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补看柴静的雾霾问题纪录片《穹顶之下》 -- 常乐

共:💬129 🌺996 🌵63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 家园 【原创】补看柴静的雾霾问题纪录片《穹顶之下》

    柴静的片子,网上评论闹翻天了,我也没看。原因首先是我嫌视频太费时间,其次是自以为对雾霾问题了解得够多了。但是读到老榕的文章“《穹顶之下》简单总结:11点”,引起了我看片子的兴趣。

    老榕的文章概括了片子说的中国部分城市雾霾的11个原因,如此全面集中地列举雾霾原因,具有震撼性。

    老榕本名王峻涛,是大陆电商之父。1999年创办大陆最早的B2C电商企业8848,但这个企业是个早产儿,生存环境尚不具备,终于夭折。

    看了《穹顶之下》,觉得很好。柴静名气很大,身份多重,但她最有成就的身份是调查记者。大陆1980年代到2000年代媒体唯一有巨大成就的就是调查报道,其中佼佼者是南方报系、新京报、财经杂志、财新《新世纪》、央视等。柴静是央视最有成就的调查记者。这部片子是柴静的最新调查报道,也是她最成功的调查报道。

    网上有些对此片的批评,不是针对调查报道。调查报道就是对问题的深度报道,批评应针对报道是否事实,是否深入。有些批评猜测动机。如果是虚假报道,那么猜测动机可以理解,但《穹顶之下》绝非虚假报道,猜测动机没有道理。至于妒忌或害怕事实而恶意攻击乃至人身攻击,那就是下三滥了。

    ————————

    附录

    柴静:《穹顶之下》

    优酷网 http://v.youku.com/v_show/id_XOTAxMzQ1NzY0.html

    ————————

    老榕:《穹顶之下》简单总结:11点

    2015年3月1日 新浪微博

    《穹顶之下》简单总结如下,可以参考。

    1)60%的PM2.5来自燃油燃煤,中国的燃煤量已经超过了全世界其他国家的总和,历史上上次出现这样的情况,英国发生了一天死亡1.2万人的灾难。

    2)河北一个省烧了全世界6%的煤,钢铁、发电等违规排放的企业,没得到任何的管理。

    3)居民家庭烧散煤,排放了接近50%的污染物。

    4)随着煤资源的消耗,我们烧的煤越来越脏,再加上不像德国、日本这么处理、清洗,污染更加严重。

    5)44%的北京人开车距离在5公里以内,7%的在一公里以下,是不是能用自行车或者公共交通代步?

    6)全国柴油车排放了80%以上的机动车污染,大城市每天的污染高峰往往出现在晚上0点 - 柴油大卡车上路的高峰,而大多数柴油车的排放设备全是造假,大气法的执法主体受利益方影响,至今是个谜。

    7)国四标准的柴油污染物比欧盟美国高25倍,汽油标准比欧美低两三个档次,符合标准的油只占国内消耗量的3%。油品标准制定的“专家”大部分是石化行业的人,垄断行业只要不满足他的垄断利益,就断供、不升级油品标准。

    8)中国一半的油品消耗是失控的,来源不明、不达标的油品,大量通过黑渠道进入市场。

    9)环保部门在GDP挂帅的政府里,没有任何的影响力,我们为了经济的增长,要付出多大的代价?

    10)大量的僵尸重工业企业,产能严重过剩,消耗着宝贵的金融、环境资源,一半以上的省份,在十二五规划里仍把它们列为支柱产业。

    11)三四线城市的“虚胖”城镇化建设,为中国规划了34亿的人口容量,大量的重复建设造成了严重的资源浪费。

    • 家园 柴静这个视频根本不是什么调查报告,而是诱导、洗脑的猴戏。

      柴静有了先设的结论和办法,把所有不利于她的结论的事实和证据都剔除或不取样,只采取利于她的(或她的幕后人的)结论的数据和事例,以诱导出片面的(利于她的幕后人的)政策和建议。她的这种所谓“调查”是反科学的。

      在柴静的伦敦治理“伦敦雾”的报道里,只是片面提到用油气替代燃煤,而不提伦敦把加工制造业赶出伦敦市的“业绩”。英国甚至拆掉了发电厂,用电找法国买;去工业化,以金融业、服务业做为国家经济的核心产业;更把容易污染、破坏环境的加工制造业转移到世界上的不发达地区去(包括中国)。

      如果柴静是真心提出全面的政策建议,她需要做的是:认真查找从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伦敦市议会所有关于治理雾霾的会议记录,认真研究伦敦市为了治理雾霾所做的每一项决议和政策,然后归纳出结论,告诉她的观众为什么伦敦的天变蓝了。

      如果柴静不是明知故犯地把所有不利于她的结论的事实和证据都剔除或不取样,她就是被人当猴儿耍了,上演了一场猴戏。

      老老狐狸:【zt】工业党的逆袭:黑胖子论雾霾

      愚弟:洛杉矶和伦敦的雾霾治理,有柴静提到的DPF、减少煤燃;

      通宝推:山药糕,
      • 家园 诱导观众本来就是记者的拿手好戏

        但是当诱导者自己成为话题的中心和支点,他自己就成了被观察和被讨论的对象,陷入了另一个诱导与反诱导斗争的漩涡。

        穹顶现在已经下架了,但在它下架之前,它和它的作者就已经被无穷无尽的批评争论追根究底给淹没了。说起来也是悲哀,洗脑者自己被受众的口水淹没,被受众围观甚至消费,而不是他所希望的那样掌握支配受众。

        其实这是因为中国社会缺乏共识,缺乏一切共识,在几乎所有议题上都会吐沫横飞打成一团,真正的议题则被遗忘。而这种怪现状,恰恰又和中国的公知及其幕后操作者有莫大的关系。

    • 家园 人性、观念、利益和制度的雾霾

      中国顶级调查记者柴静与其团队的雾霾调查纪录片《穹顶之下》选准公众关注的问题,真实深入,形式和制作精良。免费发布,获得点击超过2亿,被环保部长赞誉为媲美《寂静的春天》。此片已经成为经典,成为中国自媒体和酝酿中的新媒体遥望的目标。

      我在3月2日的短文中简单评论过:看了《穹顶之下》,觉得很好。柴静名气很大,身份多重,但她最有成就的身份是调查记者。大陆1980年代到2000年代媒体唯一有巨大成就的就是调查报道,其中佼佼者是南方报系、新京报、财经杂志、财新《新世纪》、央视等。柴静是央视最有成就的调查记者。这部片子是柴静的最新调查报道,也是她最成功的调查报道。

      网络作家和菜头2月28日的文章“雾霾公关战”作过评介,摘录几段:

      【首先,这可能是中国迄今为止针对雾霾最高级别的公关攻势,针对的是普通大众,主要目的是为了引起公众对雾霾的重视,和采取积极应对的态度。……

      有人可能会问:还需要就雾霾这个议题向公众做任何科普吗?大家不都很清楚么?这是多么天真的说法啊。】

      【……只要PM2.5不是一种迫在眉睫的威胁,人们只会大而化之,该怎么过接着怎么过。

      我不是要批评公众,好显得我高明。其实这种事情也很好理解,人性就是如此感性。被狗咬一口,因此而罹患狂犬病而死的可能性远远低于吸烟引起肺癌而死。但是,你见了几个人被狗咬了不哭着立即去医院打疫苗,看着疫苗有效率流冷汗?你又见了几户人家因为有人在客厅里抽烟就跳起来激烈反对的?人们对缓慢、渐进、逐步累积的损害不敏感,原因是自己无法有效感知这种危险的存在。

      就像是PM2.5一样。】

      【我花了10年时间才终于意识到问题所在,终于采取了应对行动。那么对于海量的大众来说,也许要花更长的时间,为此付出更大的代价。让足够多人正确认识到雾霾的危害,这已经很不容易了。可是,仅仅是认知是不够的,还需要让人们行动起来,不要因为PM2.5无法感知而不愿意做抵御措施。

      在这个意义上,柴静的《穹顶之下》动员了社交媒体上的各种力量,让数千万乃至上亿人认识到雾霾的危害,知道自己可以采取的应对措施,这是很有必要的事情。

      可是,如果我没有猜错的话,波澜壮阔的雾霾公关攻防战这才揭开序幕而已。雾霾的这一方有传统的火电、燃煤、粗钢生产、低排放标准的汽车制造业,反对雾霾的这一方有核电、电动汽车、节能产业、新能源产业,甚至出行的新型互联网产品。双方后面都有一批从业人员,都有雄厚的资本支持,都控制了充足的媒体资源。对了,还有积极活动的环境保护组织,他们会一直发出反对的声音。

      所以,未来一段时间里,就什么是雾霾,具体什么成因,以及如何治理上,有得是罗圈架可以掐。希望你在一万种彼此争吵的声音里,能保持头脑清楚,内心平静。反正人类社会就是这样,尽管吵吵嚷嚷,专家们彼此撕咬踢打,但是还是会缓慢地前进。起码到了今天,已经没有人还会认为雾霾无害了对吗?

      最后,柴静和她做的事情也很有趣。她离开央视的理由是“想做事”,我曾经建议她出来搞一档午夜鸡汤视频节目,被扔了好几个卫生球。现在,她拿积蓄和稿酬做了《穹顶之下》,说明她最终的选择还是想做调查节目,而且是以独立第三方的形式,避免在选题上有太多掣肘。

      通过《穹顶之下》,柴静和柴静的团队已经清晰地向视频业界展示了团队的制作能力,对话题的把控,以及专业水准。相信这个周末除了各家媒体采访之外,各大视频网站和新闻集团正在排队邀请他们吃饭吧?是啊,各家都还缺个高端、大气、上档次的严肃视频节目呢。

      在许多人还在热衷讨论什么是“新媒体”、“互联网思维”的时候,柴静和她的团队们已经悄然做出了他们的新媒体产品,而且免费发布到了全网。】

      有趣的是,此片在中文自媒体和论坛中引发s了数日的反对喧嚣。我在3月2日的短文中对此简单批评过:网上有些对此片的批评,不是针对调查报道。调查报道就是对问题的深度报道,批评应针对报道是否事实,是否深入。有些批评猜测动机。如果是虚假报道,那么猜测动机可以理解,但《穹顶之下》绝非虚假报道,猜测动机没有道理。至于妒忌或害怕事实而恶意攻击乃至人身攻击,那就是下三滥了。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3月5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一部环保纪录片的舆论失焦”,对此做了详细批评。摘录几段:

      【伴随巨大成功的同时,是巨大的争议。本应是透过柴静看雾霾,却演绎成了透过雾霾看柴静。

      实际上,在专业人士群体,比如经济学家与医学界人士,对《穹顶之下》的评价偏向正面。……《穹顶之下》能得到专业与权威人士的支持并不奇怪,毕竟其信源是主流科学家、医生、政府官员,这已能够充分保证视频的数据是可靠的。】

      【在普通民众中,柴静的视频本身,也未引起太大争议。对普通民众来说,《穹顶之下》除了数据更翔实,更容易打动人,其观点与以往涉及雾霾的节目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但是,对媒体与自媒体人来说,这是一次震撼与压榨。从央视辞职之后,柴静一直沉寂,然后,以区区100万的资金,以个人之力,却又调动顶级资源,采访各路权威,以个人演讲的这种极具个人化色彩的方式,释放出纪录片,并获得央媒推荐,点击数亿,登顶自媒体。

      遗憾的是,这种震撼,通过另一种形式在自媒体上呈现出来。在这里所谓自媒体,一般指各种个人化的,粉丝众多的社会媒体用户,比如,微博中的加V用户,朋友圈中的个人公号。

      某种程度上,争议并不是来自于那些有影响力的个人化社交媒体响应权威、专业人士,或响应民间社会的呼声,而是一次个人化的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的一次自下而上的议题设置,然后,带动民间粉丝意见,形成广泛的争议。但遗憾的是,由于个人化社交媒体设置的议题与柴静的议题并不对等,公共话题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柴静说,雾霾伤害大家身体,大货车排放全行业造假,我们集体动员,减少污染。另一边则说,那我不管,你抽烟;那我不管,你买大排量汽车;那我不管,你拿女儿煽情;那我不管,你逻辑有瑕疵;那我不管,你解决方案不正确;那我不管,你是美国人的妈,如此等等。这些指责与质疑真的能与“治理雾霾”这个议题对等?作为争论,真的没有任何违和感吗?

      就这样,在一片自说自话的混乱之中,柴静原本设置的环保议题,被忽略了。由于柴静提出的是一个切切实实、急迫的问题,必然的,争论失焦的后果就更加现实与直接。

      比如大货车的尾气问题,依旧关注者寥寥。无数贴着国4标却根本没有达标的大货车开往城市,造成的污染上相当于几百万辆小轿车夜里在北京跑,导致北京凌晨PM2.5的峰值。民众的要求,柴静的呼吁,并不是要提高中国的环保标准,向发达国家看齐,而是真正执行已经打了折扣的标准,不要让环保法律形同虚设,不要让没装任何排放处理设备的大卡车名正言顺在路上跑。让刚刚从睡眠中醒来的中国人,不再大口大口的呼吸几个小时之前大货车留下的峰值PM2.5。

      大货车排放标准是不可承受之重吗?并不是。大货车的排放标准,是政府相关部门推出的,政策的背后,必然有可行性的讨论,确认在成本上可行,不至于对运输业有太大的冲击,才会被实施。也正因为如此,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看起,而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排放的标准已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即使可行性还存在可商榷之处,但起码,不会像那些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对立的人所说的,“一但环保严格执行,就物价飞涨、企业倒闭”。

      但是,在争论之中,舆论失焦了。从视频放出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天,四天之中,没有任何媒体跟进汽车排放造假。……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传统媒体没有被禁声,如此极化的舆论失焦不会出现。传统媒体的组织化运作下,从媒体文化、宗旨,到各层级的组织架构,都保证了严格的选题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个人情绪、不专业、不成熟的意见、人身攻击都被过滤掉了;另一方面,媒体的公共导向也能得以保证。所以,即使在现今的舆论环境下,大货车排放造假,也必然成为传统媒体的热点,进而带动整个大货车排放的改变,城市清晨的PM2.5峰值不会依旧如故。】

      【舆论失焦的损失并不仅仅在于错过了追问大货车排放全行业造假,更荒诞的,影响也更深远的是,之前,雾霾还是人人喊打,一夜之间,就变为了经济发展的必须,中国突然多出了那么多“污染原教旨主义者”。实际上,即便在严格的经济学讨论中,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环保与发展,并非绝对对立的关系,环保不是没有空间,一次本该被充分利用机会丧失了。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自媒体的荣耀,同时,也反映了作为自媒体的不足。当然,必须看到的是,在随后几天中,自媒体中呈现出一如既往的自我净化,但是,由于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损失已经发生,如果再考虑到个人认知的有限性,就更不难发现,理性的、客观的、更富建设意义的组织化媒体机构,才是一个国家自由思想市场的脊梁与基础,而中国的问题则是,它们被抑制了。】

      自媒体和论坛的反对喧嚣,有四方面的原因:人性、观念、利益和制度。

      人性原因除了刘文揭示的妒忌,还有借机炒作自己,说得出反对巨大成功者的议论,自我感觉高明多了。

      观念原因除了刘文揭示的任性地将环保与发展绝对对立,还有阴谋论地猜测动机,从美帝阴谋到中共阴谋,无奇不有。

      利益原因就是和文提到的某些违法或合法污染大气的产业,例如中石油下属部门的副总工程师万战翔发表反对短文。

      制度原因就是刘文揭示的传统媒体被控制,不能对公共问题自由发言,不能引导自媒体和论坛。

      制度对于环保的危害,不但表现在真理部很快就禁止传统媒体报道和评论此片,下令删除此片后的部分留言,限制自媒体和论坛对此片的评论,最后还表现在近日下令各视屏网站删除此片。

      ————————

      和菜头:雾霾公关战

      http://chuansong.me/n/1179388

      刘远举:一部环保纪录片的舆论失焦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0874?full=y

      • 家园 现实版的花剌子模信使
        • 家园 信使骑着蒙古马奔入王都

          信使:禀算端!蒙古军队漫山遍野朝国中而来,花国危在旦夕!以余观之,蒙军人强马壮,所过之处,尘霾遮天敝日,花军孱弱,力所难敌,覆亡之祸迫在眉睫!欲抵御蒙军,唯有立即解散无用之花军,邀天竺诸国之兵临城布阵,吾王召各家奴兵出城野战!不听吾言,他日亡国,勿谓言之不预也!

          摩诃末:很多有家奴的大臣说他说的有道理啊,应该解散军队,把装备分给他们,一定能打得蒙军满地找牙。连那些奴隶也支持他们的主人。我杀不杀呢?

          卫士:禀算端,信使在城中遍撒传单,直奔蒙古而去。

          xxx:花剌子模信使,豪杰也!摩诃末不听其言,国遂亡。

    • 家园 《穹顶之下》成功,震撼自媒体和论坛写手引发舆论失焦

      上海金融与法律研究院研究员刘远举3月5日在英国《金融时报》中文网发表文章“一部环保纪录片的舆论失焦”,摘录几段:

      【伴随巨大成功的同时,是巨大的争议。本应是透过柴静看雾霾,却演绎成了透过雾霾看柴静。

      实际上,在专业人士群体,比如经济学家与医学界人士,对《穹顶之下》的评价偏向正面。……《穹顶之下》能得到专业与权威人士的支持并不奇怪,毕竟其信源是主流科学家、医生、政府官员,这已能够充分保证视频的数据是可靠的。】

      【在普通民众中,柴静的视频本身,也未引起太大争议。对普通民众来说,《穹顶之下》除了数据更翔实,更容易打动人,其观点与以往涉及雾霾的节目并没有太大的差异。】

      【但是,对媒体与自媒体人来说,这是一次震撼与压榨。从央视辞职之后,柴静一直沉寂,然后,以区区100万的资金,以个人之力,却又调动顶级资源,采访各路权威,以个人演讲的这种极具个人化色彩的方式,释放出纪录片,并获得央媒推荐,点击数亿,登顶自媒体。

      遗憾的是,这种震撼,通过另一种形式在自媒体上呈现出来。在这里所谓自媒体,一般指各种个人化的,粉丝众多的社会媒体用户,比如,微博中的加V用户,朋友圈中的个人公号。

      某种程度上,争议并不是来自于那些有影响力的个人化社交媒体响应权威、专业人士,或响应民间社会的呼声,而是一次个人化的社交媒体通过微博、微信的一次自下而上的议题设置,然后,带动民间粉丝意见,形成广泛的争议。但遗憾的是,由于个人化社交媒体设置的议题与柴静的议题并不对等,公共话题失去了正确的方向。】

      【……柴静说,雾霾伤害大家身体,大货车排放全行业造假,我们集体动员,减少污染。另一边则说,那我不管,你抽烟;那我不管,你买大排量汽车;那我不管,你拿女儿煽情;那我不管,你逻辑有瑕疵;那我不管,你解决方案不正确;那我不管,你是美国人的妈,如此等等。这些指责与质疑真的能与“治理雾霾”这个议题对等?作为争论,真的没有任何违和感吗?

      就这样,在一片自说自话的混乱之中,柴静原本设置的环保议题,被忽略了。由于柴静提出的是一个切切实实、急迫的问题,必然的,争论失焦的后果就更加现实与直接。

      比如大货车的尾气问题,依旧关注者寥寥。无数贴着国4标却根本没有达标的大货车开往城市,造成的污染上相当于几百万辆小轿车夜里在北京跑,导致北京凌晨PM2.5的峰值。民众的要求,柴静的呼吁,并不是要提高中国的环保标准,向发达国家看齐,而是真正执行已经打了折扣的标准,不要让环保法律形同虚设,不要让没装任何排放处理设备的大卡车名正言顺在路上跑。让刚刚从睡眠中醒来的中国人,不再大口大口的呼吸几个小时之前大货车留下的峰值PM2.5。

      大货车排放标准是不可承受之重吗?并不是。大货车的排放标准,是政府相关部门推出的,政策的背后,必然有可行性的讨论,确认在成本上可行,不至于对运输业有太大的冲击,才会被实施。也正因为如此,在制定标准的时候,并不是一味的要求与发达国家看起,而是考虑到中国的现实与经济发展的需要,排放的标准已经低于欧美发达国家。即使可行性还存在可商榷之处,但起码,不会像那些把环保与经济发展对立的人所说的,“一但环保严格执行,就物价飞涨、企业倒闭”。

      但是,在争论之中,舆论失焦了。从视频放出到现在,已经过去四天,四天之中,没有任何媒体跟进汽车排放造假。……

      可以想见的是,如果传统媒体没有被禁声,如此极化的舆论失焦不会出现。传统媒体的组织化运作下,从媒体文化、宗旨,到各层级的组织架构,都保证了严格的选题规则。在这个过程中,一方面,个人情绪、不专业、不成熟的意见、人身攻击都被过滤掉了;另一方面,媒体的公共导向也能得以保证。所以,即使在现今的舆论环境下,大货车排放造假,也必然成为传统媒体的热点,进而带动整个大货车排放的改变,城市清晨的PM2.5峰值不会依旧如故。】

      【舆论失焦的损失并不仅仅在于错过了追问大货车排放全行业造假,更荒诞的,影响也更深远的是,之前,雾霾还是人人喊打,一夜之间,就变为了经济发展的必须,中国突然多出了那么多“污染原教旨主义者”。实际上,即便在严格的经济学讨论中,对于现阶段的中国,环保与发展,并非绝对对立的关系,环保不是没有空间,一次本该被充分利用机会丧失了。

      某种程度上,这是一次自媒体的荣耀,同时,也反映了作为自媒体的不足。当然,必须看到的是,在随后几天中,自媒体中呈现出一如既往的自我净化,但是,由于新闻传播的客观规律,损失已经发生,如果再考虑到个人认知的有限性,就更不难发现,理性的、客观的、更富建设意义的组织化媒体机构,才是一个国家自由思想市场的脊梁与基础,而中国的问题则是,它们被抑制了。】

      http://www.ftchinese.com/story/001060874?full=y

      大陆官方继禁止媒体报道和评论《穹顶之下》之后,下令视频网站删除《穹顶之下》。大陆自媒体的反对自媒体登顶者柴静和污染原教旨主义喧哗自我净化没几天,恐怕就要面临管制了。本坛德艺双馨坛友不受大陆管制,尽可继续骂柴静,挺污染,利国利民。

    • 家园 都散了吧,领导发话了

      点看全图

      外链图片需谨慎,可能会被源头改

    • 家园 佼佼者,南方系,

      看到这里,我似乎明白了什么。柴静同志作出了一步南方系特色的精品,值得点赞。

    • 家园 周生贤与温家宝?

      实际上,严格说来,周生贤应该是“祸害中国环境七年”。今年64岁的周生贤2005年12月担任国家环保总局局长, 2008年3月,国家环保总局升级为环保部,周生贤继续担任部长。也就是说,从2005年12月担任环保部门负责人以来,周生贤已经在这一位置任职七年多。正是在这七年的时间内,中国环境问题急剧恶化。

        温家宝坚持让周生贤连任

        根据博讯3月30日的报导,周生贤在做环保部长期间环境恶化,重大事件层出不穷,也引起数家外媒质疑:为什么周生贤能坐在这个位置这么久而不辞职?日前有报导说,周生贤在被调查中,很可能成为新内阁部长最早出局的两人之一(另外一个是国资委主任蒋洁敏)。根据驻北京外媒的消息,周生贤保住这一位置可能和温家宝的支持有关。有消息指称,环境部和能源局联合批准了温家宝弟弟和儿子的废料处理许可,其中包含处理全国核废料的独家许可。因此前能源局局长刘铁男已经被调查,能源局局长一职由吴新雄接任。据悉,刘铁男的儿子可能也是该废料处理企业的股东之一。

    • 家园 柴老板之流本质上市把百姓当做可以支配愚弄消耗的材料

      她所代言的势力和那些纵容环境污染几十年、吹嘘效率优先的人,原本就是穿一条裤子的,现在一部分强盗积累完了,要转行做官兵了,什么叫一菜两吃、两面吃耳光,想必略有些生活阅历的都会明白的,王志文在一步之遥中说的话,其实每天都在生活中上演。

    • 家园 老榕的东西能当论据?我还以为自己眼花了
    • 家园 这里是右派表扬柴静大全?
    • 家园 如何认识雾霾问题?问题是事物矛盾的表现形式,

      雾霾问题就是发展经济与环境污染这个矛盾的表现形式之一。

      矛盾有主要和次要之分,当前的主要矛盾,毋庸置疑还是发展经济,夸大和渲染次要,把次要当主要,只见树木不见森林,是必须坚决反对的。这个破片子本质就是大毒草一枚,是哥本哈根会议斗争的延续,目的就是要用环保的武器达到削弱和延滞中国经济快速发展的势头。

      矛盾是对立的,也是统一的,也是可以相互转化的。发展经济和环境污染有对立关系,也有统一关系,二者相互依存,相互转化。发展经济影响环境污染,环境污染影响发展经济,在这互为影响中,二者的主次进行转化,当发展经济发展到发达程度,不再是主要矛盾,而环境污染成为主要矛盾时,问题才能得到根本的解决。

      任何事物的发展都是在矛盾中进行,都有一个由此及彼的过程,西方发达国家已站在彼岸,而中国这艘巨船正乘风破浪驶向彼岸,所以,认识问题绝对不能只从彼岸看,还是要看自身所处的阶段。

    • 家园 穹顶之下只是调查报道,引出了全面的政策建议

      刘虓震:学了13年环保 评价雾霾调查《穹顶之下》 http://www.zhihu.com/question/28422616/answer/40854580?from=timeline&isappinstalled=0

      作者在美国环保咨询公司工作,之前在美获得环保专业的博士学位。

      这个知乎长文可以跟帖,也可以私信联系作者。

分页树展主题 · 全看首页 上页
/ 9
下页 末页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