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赵括的常平 -- 文玉
长平之败,源于赵国的决策者想再创造一个“阏与之战”的奇迹。
阏与,在曲沃县附近,是比较富庶的地区之一。赵奢救阏与,要翻过两条山脉:太行和太岳。路远且狭,在任何一点被截断都必然导致任务失败,所以用奇袭的方式。先顿兵在邯郸旁边(太行山脉东侧平原),下令以军事进谏的皆斩首。然后突然翻过两道太行和太岳出现在阏与所在的盆地边缘。在许历的建议下,赵军占领了北山。北山是山岳与盆地之间的最后一道主要制高点。赵军占据了北山,就可以居高临下;而秦军占领北山,就可堵住赵军,但秦军可以从盆地获取方便补给,赵军不退则必败。
但为什么秦军不提前占领北山呢?秦军之轻敌、赵军之神速,都是原因。此外,毕竟赵军可以选择从东面或北面进入盆地,秦军占了北山,结果赵军从东面来了,就抓瞎了。
所以对于秦军,上策是探知赵军进军方向,后发先至,抢占要点,堵死赵军进入盆地的出口;中策是退守盆地,变成持久战。秦军选择了上策。但未想到赵奢速度如此之快,结果上策实施中变成了最下策:秦军与赵军在必争之地遭遇战,且赵军占了先机,秦军大败。
长平位置距离赵国邯郸的直线距离比阏与近一半。
阏与在吕梁与太岳之间,太岳之东是太行,太行之后是赵国首都所在的大平原。而长平在太岳与太行之间,要少翻一道山脉。同理,阏与距离咸阳要比长平距离咸阳近的多。地形上,长平类似阏与,并不是完全的山岳地带,而是山岳与可耕种的小丘陵/平地的交界地带。
所以,赵国决策者--尤其是平原君--想在一个更近距离的地方打一场类似于阏与之战的短促遭遇战,迫使秦军退军,而赵国得到上党。这样代价最低,收益最高。
但是秦军已经吸取了阏与之战的教训,不会重复上次战争的失误。于是秦赵双方都采取了谨慎态度,不再取巧,一开局就变成了旷日持久的拉锯战。廉颇屡次被夺去营盘,但后却之后很快稳定住防线。
但赵国压力很大。虽然长平离邯郸距离近,但一则赵国积蓄不如秦国,二则秦国控制了太行以西大部分农业地带,其实供应距离并不算远,三则赵国翻越太行运输成本极高。预期的短促遭遇战不能实现,沉重的经济负担,加上廉颇在阏与之战就很消极(道远路狭难救),让平原君对廉颇十分不满,产生了换将想法,结果中了秦国的反间计,派赵括为将。
但是仅仅有反间计也是不够的,还需高明的军事手段配合。于是秦王派出了顶级配置--武安君白起。这是顶级军事秘密,敢泄露者立斩。军队由谁统帅一般不是什么秘密,为什么秦国要这么夸张呢?这个配置摆明了要改变前期的消耗战性质,变为进攻性的歼灭战。如果赵国得知了这个消息,就可能相应改变军事策略,从追求速胜改为保全实力。
白起采用了什么策略改变了局势呢?廉颇和赵奢的战术原则都是争夺盆地旁边的第一线险要高地,这样的好处是,如果挫败就退到下一道高地,即使军事失利,层层阻击,不仅不会大溃败,粮道也是安全的。
白起的方法很简单,利用赵括的无实践经验,以及赵军急于求胜的心理,佯败,诱使赵军脱离山岳地带,进入盆地的小丘陵和平地,然后用骑兵突击,将赵军一切为二:前方的精兵无粮,后方的部队有粮无战斗力。
史记记载如下:
为什么赵军不大量用骑兵呢?毕竟,赵国是胡服骑射的祖师爷啊!
问题还是在于后勤。骑士的费用是步卒的6-8倍,步兵尚难支撑运输,何况骑兵?再说赵国从平原君到赵括都刻意模仿赵奢当初打的步兵山地争夺战,对骑兵在这种地带的效力是没有信心的,所以不是以骑兵为主。
就像在阿登山脉运用装甲师奠定了曼施坦因的军事家地位,在盆地/山岳结合地带大规模运用骑兵卓显了白起的军事创新精神。
平庸的军事家总是在准备上一场战争,而优秀的军事家预测下一场。说赵括纸上谈兵,真没冤枉他。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可笑的是你,赵王交给赵括的任务就是进攻, 1 wolfgan 字118 2014-03-03 08:07:29
🙂啧,赵括攻什么了?被围之军不能突围,长期困守被歼叫攻击? 二锅头上品风度 字220 2014-03-03 12:27:37
🙂你就是一军盲,不要说比赵括了,连马谡都不如。 wolfgan 字148 2014-03-04 09:07:36
🙂平庸的军事家总是为上一次战争作准备
🙂哥们怎么人在美国天天研究战国啊? 金口玉言 字24 2014-03-01 12:14:39
🙂园土兄说的很好,我也来说两句。 37 wolfgan 字709 2014-03-01 12:03:53
🙂好久不见,欢迎! 金口玉言 字32 2014-03-01 12:15:46
🙂这个纸上谈兵的错误是整个赵国决策层的 1 青色水 字202 2014-03-01 07:13:5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