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从阿玛尼西服少年事件,说说毛主席时代严重的阶级固化 -- mcpssx

共:💬18 🌺159 🌵32 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个人表示严重失真。观点失真!

阶级固化。什么样的阶级固化?什么才阶级流动?麻烦说清楚。

我说一下我的理解,分三层的话,一为最高、二中间、三下面。那么,三的全部升级到二,那就剩下2个阶层。接着,二的全部升到一,那就只有1个阶层。反过来说,1个阶层等于没阶层。目前和相对长的未来可能嘛。结论是否定的。也就是说全体升到新阶层是就是瞎掰。全体不行,那就有多少人可以升呢?大多数?大部分?部分?少部分?比对阶级社会,有金字塔、有橄榄型,就没见倒金字塔的。可能我疏漏寡文,有倒金字塔麻烦指出。

也就是说,三到二可以是大部分,部分也行,少部分也对了。大多数三升一行么?反正我是没见过,也没从书籍找到过。因为大多数等,等于三层寥寥几人,不是名存实亡了。有意义么?二升一,只能是少部分了。由于最上一层没有可能大过下面一层的。那还叫什么阶级社会嘛。

说了一通。说你提的毛时代。汉阳一中当时初中升高中,录取比例小。有问题么。不是少部分么。有升级流动呀。反正都是公平竞争,看考分。考试按分排位不就只有1个人第一么,如果刚好有多人同列,还是通过继续比,最终比出个第一。一人一位,靠考来比,就出名单了。由于高中大都在省会和大城市,那不好意思,这又涉及另一个概念:地域。或叫地区。本地学校照顾本地生源,好像一直以来都这样。全省办的学校只是落在本地,那还是全省招生,本地照顾一点而已贿赂本地政府多捞其支持。麻烦你说高中是本地办的,还是省立的?本地:省立,高中比例多少?学生数比例多少?从古自今都这样,按地域来。皇帝选拔也是按地域来的,省际平衡。殿试都选人都如此。可以说,录取就是分数、地域来的。2者不可缺。缺一国家大乱。

你说第一点,进城问题。就简单问你。当时有那么大资源供应城市么?就单粮食,你有那么剩余多来支持农民你进城么。城市搞的商品兑换不来多余粮食,它会招人么?你不是让农民进城找不到活,白花钱后又回去。有的准备少,花完了,挨饿回去?瞎掰。不懂经济,别乱说。

还没提安全领域,西方国家封锁呢。只要归纳成总体,简单道理,一个正常人都懂。谁来当家,不都这样么?

黑五类。要不是有毛,按中国人做法,有仇的报仇,有冤报冤。知道什么叫杀父之仇不共戴天。杀光你全家算轻的呢。你看看内战中他们怎么杀人,你就知道了。整村、整姓被灭的不是少见事哦。

第二点,升学歧视。我擦。开脑洞?你没见过一大批贫农孩子上大学么?我见到,听到多了。相当多50年代上学的老教授,都是穷农工孩子。他们在民国上学?连饭都吃不饱,还奢侈谈读书。一个社会,有无歧视,你就看穷人的孩子有无机会读到最高点就够了。不要一叶遮目,只看一部,不理其他。

毛主席的文革,工农兵大学的推荐,有你说的情况,但也看到,听到很多农民工人儿子被推荐去的。我想河有人会有这些的数据的。很多人上一辈都有经历过文革,也有当时同事、胡同里的人、老乡被推荐。被推荐到底什么样,他们最清楚。

你说毛时代阶级固化。去国内看看,听听,平头老百姓怎么说。老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他们才有发言权,看看谁的支持多。中国这么多网民,中青年占多数,也是社会平民为主。他们都不傻。上升瓶颈,都知道,敢不敢说真话而已。

毛时代阶级固化,你还不如说毛的大部分手下都想打江山坐江山,接着搞朝代更替上位后荫惠后世子孙万代。

至于现在阶级固化,从35年前就开始了。就看看这么多年来的,基尼系数居高不下,数字不在告诉大伙么真相么。

一切以事实为本,逻辑通,我也不否认。以理服人。

通宝推:hwd99,任爱杰,高中三年,迷途笨狼,梓童,红军迷,关中农民,青颍路,老调重弹,纹石,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