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最近看到的笑话 -- 钛豌豆

共:💬4007 🌺44880 🌵21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请用代码表把我埋在那些社会学题目里!作者:吴肃然

到工科大学工作之后,发现一个很有趣的现象:很多同学非常聪明,他们对社会学也非常有兴趣,但是他们都不太知道在写课程论文时如何选择一个恰当的、有学术价值的题目。

经过一段时间的摸索,我总算找到一个可以让工科生发挥自身优势、又不失社会学底蕴的选题办法。

首先我把近五年来国内影响力较大的社会学论文都搜集到一起,然后对这600多篇论文的题目和摘要进行了内容分析,经过层层爬梳,我得到了200多个使用频率较高的关键词。随后我对这200多个关键词进行了进一步的语义学分析、遴选、分类,最后得到了十个使用最为频繁的语义学组合。用0-9分别对这些组合进行编码:

0 农民/农民工

1 社区/业主

2 流动/空间/代际

3 教育机会/收入差距/求职

4 抗争/维权

5 社会网络/社会资本

6 基层/治理

7 身份/认同/角色

8 因特网/微博

9 同性恋/女性

这张编码表可以极大方便教师对工科学生进行选题指导,在上学期社会学全校通选课临近结束的时候,它就发挥了重要作用。

那天是最后一次答疑,我下午两点准时来到办公室,等待那些聪明好学却被中学语文和中学政治洗脑的小白工科学生来问关于论文的事情。

手表刚刚指到两点,就有人敲门了。我非常赞赏这种“规格严格”的工科作风,想起整天被社会学专业的学生拖交作业时的讨薪悲惨遭遇,我欣慰地笑了。

两个男生推门走了进来。我让他们坐下,很热情地看着他们。个子高高的那个男生说:“老师,我们真不知道论文写什么题目啊,您给指导指导吧。”听到这个问题,看着手边早已准备好的关键词代码表,我有些得意:“这样,你随便报一个数”。他很诧异:“啊?”我又说了一遍:“随便说一个数,只要不是一个数字即可。”男生想了想:“3.14。”

“果然是工科生,上来就整圆周率”,我看了看代码表,“教育机会,业主,维权……恩你就写这个题目,不同教育水平的业主在维权过程中有什么差异?”“啊?”他一愣。“怎么,不明白吗?”“明白是明白,不过……”“明白就好,就别问那么多了。你肯定数学不错,这个题目适合做定量分析,相信你能做好。”

旁边的矮个胖墩男生张开了嘴巴:“好神奇!2.718。”我一听笑了:“你俩同学是吧,他整个π,你整个e。流动,社区,认同,因特网……恩听着,你去找几个网络社区对比一下,看看是不是流动性越强,成员对社区的认同感就越低。”矮个男生皱了皱眉头:“老师,我觉得这个是肯定的呀,值得去研究吗?”我立刻板起脸来:“我们上课时怎么说的?实证,实证,什么叫实证?就是不能想当然。”“噢!我明白了!对不起老师!”他恍然大悟。

送走了两个男生,初战告捷。过了没多久,一个头发乱蓬蓬的小伙子跑了进来,上气不接下气:“呵……呵……老……老师……”我拍拍他:“赶紧坐下歇会儿,你也是不知道选什么题吧?”他喘着粗气不停点头:“对!!!对!!!”“这样,你随便说一个你最熟悉的数。”他也迟疑了一下:“啊……16.7。”“恩?这个数有什么特别意义吗?”“啊,这是第三宇宙速度啊。”我暗骂了一句,笑着问他:“你肯定是航天学院的吧?”“对呀。”我看看代码表:“社区……治理……角色……恩你这个简单,连题目我都给你起好了:基层社区治理中政府角色的转变”。他惊讶得忘了喘气:“太……太好了。”

经过这一次检验,我增强了对代码表效度的信心。过了一会儿,又来了两个男生,走在前面的高大帅气,走在后面的白净纤弱。前面的男生报出了一个数“1.602”,我心里暗骂“越来越古怪了”,“这个数什么意思啊?”他摸了摸下巴:“是基本电荷量啊。”“哦!”我赶紧装作恍然大悟的样子:“我看过一些关于密立根那个实验的书,”男生赶紧不失时机地恭维:“老师好博学啊!”旁边纤弱的男生也跟着点了点头。

“社区……治理……农民工……流动……恩你可以做这个题目:高流动性农民工聚居区的治理困境”,高个男生啪地一拍巴掌:“哎呀妈呀,老师你咋这么nb呢!”纤弱男生细声说:“该我了,9.109。”我再次皱起眉头:“这是什么……?”他看了眼高个男生,轻声回答道:“这是电子质量”“好吧,你俩都是物院的吧?女性……农民……社区,这样吧,你去找一个村子,写一个‘东北农村地区的留守妇女——以某某村为例’就可以了。”纤弱男生一听,也高兴地连拍了几次小手。

十五分钟后,又来了一个男生,脚有点臭,我假装不经意地捂着鼻子:“你随便说个数。”他把二郎腿一跷:“这个嘛,2.9979。”“这是?”“这是光速嘛。”“不应该是3吗?”“老师啊,哈哈,3是近似值啊。”“这么多9……这样吧,你去调查同妻群体,看看有没有孩子对于她们做出离婚决定是否有影响。”他用刚摸了脚的手摸了摸脑袋:“同妻是什么?”我瞪眼看看他:“男同的老婆!”

总算送走了这个臭脚男生,一个背着巨大登山包,挽着裤腿的男生跑了进来。我笑了:“你这是刚户外回来啊?”他说:“对啊!老师你喜欢户外吗?我们协会刚爬完狮驼岭,这次难度大,我都三天没洗澡了。”

“44.05?这又是什么数……”男生还把登山包背在身上:“这是乙醛的分子量。”“同学你是学化学的?”“对啊!”我看看代码表:“你这个同学太有社会学潜质了,选的题目非常正宗:社会资本对农民工维权结果的影响。”他腾地一下站起来:“太好了!保证把论文写好!”

送走了臭脚的和三天没洗澡的,我赶紧翻出柜子里的空气清新剂。刚喷了两下,就闻到一股咖喱味:“这清新剂什么怪味啊?”正在纳闷,突然背后有一个人说话:“老师……”我吓了一跳,回过头去,只见一个皮肤黝黑的小伙站在办公室门口。

“你说一个你觉得有意义的数。”他抬头看了看窗外的一个车牌:“就那个车牌吧,1729。”我立刻绷起脸:“同学,我在用科学方法帮助你选题,所以你所选的数对你来说必须是有意义的,不能这么瞎选。”他把脑袋转过来,直勾勾看着我:“老师,这个数还是挺特别的。它是可以用两种不同的方式写成两个数字的立方和的最小的那个数。”

……

“老师?老师?老师?”他连喊三声,我才缓过神来:“你……你是数学系的?”“对啊。”我悄悄擦掉激动的眼泪:“1729,社区,空间,认同,同性恋……这样吧,你去北京朝阳公园蹲点,做一个有关同性恋出柜的人类学调查吧。”他立刻回答道:“OK!”

望着他远去的背影,我为自己有机会给这种学生上课感到异常的骄傲,有这种数学天赋,再加上我们社会学的培养,他将来会成为什么样的一个高大上的复合人才啊?!

答疑时间要结束了,我收拾好东西,准备回家。此时门又开了:“老师,对不起,我来晚了。”一个光头,目光呆滞的男生走了进来。看来缺乏人文素养的工科学生实在太多,我责无旁贷。

“13060694016,”他报出了这串数字。我哈哈地笑了:“一下午了,总算来了一个不是书呆子的学生,这是你的手机号吧?”他很低沉地说了句:“对。”“虽然说手机号没有太大的理论意义,但是也算有生活气息,你还是比刚才那几个小孩强。”“不不!”他突然涨红了脸:“老师,这个号码有理论意义,我是特意买的这个号。”“恩?有什么理论意义?”他依然红着脸:“这是在中国所有的手机号中,唯一一个能用整数的13次幂表示出来的数,不信你算算,6的13次方。”我瞪大了眼睛:“同学,你也是数学系的?”他摇了摇头:“我是英才学院的。”

望着这一大串号码,我把代码表从包里拿出来,边看边摇头:“太长了……太长了……太长了……你只能选这个题目了:不同收入水平的同性恋农民工在参与基层社区治理时的抗争性有什么差异?”……此时我对代码表已失去了信心,可是他却两眼放光:“老师,文科就是有意思啊!这个题目是我这么多年见过的,最难以琢磨,最耐人寻味的东西了!”

通宝推:桥上,tanhuan,jet,黑传说,李寒秋,敲门,张果老,绿水青山,唵啊吽,五峰,特里托格内亚,决不倒戈,常识主义者,普通劳动者,一意孤行,witten1,一介书生,渡泸,用心荐华,衣笠山麓,良金百辟,constant,西伊,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