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方舟子,还有司马南 -- 淡山客
首先需要纠正一点:变性了的蛋白并不是你把它给煮熟了就无毒的,一个例子是疯牛病病毒--或者说朊蛋白,朊蛋白就耐高温。
很多人认为,HUBER教授在转基因当中提纯出来的不明蛋白就是朊蛋白的一种,当然HUBER教授的研究遭到了封杀,中国的范晓虹研究员根据HUBER教授的思路和方法发现了不明蛋白,但是并没有继续研究下去
其次关于转基因与杂交和诱变育种的蛋白变异的风险的评估,应该说转基因的蛋白变异的风险会是后者的好几个数量级。
对于杂交稻而言,已经有几十亿人次吃杂交稻,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也就是说其风险是10的-9次方以上的概率的风险,这是一个非常低的风险
而对于转基因这样的如果风险达到了10的-2次方,即一百个人有一个人吃了会出问题,也是不可接受的,对于中国13亿人来说,这是1300万人,这是一个巨大的数字。
要对其蛋白变异的风险进行一个评估,首先需要明白的是植物都有自己的一套蛋白变异的纠错机制,以下是科学网博主---专门研究转基因发光鱼的刘云章先生给我的回复中所提到的纠错机制
他提到
显然生物体的纠错机制远不止他说的这几种.
显然各种育种方式首先面临的就是蛋白表达机制,纠错机制会不会发生相互冲突。
杂交的风险之所以小,一个关键原因就是杂交的父本和母本是高度相似的,其基因相同度在百分之九十九的后面还有很多个9,这个就意味这父本和母本的蛋白表达机制和纠错机制高度相似。
而表达机制和纠错机制的高度相似意味着父本和母本之间的表达和纠错机制发生冲突的概率很小。
如果再比较诱变育种和转基因育种,两者最大的区别在于是通过外部干预还是内部介入。
如果打一个比方的话,外部干预的方式就如同按摩理疗等等,内部介入的方式就如同直接动手术,问题在这里,做手术要成功,需要的是对人体解剖结构的高度了解,而在对人体解剖结构了解得相当不成分的上百年前,手术的成功率是非常低的。
而今天的人类对基因的表达机制了解其实是非常的少,例如人们至今还不清楚人类的基因数量有多少个,人们惊奇的发现人的基因数量竟然仅仅与线虫的基因数量差不多。
面对外界的辐射,生物体自己会进行适应,这与转基因的机制的不同,可以参考何美芸女士的观点
总的来说,可以这么理解诱变导致的突变其基因的协同性或者说完整性依然被保留下来,而转基因则是用强悍的启动子诸如35S启动子对作物的基因系列进行悍然的入侵,导致其基因的协同性完整性遭到巨大的损坏。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2 层
🙂对转基因的恐惧类似于恐怖片中对未知的恐惧 1 minotaur 字526 2014-07-16 01:06:13
🙂转入基因的BT蛋白确实比作为农药要危险的 汉服骑射 字676 2014-03-14 22:47:37
🙂回答您的问题 7 石老人 字2256 2014-03-15 13:05:44
🙂转基因的蛋白变异风险应该说远大于杂交和诱变育种
🙂转基因植物确实存在表达出其他未知产物的风险 3 石老人 字932 2014-03-15 14:09:06
🙂以朊蛋白--prion为例说明转基因变性蛋白可能毒性更大 思想的行者 字1680 2014-03-15 18:29:14
🙂发重了 石老人 字16 2014-03-14 15:06:40
🙂到目前为止没有看到相关文章 8 掷骰子 字390 2014-03-11 00:3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