合国力在昭武联邦中仅次于康国,在拥有布哈拉的安国之上,安国在大唐体制下只是安息州,安国王是安息刺史,地位低于康国王/康居都督、石国王/大宛都督。

730年代末,突骑施被大唐灭亡,阿拉伯帝国倭马亚王朝没了东方的强敌,对锡尔河以东的威胁加大,开元29年(741),石国王伊捺吐屯屈勒向唐玄宗上书:“今突厥(突骑施)已属天可汗,惟大食为诸国患,请讨之。”此时唐玄宗还没击破小勃律,通往西域的通道有待打通,只能【天子不许】。次年唐玄宗改元天宝,大约在745年左右,唐玄宗【封王子那俱车鼻施为怀化王,赐铁券】。

749—750年,大唐征服小勃律,攻占碎叶,触角伸到葱岭以西。

阿拉伯方面,河中自710年代被征服以来,即使突骑施苏禄可汗给阿拉伯人在河中的统治带来无穷烦恼,布哈拉、撒马尔罕两大名城一直在阿拉伯人手中,苏禄死后,突骑施对河中的威胁消失,阿拉伯人重新控制河中,阿拉伯的东方边界大致是锡尔河。阿拉伯的锡尔河东界、大唐的葱岭西界之间,最强大的国家就是颇为富强的石国,其地位很像720—30年代的突骑施,是唐、阿之间的缓冲国,石国的倒向决定着唐、阿两国在中亚的走向。如果双方都不动石国,有石国这个缓冲,唐、阿之间不可能发生冲突。在唐、阿之间,石国更倾向于唐,因为大唐太遥远,几乎不可能对石国有领土野心,按中国的传统,称臣纳贡就满足了。阿拉伯方就不是了,并波悉林虎踞木鹿,对锡尔河以东虎视眈眈,野心不小,所以石国在741年就请大唐讨伐阿拉伯,为自己撑腰,接受大唐的封号,等于承认大唐是宗主国。

出乎石国意料,首先耐不住寂寞,对石国发动攻势的,居然是东方的老大哥。唐朝的安西节度使高仙芝,与汉朝出兵葱岭以西的陈汤相似,《旧唐书 高仙芝传》说【仙芝性贪】,花钱也大手大脚,【至是立功,家财钜万,颇能散施,人有所求,言无不应】,是个能挣会花的主。加上出道以来百战百胜,目空一切,以为自己能继续所向无敌。

750年,阿巴斯革命进入决战决胜阶段的时候,高仙芝贪图石国的财、货、金、马,以石国王“无藩臣礼”(《新唐书 石国传》)为借口,【绐(dài, 欺骗)石国王约为和好,乃将兵袭破之,杀其老弱,虏其丁壮,取金宝瑟瑟驼马等,国人号哭,因掠石国王东献之于阙下】(《旧唐书 李嗣业传》)。高仙芝自己也发了大财,【获石国大块瑟瑟十馀石、真金五六馲驼、名马宝玉称是】(《旧唐书 高仙芝传》)。

751年,【高仙芝入朝,献所擒擒突骑施可汗、吐蕃酋长、石国王、朅师王】,唐玄宗不但没斥责高仙芝,反而【加仙芝开府仪同三司】(《资治通鉴 卷216》),鼓励高仙芝继续向西用兵,倒霉的石国王被【送至开远门,俘以献,斩阙下】。

石国王虽然被大唐擒、杀,王子却跑了,这个王子可能是被玄宗册封为怀化王、授予铁券的那俱车鼻施。石国对大唐一向恭顺,遭到背信弃义的进攻,自然不能罢休,王子【告于诸胡国。群胡忿之,与大食连谋,将欲攻四镇】。

按中国史书的记载,受石国战役的鼓舞,又得到石国王子勾结阿拉伯人东进安西四镇的消息,高仙芝决定先发制人,出动出击,率领安西都护的大军西征,就此打响了著名的怛罗斯战役。但是在阿拉伯史书中,此役的战前形势却完全不是这样。预知详情,请看下一章《鏖战怛逻》

通宝推:punishment,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