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的植物 -- 桥上

共:💬207 🌺83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草16 蒿:蒌蘩萧艾苹蔚蓬莪(上)

“蒿”是在《诗经》中出现最多的一种野草。《左传》中也有:“昔我先君桓公与商人皆出自周,庸次比耦以艾杀此地,斩之蓬、蒿、藜、藋,而共处之”(《昭十六年传》(p 1379)(10160303))(111、118),这是用四种植物代表所有的野草,其中就有“蒿”,而且其中的“蓬”很可能也是“蒿”之一种。后来的古人还用“蒿”代表草野、荒凉,这方面我们熟悉的古诗名句就有:

甘彼藜藿食。乐是蓬蒿庐。(三国-魏-阮籍《咏怀诗八十二首》)

感时思报国,拔剑起蒿莱。(唐-陈子昂《感遇诗三十八首》)

仰天大笑出门去,我辈岂是蓬蒿人。(唐-李白《南陵别儿童入京》)

寂寞天宝后,园庐似蒿藜。(唐-杜甫《无家别》)

关于“蒿”,古人还说过:

《尔雅释草》:“蘩之醜,秋为蒿。”郭璞注:“醜,类也。春时各有种名,至秋老成,皆通呼为蒿。”

而在《中国植物志》中,蒿是一个属,而且是非常大的一个属,也就是说,这个属下面有非常多各不相同的植物种:

菊科蒿属(COMPOSITAE Artemisia Linn. Sensu Stricto),一、二年生或多年生草本,少数为半灌木或小灌木;常有浓烈的挥发性香气。我国有186种,44变种,隶属于2亚属,7组中;遍布全国,西北、华北、东北及西南省区最多,局部地区常组成植物群落,如草原、亚高山草原或荒漠与半荒漠草原的建群种、优势种或主要伴生种,华东、华中、华南地区种类略少,多生长在荒坡、旷野及路旁,少数种也分布到海边滩地。

由于蒿这一属极其常见,其中又有很多种,而且在《诗经》时代其中的一些种又各有其特定的用途,古人就再赋予这些种专门的名字。于是就有了《诗经》中蒿下面各个种的九个专门的名字,即上面的“蒿、蒌、蘩、萧、艾、苹、蔚、蓬、莪”。

这九个名字可能有互相重叠的部分,下面我把它们分为四组,分别讨论。蒌和蘩一组,萧、艾和苹一组,蒿、蔚和蓬一组,莪单为一组。莪既可能是菊科(Compositae)蒿属(Artemisia)的一种,还更可能是紫葳科(Bignoniaceae)角蒿属(Incarvillea)的植物,甚至还有别的可能。

其实,与蒿属植物在形态上类似,并在其属名或种名之中含蒿字的植物还有很多,这里无法全都列出来。而且下面您还会看到,在被认为是蒿、蒌、蘩、萧、艾、苹、蔚、蓬、莪的植物中,由于大多同在蒿属,难免极为相似,当时或后世这些植物的名称互相交叉的现象非常普遍,我也很头疼,无法一一厘出,只能请您自己留意了。

————————————————————

蒌、蘩

————————————————————

《汉语大字典》蒌:蒌蒿。菊科。多年生草本。叶互生,羽状分裂,背面密生灰白色细毛。花淡黄色。嫩茎可吃。《尔雅释草》:“蒌,蒿也。”《说文》:“蒌,艸也,可以亨鱼。”《诗周南汉广》:“翘翘错薪,言刈其蒌。”孔颖达疏引陆璣曰:“其叶似艾,白色,长数寸。高丈余,好生水边及泽中。正月根芽生旁茎,正白,生食之香而脆美,其叶又可蒸为茹。”《楚辞大招》:“吴酸蒌蒿,不沾薄之。”王逸注:“蒌,香草也。”北宋-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二首》之一:“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

《汉语大字典》蘩:白蒿。菊科。一至二年生草本。嫩苗可食。《尔雅释草》:“蘩,皤蒿。”郭璞注:“白蒿。”《诗召南采繁》:“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左传隐公三年》:“蘋、蘩、蕰藻之菜,筐、筥、锜、釜之器。”孔颖达疏引陆璣曰:“凡艾白色为皤蒿。今白蒿春始生,及秋,香美,可生食,又可烝。”唐-李贺《安乐宫》:“绿蘩悲水曲,茱萸别秋子。”

从以上解释看,“蒌”和“繁”都有接近于“艾”且“白色”、“可生食”这样的共同特征,但似乎古人却将这两种植物分得很清楚,例如:

《左传昭元年传》有:

穆叔赋《鹊巢》,赵孟曰:“武不堪也。”又赋《采蘩》(fán),曰:“小国为蘩,大国省穑(shěng sè)而用之,其何实非命?”((p 1208)(10010401))(094)。

这一段《左传》中提到的《采蘩》也出自《诗经》:

采蘩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于以采蘩?于涧之中。于以用之?公侯之宫。

被之僮僮,夙夜在公。被之祁祁,薄言还归。

高亨先生注:以,读为台(yí),何也,相当于现代语的哪。于以,在哪里。蘩,一种蒿子,又名白蒿,可以生食或蒸食。采蘩用做祭品。被,借为髲(bì避),妇女的头髻。夙,早晨。在公,为公家办事。(解题:)有人说:“周代诸侯占有广大的桑园和养蚕的房屋。宫女采蘩,供养蚕之用。蘩可以做蚕窝,以便蚕在窝上作茧。”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17)《召南采蘩》)

以上都是在说把“蘩”用于祭祀,但也提到用“蘩”来养蚕。提到用“蘩”来养蚕的《诗》句还有:

春日迟迟,采蘩祁祁。

高亨先生注:蘩,蒿名,又名白蒿,用它垫蚕筐或做蚕山,以便蚕在上结茧。祁祁,众多貌。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199)《豳风七月》)

仓庚喈喈,采蘩祁祁。

高亨先生注:仓庚,黄莺。喈喈,鸟鸣声。蘩,一种蒿子,又名白蒿,可扎蚕山供蚕结茧。此采蘩指采蘩的妇女。祁祁,众多貌。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230)《小雅鹿鸣之什出车》)

再看下面《诗经》里提到“蒌”的一首诗:

汉广

南有乔木,不可休思。汉有游女,不可求思。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楚。之子于归,言秣其马。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翘翘错薪,言刈其蒌。之子于归。言秣其驹。汉之广矣,不可泳思!江之永矣,不可方思!

高亨先生注:蒌,一种蒿子,今叫柳蒿,可以喂马。

(《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011)《周南汉广》)

这里说到“蒌”却是用来喂马。

这样看来,“蒌”和“蘩”在古人那里是不同的植物,所以会用在不同的地方。

下面是《中国植物志》中可能是“蒌”和“蘩”的四种植物的摘要介绍,以及《中国植物图像库》中的一些相关图片,这四种植物都有“白蒿”之称,前三种我觉得可能是“蒌”,后三种我觉得可能是“蘩”,也就是说中间两种既可能是“蒌”也可能是“蘩”,但不知蚕和马对这四种“白蒿”怎么看,是不是喜欢。

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s. ex Bess.——蒌蒿(食疗本草),又称:萎(诗经),购、蒿萎、由胡(尔雅),白蒿(本草纲目(水生者)),闾蒿(救荒本草),柳叶蒿(东北植物检索表),狭叶艾(江苏南部种子植物手册),三叉叶蒿(吉林),高茎蒿(河北),水蒿(内蒙古、河北),水艾、小蒿子(江苏),芦蒿、香艾、刘寄奴、红陈艾(四川),水陈艾、红艾(四川、云南),“奥存-沙里尔日”(蒙语名)。其原变种为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s. ex Bess. var. selengensis——蒌蒿。还有变种Artemisia selengensis Turcs. ex Bess. var. shansiensis——无齿蒌蒿,又称柳叶蒿(植物名实图考):

(桥按:以上两处之“萎”似应是“蒌”字之误。《诗经》中唯一一次出现“萎”是:“无草不死,无木不萎。”(《诗经今注》 高亨 注 (p 306)《小雅谷风之什谷风》),显然不是说一种植物。《说文》:“萎,食牛也。从艸,委声。”也没有一种植物的意思。《汉语大字典》“萎”字(二)○2:药草名。《集韵纸韵》:“萎,药艸。《尔雅》:‘熒,委萎。’叶似竹,表白里青,可啖。”这里“叶似竹,表白里青,可啖”的药草似并非蒌蒿。而《汉语大字典》“購”字○5则明言購(即购,上面《中国植物志》所载蒌蒿的别名之一)乃蒌蒿:草名,娄蒿,即白蒿。《尔雅释草》:“購,蔏蒌。”郭璞注:“蔏蒌,蒌蒿也。生下田,初出可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rtemisia sieversiana Ehrhart ex Willd.——大籽蒿(东北植物检索表),又称:山艾(山西),白蒿(河北、甘肃),大白蒿、臭蒿子(甘肃),大头蒿、苦蒿(新疆),“额尔木”、“埃勒姆-察乌尔”(蒙语名),“肯甲”(藏语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rtemisia scoparia Waldst. et Kit.——猪毛蒿(中国高等植物图鉴),又称:石茵陈、山茵陈、西茵陈、北茵陈(本草纲目),野茼蒿、白蒿(救荒本草、植物名实图考),扫帚艾(广州植物志),土茵陈(南方省区俗称),东北茵陈蒿(东北、华北省区俗称),滨蒿(西北省区俗称),白头蒿(河北),香蒿(河北、陕西),臭蒿(河北、内蒙古),米蒿(内蒙古),棉蒿、沙蒿(山西),白毛蒿、灰毛蒿、毛滨蒿(吉林),黄蒿(内蒙古、黑龙江、吉林),小白蒿(陕西),迎春蒿、黄毛蒿(甘肃),白茵陈、白青蒿、毛毛蒿(四川),绒蒿(广西),“阿各弄”、“伊麻干—沙里尔日”、“雅曼—沙里尔日”(蒙语名),“亚布泉”(维吾尔语名),“阿仲”(四川西部藏语名),“察尔旺”(青海藏语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Artemisia kanashiroi Kitam.——狭裂白蒿(植物研究),又称:白蒿(甘肃),“康拉巴”(青海藏语与土族语名):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