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南义沟,我饿 -- daharry

共:💬405 🌺4523 🌵10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宝推并聊另一种回忆的态度

老兄讨论军事军史是河里的大大了,这次受到较为严厉的批评,出来冒头表扬表扬——虽然我这人的表扬也不值个啥

其实也是看了毛阿敏的访谈[URL=http://www.guancha.cn/society/2013_12_24_194948.shtml]毛阿敏:很多人在动车相撞后大惊小怪 发展必须承受代价

[/URL]。有些感触。其中一句话很打动人,“关于饥饿的回忆是无法一言道尽的,但对我而言并不一定心酸。”我也装模作样聊几句,老兄莫见怪。

没有人愿意饥饿,正如没有人愿意忧伤一样。但有了饥饿,不一定是很糟糕的事。(当然大饥荒还是很严酷的)我们今天吃饱了饭,觉得过去饥饿是不正常。其实这是一种错觉。历史上看,人类的饥饿从来是一种常态,对于今天的非洲人和印度人来说,也仍然是一种常态。发达国家能够摆脱这种常态,而进入到另一种常态,其实是工业革命之后的结果。从人类历史的长河来看,这其实是一种极其罕见,非常短暂的非常态。一些人均GDP跟中国差不多的国家,其实仍然处在饥饿的常态之中。据说埃及人,还在因为大饼的问题而动荡。

我们今天能够也进入到这种非常态,确实要感谢前三十年,当然后三十年做得也不错。只是前三十年正在努力摆脱这种常态,这一过程中,饥饿也不是一时两刻能够消除的。河里此论说得很多,我不必多讲。

我觉得毛阿敏的可贵之处,不是简单地批判,而是理解、同情,其中应当还有一些敬重。这个态度似乎更为可取。毕竟我们眼中的前三十年不是别人家的故事。就好比自己的父母一样,谁敢说自己的父母一辈子没有做错过事?更何况父母的所做所为,真的是为了家庭好,为了后辈好。

饥饿,我谈不上严格的有过。因为年岁小(文革末期出生),60年的那种大饥荒只能来自长辈的传说。我自己经历的轻微饥饿,大抵是不缺吃,但不够吃饱的那种。按我母亲的说法,我们村(湘东南)吃饱是74、75年,当时村里来了一个浙江师付,教村民到田里莱(土腔,不知该用什么字)田,在稻苗长到小脚肚高时,跪在田里拔草。产量达到了每亩300、400斤。母亲讲的这些,对我来说,都是传闻。我有了些轻微的饥饿印象,也是80年代了。其实也不怎么吃主粮,主要是难得的吃肉。不过,我也见过不少讨米的,主要是安徽来的。

我也没有资格批评前辈。但看身边的人回忆那段时间,一般都不会批判过去,通常都极其敬重主席。我想,也许是大家吃过苦,知道饭来之不易,所以并不会对吃苦的日子持否定批判的态度。我在这个楼中的一个贴子提到,其实为文革辩护的人,一是出于对于现实的义愤,一是出对于历史的求真。我现在补充一句,对于我们自身出处抱一种温情,其实也是蛮好的。

通宝推:阴霾信仰,侯登科,燕人,侧翼,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