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386的几个段子 想想不容易 -- 太极学者

共:💬632 🌺6213 🌵18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个绝对支持

俺大舅,在一个县级市,前年拆迁,宅基地是一平方换一平方,差不多二百平方,分两套楼房,在原地建楼,不要楼,一平方给2200元,而周围的房价接近四千,可以说,2200元,基本是成本价。村里的耕地,一亩87万,给村里一亩12万,村里要截留一部分,作为保障基金,分给个人大约是六七万,这是根据亩产粮食的价格,乘以剩余承包的年限。大舅说,钱都让政府给弄去了,没了地,村里的农民只能打工,坐吃山空,俺说,比较外来打工的,和本地不能拆迁的,甚至城里没有房子的,能够拆迁的农民,已经很好了。大舅说,使这个理,但凭什么农民不能直接将地卖给开发商。俺说,农民只有耕地的农业利用权,没有变更土地用途的权利。大舅说,但只是补偿承包期的剩余年限的粮食价格也太少了,难道三十年的土地承包期之后,就不能再承包了么。俺说,天下哪有那么公平,比起没有房子,没有保障的人,能够拆迁的农民,已经够幸运了。

这是北方农村的典型。

俺一个温州朋友,位于温州鹿城区,是市郊,九九年底去他家玩,对他家的房子大吃一惊,因为四层的楼房是斜的,俺就问,为啥盖成斜的了,他说,没办法,当时抢着盖的。四层的楼房,因为靠近公路,一楼的一半自己做小卖部,另一半租给别人开理发店,楼上一层自己住,两层租给个人做皮鞋部件加工,都是福建的小孩,晚上工作,白天睡觉,因为鞋厂是白天工作,部件加工只能晚上做。他家旁边,也有人在盖新的楼,一天,俺亲眼见到拆迁队和派出所都去了,要拆正在盖的楼,那家的老太太,就直接滚到推土机下面,好几个妇女也在闹,闹了很长时间,还是没有拆成。这位朋友家,外面还有两个店面出租,后来,过了几年,他说,他家又改了一个厂房,花了一百五十万,在自己的田里建的,钱主要是亲戚朋友借的,温州人基本不存钱,而是互相借。

这是南方农村的典型。

一个北京朋友,零六年买房,开始准备买二手房,俺跟着跑了好几房子,主要考虑海淀区,当时也就六七千,感觉已经很高了,后来,他还是买了新楼,在玉渊潭那边,好像是六千九一平方。他是家里的独生子,父母有房,他爷爷奶奶也有房,由他父母照顾,他的叔叔姑姑都是权富,应该不会争,他说,他爷爷的房也肯定是他的,他的女朋友,也是北京人,独生女,与他家的情况差不多。

这是大城市的典型。

有工作机会,在工作的附近有住房,有教育医疗养老的基本社会保障,这应该是每一个人的基本梦想,但现在中国的大多数人,只能满足第一个梦想,大约一半的人能实现第二个梦想,更少的人才能实现三个梦想。不能实现第二三个梦想的人,再加上尽管有工作机会,却不稳定的人,将成为中国稳定与发展决定性主体,反过来,那些有很多物业房产,享受体制内过高收入和保障的人,将会成为无房子,无稳定工作,无基本保障阶层的对立面。

资产特权的寄生阶层,与三无阶层的对立,对抗,将决定中国的命运。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