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毕苏斯基元帅传 -- 马灯

共:💬35 🌺246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6. 苦难的波兰

波兰(Polak, Polonus, Polanus, Polenus, Poland)是中世纪拉丁语中田地,平原或者空地的意思。在海洋时代来临之前,这片广饶的土地南北连接着地中海和波罗的海,东西连接着远东和西欧,构成了中世纪最重要的贸易通道。散落在这条贸易通道上的各个据点、城镇、港口和交通要塞,通过往来商人的口口相传,慢慢被世人所知。而这片土地,被冠以“大波兰”的称号。而将波兰人与邻居们以及其它欧亚大草原上众多民族联系在一起的,是一种名为“Sowo”的字母化的古老语言。不过统一的语言,不仅无法抵挡来自东南西北各个方向的外族,也无法将波兰平原上的各个部落统一起来。

对于波兰历史的起点,众说纷纭。一个被广泛认同的元年是公元966年,这一年,统治着这片名为“波兰”的土地的大公梅什科一世接受并开始强行推行拉丁基督教。原因是,公元965年,南部的基督教国家捷克和东部的斯拉夫异教邻居结成了联邦,给波兰南部和东部的安全造成极大的威胁。傍上基督教的靠山,波兰人就可以借助西部德意志人,西南匈牙利-罗斯王国和斯堪的纳维亚民族的力量。此后,他的儿子鲍莱斯瓦夫一世,从波西米亚手中抢下了商业中心克拉科夫和南边的大片领土,将波兰的领地向南拓展到喀尔巴阡山脉。此后梅什科大公的继承人们逐渐奠定了以格涅兹诺和波兹南为商业和政治中心的波兰王国。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梅什科大公统治下的波兰版图)

此后的波兰,梅什科家族的后代们之间争权夺利,连横合众,宗教势力角逐,内部纷争和外族威胁交织在一起,纷纷扰扰近400年。

1386年2月15日,立陶宛的雅盖洛在克拉科夫大教堂接受天主教洗礼,教名瓦迪斯瓦夫。第二年秋天,摩尔达维亚大公彼得一世 穆沙特决定不再效忠于匈牙利,转投波兰-立陶宛的门下。这样,一个松散的欧洲版图上前所未有庞大的联合王朝横空出世了。

由于此时波兰名义上的统治者是年仅十岁的雅德薇嘉女王,雅盖洛就承担起了对内平衡波兰,小波兰和立陶宛各种势力,对外抵抗东部罗斯王国和北部条顿骑士团的重任。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的联邦是基于风险共但和利益交换的,每当一股势力发觉自己的利益受到损害时,他们就会跳起来,争论不休。共同的天主教信仰是维系各种势力的纽带。最明显的例子,就是在波兰和立陶宛之间签署的各种协议中,对双方的关系的描述有太多的前后不一致和矛盾。

此后,经过约250年,波兰-立陶宛把北部的条顿骑士国慢慢耗死。

再看波兰-立陶宛与南部的匈牙利和波西米亚王室的角逐。南部的战争都或多或少地收到强大的土耳其帝国及其盟友鞑靼的影响。1475年,土耳其占领克里米亚后,她的势力已经覆盖了黑海地区。以这里为跳板,她的盟友鞑靼的游牧武装开始肆无忌惮地向北劫掠。劫掠是鞑靼的主要经济来源,他们带走能带走的一切,粮食、物资、牲畜、俘虏,然后烧掉其余。1482年,他们洗劫并焚毁了基辅的大部分土地,1490年,他们深入到波兰腹地,距离卢布林只有几十英里,1500年,他们再次进至华沙,1505年,他们向北一直打到立陶宛首都维尔纽斯(维尔诺)的郊区。不过,随着中欧乌克兰地区越来越多的军事要塞的建设和哥萨克人的抵挡,鞑靼人向北的进攻有所减弱。

东部的莫斯科正在崛起。伊凡四世在1552年控制伏尔加河流域并占领喀山汗国,然后在1556年灭了阿斯特拉罕汗国。鞑靼们对同属金帐汗国的各个族裔惺惺相惜,视莫斯科为仇敌。鞑靼部落接受着波兰王国缴纳的贡金,转头去攻击莫斯科的异族。

到了1573年5月,法国的安茹公爵亨利在华沙当选为波兰国王。这样的结果是法国王室与波兰贵族权力阶层的一次交换。安茹公爵的哥哥法国国王查理九世要拉拢东方的波兰来压制奥地利。而波兰贵族阶层以希望藉此绑定和强大的法国的关系。当然,波兰贵族们早就留了后手。这年1月召集的全国会议上,波兰乡绅贵族们(什拉赫塔)迫使参议院的上层集团作出让步,同意所有的贵族都有权利亲自投票选举出波兰国王。按照他们起草的《宪法》,国王不能在其生前制定下一位继承人,他必须和参众两院联合决定与他国宣战或者媾和,所有特别的征税案都必须获得议会同意后放能执行,贵族审判处置农民的权利不受侵犯等等。以上种种约束国王的条款统称为“亨利条约”。尽管安茹公爵顺利当选为波兰国王,但在他的加冕礼上,他拒绝批准这部以他的名字命名的条约。一个多月后,当查理九世去世的消息传到波兰的克拉科夫的时候,安茹公爵从瓦韦尔宫匆匆逃走。于是议会和议会代表的波兰乡绅贵族们自行运转起来,管理着这个国家。

之后的十七、十八世纪,波兰王国的大贵族的财富和权势快速增加,自然而然地,王室越来越弱。波兰的乡绅贵族们被允许前往立陶宛兼并土地,联邦中的立陶宛公国的权贵们也通过联姻和结盟的方式把自己绑在与波兰的大贵族们的战车上。此时的波兰王国表现出了一种极度亢奋的状态。1606年,齐格蒙特三世决定利用沙皇鲍里斯 戈东诺夫晚年俄国的动乱干涉俄国的政局。他先是支持一个俄国的野心家上位,霸占上了莫斯科公国的王位。1610年,他又操纵俄国波雅尔贵族选举自己15岁的儿子瓦迪斯瓦夫为沙皇,并派遣一支波兰军队进驻莫斯科城。这支军队在克里姆林宫一支坚守了13个月,才放弃了自己的使命。此后,波兰人又插手周边的各种热点问题,和土耳其、瑞典、鞑靼、乌克兰、勃兰登堡、丹麦、奥地利等过发生冲突。

事实上,幸运的天平只在很短的时间里偏向波兰。1733年2月,奥古斯特二世的逝世点燃了王位争夺以及背后各种外国势力的角逐。9月,1.3万名心仪法国的波兰贵族推选列什琴斯基成为波兰国王,原因不仅是因为列什琴斯基得到了查理十二世的继承权,而且列什琴斯基的女儿现在贵为法国路易十五的王后。俄国和奥地利却另有盘算,他们决定支持韦丁家族的腓特烈奥古斯特二世对波兰的统治,史称奥古斯特三世。12月,受俄国军队支持的4000名波兰贵族推选奥古斯特三世当选波兰国王。法国没想空手而回。1735年10月,奥地利约定将卫星公国洛林送给法国,并且让列什琴斯基成为名义上的洛林统治者,同时保留波兰国王的头衔。这为后来列强瓜分波兰埋下了伏笔。

在1756-1763年的“七年战争”期间,欧洲大小国家打做一团,奥古斯特三世决定保持中立,并允许俄国、奥地利和普鲁士的军队穿过其领土。我们无法判断奥古斯特三世这个决定是否正确,因为即使波兰站对了队,她那虚弱的军队和行政系统也很难为国家在这场战乱中争得什么利益。1763年10月,奥古斯特三世去世后,俄国刚刚政变夺权的叶卡捷琳娜大帝为波兰安排了新的国王。而“七年战争”中元气大伤的法国和奥利地,在波兰问题上变得无足轻重,更何况,此时,俄国不仅在波兰驻扎着军队,还得到了勃兰登堡的普鲁士在波兰问题上的支持。次年9月选出的波兰新国王波尼亚托夫斯基是叶卡捷琳娜大帝的最重要的三个情人之一。

觊觎立陶宛已久的俄国,对俄国十分警觉的奥地利以及空手套白狼的普鲁士在1772年8月5日在圣彼得堡达成了三个双边协议,但交易的内容却是波兰的领土。俄国得到了德维纳河和第聂伯河以东的立陶宛土地,奥地利占领了维斯瓦河上游喀尔巴阡山脉以南的平原,而勃兰登堡的普鲁士则得到了除但泽之外的波属普鲁士东部的维斯瓦下游地区大片土地。尽管在俄国的反对下,普鲁士没能得到枢纽但泽,但拿到波兰最具经济价值的维斯瓦下游地区和波罗的海的入海口。三列强瓜分了波兰大约1/3的领域和1400万居民中近500万的人口。

波尼亚托夫斯基不要坐以待毙。在接下来的20年里,他首先要重新构建波兰的权力体系。正直欧洲各国资产阶级革命风起云涌的时候,波兰社会开始质疑以“亨利条约”为基础的波兰贵族选王制度。借助新兴资产阶级的力量,波尼亚托夫斯基开始了与波兰乡绅贵族阶级的斗争,并于1791年5月3日成功地在波兰通过了新宪法,史称《五三宪法》。这部宪法是美国之后,世界上第二部成文的现代宪法。这部资产阶级性质的宪法本是为了强国固本,建立新的强力的中央机构,确认城镇市民享有公平的政治权利(终结农奴制了)以图波兰的复兴。俄国显然不希望这样的一个波兰出现在中欧广阔的土地上,并成为奥地利的盟友。更何况,《五三宪法》规定天主教为国教,这已经远远超出了俄国能容忍的范围了。

1792年5月,携俄土战争的余威,9万多名俄军跨过波兰边界,并轻松击败了波兰军队。此时,普鲁士已经与奥地利握手言和,并支持后者发动的针对共和体制法国的战争。没想到共和法国居然挡住了普奥联军。在西边碰了一鼻子灰的普鲁士决定从东边的波兰把损失找回来。于是,普鲁士翻脸撕毁了1790年与波兰签署的军事同盟。1793年1月23,俄普两国再次在圣彼得堡签下瓜分波兰的条约。这次,俄国拿走了德维纳河北部到德涅斯河南部间的土地。由于没真的出力,普鲁士的收成小了一些,但这次她把维斯瓦河流入波罗的海的整个三角洲地区都掠入囊中。到了9月底,波兰议会被迫批准了这项条约,并修订宪法,正式将自己降为俄国的附属国,剩下的国土和400万国民也处于俄国的管理之下。

之后,尽管波兰人民在各地发动起义反抗俄国,并在科希秋什科将军的领导下取得了零星胜利,但他既无法通过推翻存在数世纪的农奴制来动员农民阶级,也无法说服乡绅贵族们放弃农奴制的枷锁以鼓励农民们投入抗俄斗争。到了1794年5月,科希秋什科将军以起义军的名义在波瓦涅茨颁布法令,宣布所有农民都享有人身自由,并减轻他们的劳役,一切都是那么徒劳。阶级仇大于民族恨,乡绅贵族们准备接受他们的命运了。10月份,起义军已经精疲力竭,在一次自杀性的进攻之后,科希秋什科将军被俘。20多天后,俄军挺进至华沙城外围防线,在杀戮了一万多人之后,俄军占领了华沙。

第二次俄普瓜分波兰的时候,奥地利没占到便宜。这次,他们也要抢块肥肉。早在1794年6月,奥地利派军入侵波兰。1795年1月3日,奥地利在圣彼得堡签订了一项瓜分波兰的协议,并给普鲁士预留了一份战果。普鲁士得到了整个东普鲁士,并向南囊括了华沙,但将波兰政治中心克拉科夫移交给奥地利。奥地利还得到了小波兰的全部土地,在北部以布格河与普鲁士为界。其它的位于波兰东部的土地属于俄国。至此,波兰被瓜分殆尽。1795年11月25日,波尼亚托夫斯基签署退位诏书,并在1798年2月去世。1796年1月12日,俄国、普鲁士和奥地利在波兰召开了一个三方会议,确定了“废除可以让人民回想起波兰的存在的一切事物”。

通宝推:脊梁硬,振振公子,赵沐浴,北纬42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