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一些凌乱的想法,想到哪说到哪 -- puma2011

共:💬501 🌺3778 🌵28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中国文化里的“战争洁癖”

在中国传统文化里,有很多先贤是不能质疑,不能批判的,挡在最前面的就是孔子,被五四运动以来的仁人志士,尤其是主席一双巨掌,一举拍翻。

这里面,孙子也是一个。孙子再怎么优秀,他是3000多年前的军事哲学专业人材,他没见识过步枪,原子弹和南京大屠杀等等。

孙子对战争的基本哲学态度(“兵者,国之大事,死生之地,存亡之道,不可不察也。”),是一种中性的态度,并不是说,一打仗会亡国;反过来说,有时候打了,才会不亡国。不是说,一打仗本民族会变坏;反过来说,有时候打了,才能伸张正义,让好人解脱苦难,让坏人罪有应得。杀人的刀和手术的刀,都是刀。这是大事,所以“不可不察也。”,并不是说这一定是坏事。

但这个东西,到了大知识分子那里就变了。老子在<道德经>31章说:“夫兵者,不祥之器,物或恶之,故有道者不处。”

这个肆意歪曲,由头还是在原作者。孙子自己是兵家,但看来并不热爱本职工作,作为行业代言人说的话就比较含混------那样写中宣部通得过,可以出版。后来就被别有用心的儒家和道家歪曲了,只取其一面,现在凡引用孙子这句话,必是语重心长状,告诫肉食者慎战。

3000年来,中国的传统就靠这些文字来传承,最后就是士大夫们闻兵鼓而丧胆,视茹毛饮血为兽类,一遇论兵,如嗅绝臭,如见绝恶。

解放军诞生前,3000年来,中国的军队建设,尤其在和平时期,一直是比较差的,真正的精兵强将非常罕见,史上吹捧的名将大多名不副实。因为社会精英都鄙视武者,鄙视舞枪弄棒者,“好男不当兵,好铁不打钉”,平时文弱(懒散)惯了,真有大事了,十次有九次掉链子(没掉链子的那次是在朝鲜惨胜丰臣秀吉的日军),弄得老百姓琢磨透了,“宁为太平犬,不做乱世人”。

战争贯穿了人类文明史,不论你厌恶战争还是嗜好战争,不管你去还是不去,它就在那里。战争就是空气里的PM2.5,你感到有股怪味,就不呼吸了?

任何国家里都有一群“战争爱好者”,世袭军人,但社会的主流人群,往往是“军盲”。中国社会的问题,就是非军人的那99%人口,尤其是城镇人口,主流是文弱书生,别说打枪/野营,基本是“工具盲,动手能力盲,机械知识盲,农田常识盲,路盲”,这样的社会人群,没法鉴别那些“专业兵家”是真懂还是假懂。比如说张召忠戴旭们,祖国统一靠他们?我们捉急啊。那怎么办?打一打,敌人是最好的裁判员。如果我们在伊拉克牺牲100位解放军,让外交官们在联合国可以横着走,下一场事关存亡的战争可以少牺牲10万战士,值得不值得?

通宝推:卢比扬卡,jboyin,看得真过瘾,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