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发展目标的观察与思考(一)长期经济增长原理 -- 陈经

共:💬563 🌺4937 🌵73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二)人均GDP的逻辑

前30年看一些工农业生产指标,增速还可以,年均能算到6%。由于人口多,总量排名也不低。二战后快速发展的国家很多,周边地区就好几个。和做得好的相比,算一般。直觉上人多增长得慢些,也正常。1952年到1978年,中国GDP占世界的份额从5.2%降到了5%。这个份额也不算差,到2000年中国也就这个数,之后才快速增加到12%。其实改开初期,并没觉得GDP数值太低。邓小平的计划只是“翻两番”,人均1000美元,就小康了。

最直观的问题,是普通人的生活水平差距太大。这无法掩饰,干部们到境外,“侨胞”回内地,对中国是一种震憾教育。70年代末王震访问了英国,大吃一惊。原以为水深火热的英国工人,生活水平竟然比他这个副总理还高。后来他说,“我看英国搞得不错,物质极大丰富,三大差别基本消灭,社会公正,社会福利也受重视,如果加上共产党执政,英国就是我们理想中的共产主义社会”。这类震憾教育,给了改开强大动力,也严重打击了国人的自信。和发达地区比,差距实在太大,只好不比了。文宣基调成了“我们很落后,很落后”,影响一直延续到现在。

改开后长期高速经济增长35年,GDP总量上去了。感觉上印度的长期增长是仅次于中国的,也翻了五倍多,但只有中国的五分之一。拉了第二名五倍,确实是一枝独秀,再次说明长期经济增长率的威力有多大。世行说购买力平价GDP今年超美,汇率GDP也是几年的事。

这是算总量,除以人口数似乎还不行。印度差中国多少倍,中国就差美国多少倍,都有半个数量级。印度和中国比啥也不是,那中国和美国比,似乎也不算啥。人均GDP追美国,就象印度追中国一样,刚上路,甚至不知道怎么办。没人说得清楚,人均GDP怎么搞才能追上美国,已经各种乱七八糟的事了。直觉是追不上,就从资源来说,似乎要占领地球才够。

有意思的是,1978年改开初期,生活水平的巨大差距问题更大。现在正相反,普通中国人的实际生活水平,比起人均GDP排名要好得多。说生活水平追上发达国家,真不是在幻想,也不是很遥远的事。

这个问题背后经济原理是,GDP总量的意义要远大于人均GDP。人再多,总量想到世界第一也很不容易。总量到了世界前列,就会产生一些独特的影响很大的经济现象。GDP总量想超过美国,或者超过中国到世界前二,是不可能的。中国和美国的GDP总量代表着逆天的实力。

而人均GDP,如果人口不太多,就可以搞一堆实质意义不大的“经济活动”凑出来,也可以搞汇率调整之类的统计方法凑。而且还很容易搞,各国都搞了很多,世界人均上万美元,中国还没到平均值,只排到80名左右。邓小平看到现在的各国人均GDP数值得吐血,翻两三番的国家铺天盖地。

不是说中国在故意“韬光养晦”不愿意把人均GDP往高里炒,而是有简单而深刻的道理。主要是内部差异太复杂。人口多到十亿,国土大到几百万平方公里,人群与地区差别太大,人均GDP不容易做高。如果地方不大人不多,差异情况不太复杂,就容易炒高。

最明显的是汇率。中国搞出口的门类特别多,大多数门类竞争力极强,汇率上升不影响竞争力,有些行业就算升到3也无所谓。所以2005年以来升值了30%,出口占世界份额还是不断提升。但是也有一些门类,对汇率是敏感的,总量也非同小可,不能不顾。所以升值时总会有一些行业出来叫苦,而且是真的苦。因此,央行会把汇率控制到“整体低估”的程度,不可能按“均衡汇率”去调整。只能慢慢升值,有需要了还贬值。只有当一些靠汇率低估的出口门类真的不要了,才能大方升值。道理并不复杂,但很多人低估高估会升会贬夹缠不清。

大多数国家出口门类比较单一,一般把汇率控制到“整体高估”的状态。中国以前也是这样,通常是官方汇率高估,黑市汇率低,有时差别很大。国际上传说的“争相贬值促进出口”并不是常态,只有搞制造业出口的少数国家喜欢。如果出口原材料,肯定愿意让汇率在“高估”状态,疯了才低汇率出口。也因此,中国对稀土出口搞配额,用低估汇率出口太亏了。

进一步可以说,世界各国的GDP暴增是中国弄出来的。中国把国际原材料价格炒高了,很多国家汇率高估状态能维持住,不象以前经常汇率暴跌完蛋。不仅自己GDP猛增,而且还拉着不少国家GDP猛增。G7占世界GDP份额猛跌,从80年代中期的70%降到50%以下了。中国新占的份额不到一半,其它发展中国家也占了不少,G7的实力明显下降,不象从前那么不可一世。以前是太黑了,G7把穷国汇率搞崩溃,原材料就便宜收购了,GDP怎么也炒不上来。

所以,很多发展中国家看着人均GDP还行,其实按中国的标准要大大下调。这种调整和“购买力平价”调整不是一回事,要曲折一些。

发达国家的人均GDP又是另一套逻辑了。前几年美国建筑业的GDP产值高于中国,就很糊涂,为什么中国钢铁水泥消费是美国十倍以上,却能统计成这样。这些国家货币自由兑换,到不是汇率问题,而是虚的经济活动太多。总的来说,发达国家的物价是偏高一些,但是实物商品价格也不特别高,按购买力调整不会降太多。但是大量的GDP在人的“互动环节”中产生出来,而人力价格就真的特别高了。这是和发展中国家最显著的区别。不少“发达国家”论综合实力或者生活水平都只一般,只是人工价格高,人均GDP数值动则2-3万美元。这种状态的发达国家其实不少。

因此,虽然中国发展得不错,在国际上看上去很牛的样子,但人均GDP就排名很差,甚至比不过一些发展中国家。按照现在的路数,也确实不知道人均怎么追美国。

通宝推:老财迷,远航,唵啊吽,浣花岛主,常识主义者,风暴,桥上,mezhan,jent,振振公子,云中飞,关中农民,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