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茗谈118:北京天梯 -- 本嘉明
(一)
平流层的海拔高度在10KM到50KM之间,“北京天梯”工程等于是一个超级大号的“炮射导弹”项目,把“铅笔(无人货运)飞船”弹射到平流层后,也仅仅离地高度十几公里。要靠飞船自身的火箭发动机,继续挣脱地球引力,胜利到达海拔360公里高处的“天宫”,需要多大的发动机功率?需要自备多少燃料和氧化剂?
由于“北京天梯”是电磁弹射,对强迫储能装置的要求很高,所以为了降低技术难度和发射成本,“铅笔”的吨位还真是不宜贪大。但“铅笔”的吨位小了,刨去飞船的火箭发动机和燃料,还能装多少货呢?
这个矛盾里,我们要找到最佳的平衡点。
首先,“北京天梯”工程有其优点,就是发射准备的时间成本和资源成本都比较低,可以想发射就发射,特别适合救急;对于天宫的呼叫,响应时间短。那楼上的刚吃完年夜的饺子,还没来得及找餐巾纸呢,咣,一把热手巾就扔上去了。
“北京天梯”的缺点,第一是不能送人到太空站(但临时作为救生舱,空船上去,接了宇航员返回地球,再入一次大气层,降落伞溅落,是可以的)。
第二是打不高。2007年1月TG导弹打卫星,打到离地865公里高处,摧毁一颗750公斤重的报废卫星,估计打上去的那个导弹战斗部,负责解决目标的那一块,也就几十公斤吧。任何一艘“铅笔”的全重都上吨,爬科技树爬到360公里高,已经喘死了;就算打别人的低轨道卫星(比如370公里高),这身形也太肥,腾挪不灵活------你让人猿泰山去当忍者,还是不太合适。当然,既然已经摆脱地心引力爬到低轨道空间站了,在这里加满油再发一根狼牙棒,那36000公里高轨道的通信卫星远远望见,也得一哆嗦。
第三是吨位不可能太大。目前中国火箭一次能打到低轨道的最大载荷,是12吨。“天宫”的核心舱最少要20吨,所以还在加紧研制大码火箭。由此我们可以看到,要把火箭的载荷做大,有多么难------毕竟中国的炮仗技术,在全世界也是数二数三的。同样的,“铅笔”想要载荷很大,也是不现实的,我们只能拿出愚公移山的劲头,零敲牛皮糖,一小船一小船地跑码头,最后跑成大买卖。
这铅笔,太小了不行,不能像电影<上甘岭>里那样,运输队拼死拼活送进坑道的,只剩一颗苹果;而太大又不现实。这样一看,“北京天梯”就有点鸡肋。
我们解决这个难题的方法,是增加“北京天梯”的附加价值。
如果你50块钱买条鱼回来,蒸蒸吃了,然后发现把鱼骨熬汤,也很美味。结果一条鱼一点渣都没浪费,是不是觉得赚到了?
(二)
可以反复使用的“航天飞机”,中国要不要搞?
美国在航天事业上做出了令人敬佩的努力,留给世人很多宝贵的经验。其中一条,就是“航天飞机的局限性”。使用航天飞机的初衷,就是节约闹革命,因为火箭打上去就扔,太浪费。但崭新的航天飞机上去一个来回后,机体表面的防热瓦和机体内部的各种机件,都受到了极为严酷的虐待,是不是留下了内伤隐患,是非常难彻底查清弥补的,或者说彻底查清/翻新的成本无法承受。这样一来,飞了多次的老航天飞机就积累了不少的隐患苗子,从量变到质变,最后可能就是大悲剧。
所以,航天飞机未必省钱,载人的航天飞机越飞到后来越提心吊胆,防不胜防。从这个角度讲,可以设计寿命比较短的无人航天飞机,用到半新不旧了赶紧退役,抢在出事前报废。
第二,到目前为止,外太空的人造卫星和空间站,都没有切实的防护,就是撞大运,侥幸没挨刀就好。可以说,现在宇航员在太空的每一分钟,都是有一定危险的。这对于很小(普遍不足一吨)的卫星,和370吨的国际空间站ISS,都是无奈的选择,因为建设得早,当时条件不够好,摆渡的火箭和航天飞机载荷宝贵,只能先满足运转需求,无力兼顾防护。
但外太空的危险,却在逐步增加。首先是宇宙中原有的陨石,彗星等,可能会高速撞中。其次是这几十年来人类在近地空间遗留的太空垃圾,比如最近俄国有颗卫星,被某块厘米见方的太空垃圾撞击而失灵。第三是将来可能有敌方的反卫星武器,刻意撞来或近炸,用破片杀伤我方空间设备。所以如果中国计划建立一个180吨左右的空间站的话,从对“耗费巨资的保护”和“设备使用寿命的保障”出发,也应该有适当的防护,就是先起一道栅栏,防火防虫防传销,然后在栅栏后面安心造房子,住下来。
所以,我的建议,是中国未来的天宫空间站,在设计初期,就考虑到要发展成规模大得多的“第二空间站”(我们就称为“蓬莱空间站”)。“蓬莱空间站”跟“天宫”是一体的,“天宫”长大了长高了,就是“蓬莱空间站”。
上图:以“天宫”为地基,建设“蓬莱”。
现有的空间站设计,多数是“雪花状”,由核心舱向四周发散开。
但“蓬莱空间站”可以考虑设计为“晶体状”,向心收拢,既有足够的“泊位”供多艘太空船同时系泊,也有大面积的太阳能发电板阵,在“晶体”的核心部分则是受到妥善保护的核心指挥舱和小型核电站。
“蓬莱空间站”在“天宫”的背脊上开始,像珊瑚一样慢慢生长,这个生长过程,可以是数十年甚至上百年。首先是搭建钢架,搭出一截后,在正面(即受撞击可能性最高的一面)依托钢架,敷设“墙板”。墙板配满后,再继续搭钢架,升高一截,然后再铺墙板,如此循环,直到铺满正面为止。相邻于正面的左右两个侧面,也铺半幅墙板,与正面一起,C型环绕核心部位。
至于“铅笔”飞船,初期的缩微试验型,直径40CM左右:
上图:缩微型大概就这么大。
实用的“铅笔-1”,直径1.7米,内部足够坐下一名穿简单防护服的宇航员(应急撤离时载人)。
升级的“铅笔-2”,直径2.2米以上:
“铅笔”的设计寿命,是“穿越一次大气层”,就是打上去就不指望再回来,当然用到极限,冒险再返回一次,还是可以的。
“铅笔”分为三段,“笔尖”(上图中A段)是防烧蚀的硬质整流罩,内部有飞控主机等设备:
中段(B-1)是货舱:
尾部(C段,会嵌入B段)是推力发动机和调姿发动机舱和燃料舱,燃料为液体燃料和液氧(氧化剂)。
“铅笔”顺利抵达“天宫”,掏空了所带货物后,就被空间站的机械手分解。残余的燃料被抽出,集中起来供发电机发电。“笔尖”和尾部被拆下,中段则抽去结构钢梁,平摊成6块链接在一起的墙板。
墙板铺在空间站外墙的正面;从“铅笔”抽出的结构钢梁用于搭建空间站大钢架;“笔尖”坐在外墙面上,尖头向外,有陨石飞来时保护墙板。
同时A舱内的导航主电脑联网,为空间站主控电脑做辅助运算;各尾部动力舱(内含一个小燃料舱)则挂在各面墙上,喷口向外,由主电脑控制,用于调整空间站的姿态,或主动躲避飞来的“不速之客”。
有了这个一个功能完备的大型中转空间站,中国人民就能够带领世界人民,分享月球上的资源了,到那时候,童谣是这么唱的:
万里长城万里长,一直修到月亮上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二十年内高能激光武器将宣告绝大多数洲际导弹无效 18 陈王奋起 字193 2021-07-12 10:12:53
🙂我记得以前有人讲过,这是代差 1 天空不空 字84 2021-07-12 22:55:35
🙂能不能用来发射冲压发动机的飞机 3 tojinge 字153 2014-01-30 20:32:43
🙂茗谈118-3
🙂“神舟”应该是“天宫”吧? rocket81 字189 2014-01-28 21:23:00
🙂给老本拜年,马年吉祥行大运。 履虎 字0 2014-01-26 21:58:16
🙂这个好像不错,而且目标这么巨大,没什么军事威胁。 ErgoSum 字0 2014-01-26 14:30:55
🙂这个貌似稍加改进都能用来反卫星了吧.... 廣雅疏證 字0 2014-01-26 20:14: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