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多识于鸟兽草木之名——《诗经》中的植物 -- 桥上

共:💬207 🌺83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草17 南山有臺:臺、莱、蓬、堇(中)

其次是“莱”和“堇”:

《汉语大字典》萊(lái):《说文》:藜,即红心灰藋(diào)。藜科。一年生草本,嫩苗可食,生田间、路边、荒地、宅旁等地,为古代贫者常食的野菜。《诗小雅南山有臺》:“南山有臺,北山有莱。”孔颖达疏引陆璣曰:“萊,草名。其叶可食,今兖州人烝以为茹,谓之萊烝。”《说苑权谋》:“武王伐纣,过隧斩岸,过水拆舟,过谷废梁,过山焚萊,示民无返志也。”

《汉语大字典》堇(jǐn):灰藋,一名“蔏藋”。《广雅释草》:“堇,藋也。”王念孙疏证:“今之灰藋也。《说文》云:‘藋,堇草也。’《大雅绵》篇释文云:‘《广雅》云:堇,藋也。今三辅之言犹然。’一名拜,一名蔏藋。《尔雅》云:‘拜,蔏藋。’郭注云:‘蔏藋亦似藜。’按:灰藋今处处原野有之;四月生苗,有紫红线棱,叶端有缺,面青,背有白灰,茎心嫩叶背面全白。野人多以为蔬。南方妇女用以煮线,或以饲豕。八、九月中结子如苋。其红灰者,古谓之藜。”

如上所述,“莱”和“堇”这类植物在古代也有各种不同的称呼,这些称呼可能也各自涵盖不同种的植物,但“莱”和“堇”显然十分相似,都是“藋”,也都是“藜”。

“莱”、“堇”——“藜”是常见野草,也是常见野菜,可以吃,但不好吃,所以阮籍才会说:“甘彼藜藿食,乐是蓬蒿庐。”(《咏怀诗八十二首》),以“藜藿食”和“蓬蒿庐”分别代表穷困者的吃住条件。

现代植物分类有藜科藜属,在我看来,藜属植物的共同特点是叶子比较肥厚且边缘不太整齐。既然叶子肥厚,看上去就更有吃头,虽然苦,但也是古人常吃的野菜。

据《中国植物志》:藜科植物多生活在荒漠及盐碱土地区,因此,往往呈现旱生的适应现象。例如,多为草本或半灌木,有发育迅速的深根系,叶缩小甚至消失,茎或枝常变为绿色,通常被水毛(呈粉粒状),或器官变成肉质,组织液含大量盐分而具很高的渗透压等等。藜科植物多数都是荒漠植被的主要成分,在自然区划和植被研究方面,也常有着一定意义。

下面是摘自《中国植物志》的藜科(Chenopodiaceae)藜属(Chenopodium)中六种较常见的藜的简单介绍以及出自《中国植物图像库》的一些相关图片,这些大概就是古人所谓“莱”和“堇”了:

藜属(Chenopodium L.):本属约250种,分布遍及世界各处。我国产19种和2亚种。

Chenopodium aristatum L.——刺藜(东北草本植物志),又称:刺穗藜(中国北部植物图志),针尖藜。

——为农田杂草,多生于高粱、玉米、谷子田间,有时也见于山坡、荒地等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enopodium glaucum L.——灰绿藜(礼记)。

——生长于农田、菜园、村房、水边等有轻度盐碱的土壤上: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enopodium gracilispicum Kung——细穗藜。

——生于山坡草地、林缘、河边等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enopodium giganteum D. Don.——杖藜。

——本种为栽培种,甘肃、陕西、辽宁、河南、湖南、湖北、贵州、四川、云南、广西等省区见有栽培并已成为半野生状态。世界各国也普遍栽培,其来源不明。嫩苗可作蔬菜,种子可代粮食用,茎秆用作手杖(称藜杖)。

题外的话:唐-王维《菩提寺禁口号又示裴迪》句“悠然策藜杖,归向桃花源”。说的就是这种用“杖藜”的茎秆制成的手杖,各路老神仙也常常拄一把“藜杖”: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enopodium serotinum L.——小藜(植物大辞典)。

——为普通田间杂草,有时也生于荒地、道旁、垃圾堆等处: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henopodium album L.——藜(礼记),又称:灰藋(本草纲目),灰菜(救荒本草)。

——本种分布甚广,形态变异很大,已发表的种下等级名称很多,相当混乱。我们认为非进行世界性的整理工作难于弄清楚,这里暂不细分,统归入本种之内: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还有一些藜科之外也称“堇”的较常见植物,但应该都不是被称为“灰藋”的那种“堇”:

罂粟科(Papaveraceae)紫堇属(Corydalis)中较常见的两种“堇”:

Corydalis edulis Maxim.——紫堇(图经本草),又称:蝎子花、麦黄草、断肠草、闷头花(四川、陕西、秦岭植物志)。

——产辽宁(千山)、北京、河北(沙河)、山西、河南、陕西、甘肃、四川、云南、贵州、湖北、江西、安徽、江苏、浙江、福建、生于海拔400-1200米左右的丘陵、沟边或多石地。全草药用,能清热解毒,止痒,收敛,固精,润肺,止咳(《秦岭植物志》)。

本种能作蔬莱,并宜于栽培(Fedde 1929)。据吴征镒考证:堇字古通芹字,诗经“堇茶如饴”,说明古代食用的“芹”即紫堇,为古时蔬菜(我在网上尚未找到吴先生大作):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Corydalis bungeana Turcz.——地丁草(辽宁、河北、内蒙古、湖南、东北植物检索表),又称:紫堇(北京植物志、内蒙古植物志),彭氏紫堇(北京植物志),布氏地丁(东北药用植物图志),苦地丁、苦丁(通称),紫花地丁(多种本草),萨巴乐干纳、哈达存额布斯、好如海其格(蒙语)。

——产吉林、辽宁、河北、山东、河南、山西、陕西、甘肃、宁夏、内蒙古、湖南、江苏,生于近海平面至1500米的多石坡地或河水泛滥地段: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堇菜科(Violaceae)堇菜属(Viola)中较常见的两种“堇”:

Viola verecunda A. Gray——堇菜(尔雅),又称:堇堇菜(救荒本草),葡堇菜(台湾植物志)。

——产吉林、辽宁、河北、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台湾、河南、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湿草地、山坡草丛、灌丛、杂木林林缘、田野、宅旁等处。

全草供药用,能清热解毒,可治疖疮、肿毒等症。本种与V. hamiltoniana D. Don——如意草近似,但后者常具蔓生的地上匍匐枝,其节处生不定根;叶形较大,基部呈宽心形,垂片发达;托叶狭披针形,全缘,先端渐尖可区别: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Viola moupinensis Franch——荁(huán,礼记),又称:黄堇、白三百棒(云南种子植物名录),筋骨七、鸡心七(秦岭植物志)。其原变种为Viola moupinensis Franch var. moupinensis——荁。

——产陕西、甘肃、江苏、安徽、浙江、江西、福建、湖北、湖南、广东、广西、四川、贵州、云南。生于林缘旷地或灌丛中、溪旁及草坡等处。

全草入药,能清热解毒,活血去瘀: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通宝推:月下,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