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台?晨哲?的搜救 -- tingchangsing

共:💬35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你不能总是拿城市和农村的数据来做比较

同一时期普通干部、工人的月工资又是多少?比较一下不就很清楚了么……

我记得的大概情况是这样:

80年我父亲的津贴是每月28块人民币X毛,这里面一部分拿来买烟和零花钱,剩下的全寄回给我妈和我爷爷奶奶.我母亲在民政部门工作,一个月工资是35块X毛.如果物价不飞涨,这笔钱也就是紧巴巴的一直过.但是如果偶尔家里有喜事(比如我家叔侄娶老婆)或者老家有人要来探亲戚,那就不得不跟同事们借钱.

作为一个从农村出身的子弟, 参军提干,转业吃商品粮是比较稳妥也是在当时不多可选的几条道路.当时部队的基层干部中,拼命努力往上走这条道路的,就是农民子弟.这些人都是家里的壮劳力,往往要承担赡养父母兄弟姐妹的责任, 压力是巨大的,生活也是艰辛的,有些家属可以随军,在当地找不到工作的情况下往往又给自己造成生活上的负担.

<高山下的花环>里面出现的基层军官借债这一现象,在70年代中期就到80年代中都有,我父亲在他们自己部队做了一个统计,农村出身的连排级干部,结欠工资和同事的比例相当之大(我大概记得一个数字,但是不想在这里说),这个统计从80年开始在部队里每年度都有小规模调查,如果我没记错,<高山>一片是在84年放映的,记得当时在部队礼堂里看这个片子的时候,我身边的军官家属们在看到那张欠债单的时候眼睛都红了,可以呈现的是,这个现象之前就已经有了,而不是等到<高>一片之后.

烈属身份≠非农户口,但是在参军招工考学校等关系到出路的问题上,却是可以得到倾斜和照顾的,这一点你也无法否认吧?

我觉得对烈属家庭来说,首先要考虑的情况往往是这样, 家里首先失去了一个壮劳动力, 这个人往往是各种赡养关系的主要承担者,即使亲属在参军招工考学校等关系有倾斜和照顾,本身也无法弥补这种壮劳动力失去所带来的损失,何况在抚恤金只有550元的情况下!考虑到军队里大量农村兵的存在,你觉得这550元能够做出什么样的社会补偿和心理补偿?

有句话叫做"站着说话不腰疼",我们国家比较穷,民政部门对烈士和军人家属的抚恤并不能作到和美国相比,即使是在这种情况下,大部分烈属和军属并没有对有关部门做过分的要求,你说的那几个情况是存在的,但是在我眼里看来(因为我母亲是做民政工作的,我也接触到不少例子),大部分军人家属和烈属待遇在同一时期,同一环境下和周围的情况相比,并没有多少优势可言.

至于你说的那个抗酶援朝老兵的例子,你别忘了,人家是在冰天雪地里拿命换来的待遇(就这还有人羡慕,晕).

总而言之一句话,我觉得在我们的政府,对军队,对军人,能做到的,还不够多.这也能成为必须沉默的理由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