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对当下纷繁乱世的思考框架 -- 烤糊的卷子
1.阐明态度
和楼主同好,也是历史爱好者。但与关注爱恨情仇阴谋算计的人不同,个人倾向于将人类历史解释为客观的经济史,核心是生产效率史。
历史上人类生产力发展有过多次波折,战争、疾病都使生产效率增长出现反复。但如果以生产效率为纵轴,时间为横轴画一幅走势图,有个现象就是不管波动多厉害,出现多少次“深V”,人类生产效率总体是倾斜向上的。
楼主有句话说得好“如果以前某些事总是一而再再而三的发生,我就觉得以后很可能也会发生;如果某些事在历史上从没发生过,我就觉得以后也不太可能”,所以我也不相信历史发展趋势会出现从未有过的逆转。
历史学是社会科学的一部分,而社会科学是屁股决定脑袋的学科。原因很简单,因为现实实在太复杂,不得不去繁存简以留下“自己需要的‘主干’”。
所以虽然力求客观认知世界,但我对将来世界发展方向是有主观认定的,一切认知不能偏离这个主观认定:即不管未来怎么变动,不管过程有多么离奇,存活到最后的人类永远会组成一个具有更高生产效率的社会。
2. 回到标题上来。
现实中我遇见的商业项目都有个特点,无论哪种类型的项目,看起来是一帮朝气蓬勃的人在做,但实际每个项目组都有核心与外围之分,组员的重要性完全不可同日而语。核心组员要么掌握了关键技术,要么掌握了关系和信息来源。很多项目发起人由于能力不够,在执行过程中被踢出团队也屡见不鲜。
就拿你们土建来说,确实许多文化程度不高的劳动者经过长期实践后能具有较高劳动效率。但有个问题,就在于如果没有施工项目本身,这些低文化劳动者只能失业。
工作机会往往是智力劳动的结果,先有顶层决策后有项目最后执行,基层执行者总体处于被动等待状态。虽然政治不正确,但高知分子和普通劳动者确实是大脑与四肢的关系,唯一不同在于人的四肢具有不可替代性,而普通劳动者之间由于数量庞大而具有广泛的替代关系。
非洲工人经过锻炼可以与中国工人干得一样好,但为什么他们只能等待外国投资来提供实践机会呢?根本原因还是在于其国内智力资源缺乏,没有像样的项目发起者来提供工作机会。
3.日本真的衰落了?
中国在发展方式上选择了与日本战后复兴同样的道路,贸易立国。其本质就是参与国际分工以获取技能和资本。中国与日本发展的实质是成为世界核心市场即欧美市场经济循环的一部分。
2013年中国GDP占世界12%,先不论GDP里外资占据的份额,中国市场进步虽大但还远称不上成为世界核心市场。中国产业总体仍然在世界产业链分配中处于中低端,而大家眼中日薄西山的日本倒是牢牢把握了冶金、化工、机械、电子等产业的绝对制高点。红旗9射得再高,用的仍然是日本元器件。
更不提集人类工业之大成,涉及产业链最深广之一的汽车业,从基础元件到成车都是日本一家独大的事实,甚至在可预见未来都看不到中国企业超越的可能性。
说白了中国粮食产量增加带来再高的GDP,但化肥制造技术还在发达国家手中捏着呢。这个差距说到底,就是知识与高技能人才的差距。
4.盲目乐观要不得
近几年中国快速发展提高了中国人的爱国热情,河里总体弥漫一股盲目乐观情绪。基于对历史发展脉络的认知我对中国的前景也很看好,但情绪替代不了差距,不然与义和团有什么区别。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您的最后一句话 7 hycpla 字287 2014-05-30 00:16:08
🙂为了新疆 1 唐门凤去 字112 2014-05-27 13:33:45
🙂赞同这一句 月下 字51 2014-05-26 09:26:38
🙂客观上分工协作有个主从关系,不是所有劳动者都同样重要
🙂红旗9射得再高,用的仍然是日本元器件?? Hals 字23 2014-09-18 10:53:15
🙂你说的是这个东西? PBS 字236 2014-09-18 12:51:39
🙂对,限位开关 Hals 字40 2014-09-19 11:45:51
🙂为什么连这个也用松下的? PBS 字113 2014-09-19 12:00: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