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补看柴静的雾霾问题纪录片《穹顶之下》 -- 常乐

共:💬129 🌺996 🌵6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既然你讲到这个地方,那就贴过来一段

看看柴某人是怎样用私人恩怨,站在美国人立场上,欺负专家的:

张益豪,心系燕园,砖注奉献

Andy Fang、bypass、张飞飞 等人赞同

既然大家说到科学,我想从媒体工作者一次采访中所表现出的对科学研究结果的态度和解读出发(不针对这次采访中提问的是与非),来简单说说我的观点。

请大家先看一个视频。柴静PK丁仲礼-高清观看

如果大家觉得标题“PK”不太对劲,我们可以忽视这个标题,来关注采访的内容本身。

咱们看三个点:

【1】第4分钟 关于目前全球定下不让地球升温超过2℃的目标

丁仲礼:许多人都把它理解为是一个科学的结论,这个二度是怎么来呢?二度是计算机模拟出来的, 计算机算相当于算命先生的水晶球,他不会去考察地质历史时期时候的升温降温时候的变化,他就计算机算,算完以后,出一个结论,假如升温两度,就会产生多少多少物种的灭亡,这是英国有一个研究做的,这个结论就是马上很流行了。流行以后,慢慢变成一个价值判断了,我们不能让它再增温了。

记者:如果它模拟计算机这一切是可信的话,那不是一个依据吗?

丁仲礼:你怎么知道它可信?

记者:我们几乎是信仰实验室里所有的数据。

丁仲礼:它不是实验室,它是计算机,你怎么知道它是可信是不可信?

记者:丁院士,我们当然知道科学界有反对和怀疑的声音,但是给我们的印象是,因为IPCC这样一个研究的组织,它也是各国的科学家在一起,拿出一份报告,而且也是因为有这个报告作基础,全世界的国家会到那里去一开个气候的大会,所以给我们的印象,它是得到主流科学界的认同的。

丁仲礼:科学家有主流吗?

记者:我们理解的主流是?

丁仲礼:科学家是根据人多人少来定的吗?科学是真理的判断。

【2】第10分钟 关于设定总排放量8000亿吨,发达国家逐步减排80%的要求

丁仲礼:尽管减80%,一步一步往下减,但是你基数大呀,你的基数是发展中国家的4.8倍,你就往下这么切蛋糕,它就马上就是切走,是你的二点几倍了,所以说这里面是包含了一个非常大的陷阱。

记者:陷阱?

丁仲礼:就是一个陷阱。

丁仲礼:如果是今后的排放是一个非常严格的国际上的限制的话,那么这个二氧化碳的排放权就会变成一种非常非常稀缺的商品。

【3】第18分钟 关于科学家是否应该了解后面的政治

记者:您看您原来研究古气候的,都是很专业的科学家,但实际上这次气候谈判,您一直是在做政治解读,是在提出很多的方案跟策略,别人也许会对你的身份提出各种疑问,觉得适当还是不适当,您觉得?

丁仲礼:你就说我搞科学研究的,就不应该去了解后面的政治?

记者:这倒不是,他们可能会觉得,科学家甚至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前提,而应该比如在人类共同利益的这个前提下去制定方案?

丁仲礼:我没有否定人类的共同利益,维护发展中国家的利益,保障发展中国家的,联合国千年发展计划落实,这难道不是人类的利益吗?这是国家利益吗,这是个人利益吗?我从来没有这么想。

记者:假如像您所说的,现在这个方案,发达国家又不接受的话,如果它就这么拖下来,这几年下去,会不会情况变得更糟了?

丁仲礼:我很乐观。我是地质学家,我研究几亿年以来的环境气候演化,这我很乐观,这不是人类拯救地球的问题,是人类拯救自己的问题,跟拯救地球是没有关系的,地球用不着你拯救,地球比现在再高十几度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二氧化碳的浓度比现在高10倍的时候有的是,地球不是这么演化过来?都好好的。

记者:毁灭的只是物种。

丁仲礼:毁灭的只是物种,毁灭的是人类自己。所以是人类如何拯救人类,不是人类如何拯救地球。

记者:到底能不能拯救自己,最核心的东西,最终取决于什么?

丁仲礼:取决于文化、文明。人类应对各种挑战的时候,人们有一种更有包容性的,更有弹性的一种文明的产生,或者是我们现有文明的很好的发展。

丁院士问柴静:中国人是不是人,为什么发达国家的人口要消耗一个中国人口四倍的碳排放量?丁院士悲愤的质问按IPCC的方案中国2020年后每年要花1万亿人民币购买碳排放权是否公平。柴静不敢接话,反问丁院士作为一个科学家说话时用激烈的带情绪色彩的语气会否合适。

柴静向丁院士指出,说科学家不应该关心参与政治,不应该以国家利益为出发点而应该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丁院士说:我为发展中国家人民争取生存权发展权和联合国的人类千年发展规划一致,难道不是以人类利益为出发点?

柴静要挟丁院士如果只考虑中国人的利益导致世界无法及时达成共同纲领拯救地球。丁院士说:人类不需要拯救地球,地球以前面临的情况比这糟糕得多的情况有的是,人类需要拯救的是人类自身这个物种。

如果各位觉得我是在针对柴静个人,上面这段话请你将柴静换成“记者”。

不论这个视频是否是央视安排的唱双簧(我认为不是,柴静在采访的后期已经开始带入明显的主观情感在里面了),丁院士都给我们陈述了客观的事实,而柴静的态度和她的提问则代表了很大一部分人的状态和观点。在某些重大问题上,行业内人士往往能看得更多,思考得更深,却又把握不了最强的话语权。在面对权威科学家的反问时,记者就噎住了,可又不放弃再为自己说理。正如许多缺乏理性思考的人对一些事情一旦形成刻板印象(例如科学家不应该参与政治,例如在抗霾视频中柴静指出的雾霾原因和解决方案),不仅不容易再去纠正,他们还会竭力为这刻板印象辩护。

这就容易让人看不清问题。许多人无视大力整治环境带来的生活成本迅速升高(对应着抗霾视频“环保带动经济发展”所带来的错觉),生活成本的提高大家就真的都能接受吗?特别好笑的是抗霾视频推出的第二天,北京市开始对本市的建筑工地征收“扬尘排污费”Sina Visitor System,网上评论又是一番讨伐“政府就会收钱”(对应着抗霾视频“政府监管不力”所带来的错觉)。这些民众们对环保“又要马儿跑又要马儿不吃草”,不得不说是刻板印象在作祟。

看到这个题目众多回答里还有一个:“为什么要挑剔他人错误呢?重点不在这里啊”。

这种逻辑是非常可笑的,我认为社会问题讨论里危害最大的一句话就是:做的好不好不重要,至少她做了。很多事,做不好真不如不做。最可怕的伪科普不是通篇扯谎,而是在正确的科学知识里夹杂了一部分假货(不论有意还是无意)。柴静做的抗霾视频,不管她背后有没有利益相关者的支持,她个人意愿上的出发点再好,事实是,她只给你看了一部分真相,这么做偏偏又会产生很强的舆论诱导力。所以,我也不会说这是一个“很遗憾柴静努力了可是还有瑕疵”的演讲,而是一个“无论她有意无意但非常成功的可能带来危机的”舆论诱导产品。

柴静片子最大的弊处就是让很多观众更加坚信自己个人对雾霾有责任,但不大,更加容易去推卸个人责任,去责怪资源结构不合理、垄断、政府监督不力,进一步产生自己没有责任的错觉。比如我们身边很多人,甚至包括收入小于4k(在北京)者,说他们自己开车上瘾,对于走路都能到的地方也要开车,然后抱怨堵车抱怨别人的素质低。对于这样的人,我们看不到?不是,但我们会坚决去反对这部分人?他们很有可能是我们的亲戚朋友。这本是环保问题“从我做起”之后我们每个人最容易做到的部分——“劝导他人也这么做”。现在,这种问题反而最不引起重视,不重视,它就变成了身边最大的一个漏洞。

很可惜,抗霾视频里对这方面的舆论诱导不够强。

为之后的政治动作造势,这一点效果是达到了。

虽然身边也有同学劝我不要用审查科学报告的眼光和要求去看待这样一个公益广告,但广告背后巨大的舆论影响能力让我们不得不重视,不得不再三地进行批评和论证。也很感谢知乎能给业内人士提供一个更有力的发声平台,他们专业性的答案对我很有帮助,谢谢他们,也请大家多去倾听他们的声音。

粘贴完毕。

柴某人还有你和其他一些人总是说要平和,要专家,这一段说明柴某人根本不平和,根本不尊重专家,完全是在公器私用。我为什么这样激烈,就是因为这一点。这是中国人利益和西方利益的对抗,柴某人不是在宣传环保,如果说环保,实际上水污染才是现在中国最严重的环保问题,柴某人却跟在美国大使馆屁股后头强调雾霾,所起作用只会是冲击原来用在其他方面的资源,对中国人没好处。

通宝推:子泠,天涯睡客,骨头龙,石头布,阴霾信仰,nvda,none空空,hycpla,fjsmljh,caoban,苦药汤子在美国,南山南,驿寄梅花,山药糕,三笑,唵啊吽,林风清逸,老老狐狸,发了胖的罗密欧,梓童,星星星,九如,逐水而行,王小棉她妈,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