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苏联4%的自留地生产了25%的产值,包产到户战胜人民公社 -- mcpssx
共:💬164 🌺769 🌵85
出工不出力的有,出力的也有,那时候的活不是想偷懒就能偷懒的,像是挖河筑坝这样的,最多每筐少装一点,偷不了多少懒。大家干活时候都看着,也是一种监督。看活到现在的人民公社的管理方式,并不是想象中的大锅饭。看统计数据,70年代末中国的灌溉指数是历史上最高的。这些水利工程对农业的促进作用和地不是自己的带来的人的积极性可能下降带来的负面作用相比哪个影响更大?没有这些基础条件的改善,个人再积极,又能多收多少?
农业本来就是多种因素互相作用的事情。那个年代就有“农业八字宪法”(即土、肥、水、种、密、保、管、工)。不过这三十年只讲包产到户的积极性,别的进步比如水利,化肥,良种都避而不谈。这个也不是实事求是的态度。
近年来各地大旱的新闻不少,遗留的抗旱设施全是前三十年剩下的,基本都年久失修不能使用。一碰灾害就绝收,单打独斗的农民没办法生存下来。这些新闻让我重新去审视前后三十年的不同。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不是,我爸是从城里去崇明插队,不是崇明本地人。 阴霾信仰 字0 2015-04-07 03:20:50
🙂我家祖籍崇明后来去的上海 Qwddgfdsswrgvc 字74 2015-04-07 04:03:30
🙂我的意思是在环境剧烈变动情况下单一要素的比较很难 Qwddgfdsswrgvc 字112 2015-04-07 02:17:15
🙂是很难,不是一句两句能说清楚的。
🙂分析证据是个功夫。 史节 字636 2015-04-01 02:26:26
🙂又在用歪曲证据的方法为改开辩护。 7 飞鸣镝 字644 2015-04-01 04:51:46
🙂这么快我就被举报了?呵呵。 史节 字0 2015-04-01 09:27:12
🙂违规禁,【补充】可申诉或道歉来解。偏要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