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最近看到的笑话 -- 钛豌豆

共:💬4007 🌺44880 🌵2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切音确实是古代就有的注音方法

切音是三国时代魏国人孙炎在《尔雅音义》里整理的,被认为是切音的创始者。1918年,北洋政府教育部公布了国语注音字母(声母二十四个,韵母十六个),反切法遂被淘汰。

我最早知道切音,是在《镜花缘》里,紫衣女子取笑唐敖“吴郡大佬倚闾满盈”,被多九公以切音读出,是 吴郡 wujun -> wun 问, 大佬 da lao -> dao道, 倚闾yi lv -> yv于, 满盈 man ying -> ming盲, 问道于盲。最后一个盲有点不对,不过李汝珍是清嘉庆时人,大概读音和今天有点变化。镜花缘里还有“切吾切,以反人之切”之类的趣说。

汉语本来的注音方式是读如某字(直音法),随着魏晋南北朝时期佛教传入,其声明学为汉语引入了反切这种注音方法。另据考证,反切的产生,北齐颜之推《颜氏家训·音辞篇》云:“孙叔然创尔雅音义,是汉末人独知反语,至于魏世,此事大行。”(孙炎,字叔然,名炎)。陆德明《经典释文》也说:“孙炎始为反语,魏朝以降渐繁。”事实上,孙炎以前已有人使用反切了,如东汉服虔注《汉书》“惴,音章瑞反”。孙炎对反切进行了整理,并编成了〖尔雅音义〗。

隋唐的反切是研究中古汉语语音系统的基本资料,是汉语音韵学的基础之一。

据历史学家范文澜研究,音韵学开始于东汉末年,当时某些儒生受梵文拼音字理的启示,创反切法来注字音。孙炎作《尔雅音义》,用反切注音,一般认孙炎为反切的创始人。

唐代时,僧人守温取汉字为三十声母,宋人又补充为三十六字母,以韵书的韵母字作为韵母。反切法益为精密,成为最通行的注音法。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