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新中国初期的政治与经济问题 -- 语迟

共:💬393 🌺4437 🌵15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民国工人的工资收入是国币,可不是大洋

不懂什么叫国币的去查一下北洋政府1914颁布的《中华民国国币条例》,里面规定民国货币以元为单位,分为元,角,分,毫四级货币,并规定一元国币可兑换约3个袁大头,而1914年左右,实际民间一个袁大头兑换1.3元国币。见香港名医陈存仁的书《银元时代生活史》,陈存仁刚刚开始当学徒医生时,月薪6块银元,约合8元国币。

1920年代,武汉大学经济学专业学生做武汉纺织工业现况调查时,统计过纺织女工的工资,纺织女工平均工资为20元国币,工头平均工资约为30元国币。武汉工人还为工资发金属货币举行过罢工,结果是工厂发一半纸币,一半金属货币。这种历史资料现存武汉大学图书馆和湖北省档案馆,都可以轻易查到。

而从1918年后,恰恰是民国货币通涨的时代,纸钞贬值之快让人难以想象,这点香港名医陈存仁的书里面也有讲述。到1933年,据上海地方志等史料记载,上海工人平均工资购买力,以购买大米计算,只相当于1918年的一半。

大革命时期(此处有误,大革命时期在一战后)是民族资本趁一战列强无暇东顾发展较快,等到列强打完腾出手来,民族资本就在生存边缘挣扎了。工人工资高也没几年,更何况,收入高的工人人数也不多,按夏衍的《包身工》所述,最初的钱是每天十二小时大洋一角至一角五分,最初的工作范围是不需要任何技术的扫地、开花衣、扛原棉、松花衣之类。一两个礼拜之后就调到钢丝车间、条子间、粗纱间去工作。工钱每天三角八分。(这个工钱在三年里面全部归老板和带工头所有)至于包身工的比例,举一个例,杨树浦某厂的条子车间三十二个女工里面,就有二十四个包身工。一般的比例,大致相仿。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劳动环境就更不用说了,八小时工作制想都别想,“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血肉造成的“机器”,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分之二。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

这些包身工基本都是被人从农村买来的,也算是进城了吧。至于农村,可以去看看陈翰笙的文章,陈翰笙在三十年代初就得出结论:中国农民不仅受地主的盘剥,还受外国资本的压榨,也受本地官僚买办的压榨。除了造反,没有出路。陷入死圈的原因不是经济结构问题,原因就是以前天天说的“三座大山”。

通宝推:小楼春雨,陈王奋起,天煞穆珏,心远地自偏,铸剑,springisok,一介书生,snark,strain2,发了胖的罗密欧,西门飘飘,西安笨老虎,老老狐狸,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