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茗谈(146):强-12 和087 -- 本嘉明

共:💬24 🌺71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茗谈(146):强-12 和087

(一)

台湾问题终于“明朗”了,装睡装不下去了。过去只要有1%的希望,大陆都一厢情愿地幻化为90%的可能,国台办就是催眠符。如今终于,连1%都木有了。

“守江必守淮,入海必入台”,梧桐这个问题,是回避不了的,是国际大气候和台湾小气候决定的。

此前20年,大陆都把这个事情往后推,一切以充分利用“(国际)战略机遇期”高速发展经济为优先,借口说是“当你一家人,仁至义尽”,一再绥靖,其实就是不能勇于任事,对历史使命逃避责任。军队里的人也不傻,知道最高一心求“抚”,下面自然敢于敷衍,敢于卖官鬻爵,敢于混日子,反正不打起来表面文章不会穿帮。这十几年,不能说军队发展不快,军事准备不勤力,但其实,是可以更快更勤力更有效的。

现在好了,权威人士公开讲了,经济走势是L型的右半身,那就是“战略机遇期”过期了,结束了;而且人家连“九二共识”都碎尸万段了。单凭这2条,还有什么阻碍我们动手打呢?

阻碍大陆的,是军队的“北洋水师化,八旗化”。可以说,过去十几年,最大的台独不是陈阿扁,而是军中大老虎们,是革命的司令部催肥了反革命的台独势力。走进部队,墙上固然挂着主席的像,已经不是主席的兵了,怎么打?

美日台把夹生饭端上桌,只要是个爷儿们,拼死还是要吃的。气少了,只能求“钢多”,再勉强也要横下心,抛弃一切犹疑,全神贯注准备打。

我们的“禁军”,装备上训练上一下子赶上美军,是不现实的。但把“厢军”的文章做好了,“以量压质”,足以牵制/抵消对方很大一块技术兵力。“厢军”的装备,不管是“百战长缨”兄说的“中导十万发”,还是我这里说的“小强”,共同的特点,是制造难度不算高,李逵一旦发起癫来,能够狂造。平时把东西研发好了,需要时铺开量产,充分利用全国的工业实力,全面开花,大半年内暴走到“丧心病狂”的储备量,那自然什么对手都敢会一会了。

(二)

小强的发动机,我一直属意“岷江”,但既然分裂势力不让你拖,不让你等,那退而求其次,先用WS-11顶一顶,也敢于揽这个磁器活-----关键在于气势上,你不能输给困难,输给不利形势,输给菜婆婆。

WS-11的推力太小(1.6吨),但毕竟部队已经用熟了,比较可靠。我们把以下说的,用WS-11装备起来的小强击机,称为强-12(Q-12)系列。

为什么不直接用K-8(就是同样使用WS-11的练-11)?第一,练-11装单台WS-11,我这里只考虑装2台以上的WS-11。第二,Q-12是一个体系里的一个节点,需要加进很多因素后,设计整架飞机,练-11已经改不了了。

点看全图

Q-12跟我们先前说的Q-11一样,是外置发动机短舱,便于拆换发动机。由于Q-12的动力比Q-11小很多,因此飞机的装甲/敏捷性都大大缩水,Q-12就不敢太过低飞,“密接”(近距)地面支援能力弱,功能上是接近于美国“蝎子”小飞机的一款“武装侦察机”。

Q-12分为几小款,基本用同一个机身,便于降低成本且大批量产。Q-12A是基本款,对地攻击型;Q-12B是舰载反潜型,与A型基本相同;Q-12C是中高空高速拦截型(与A,B型比,换了后掠机翼,加装第三台WS-11);

点看全图

Q-12D是无人机,通过换模块舱可以部分代替A,B型的功能,主要是代替B型。

由于动力不足,为了飞得更快,不得不尽量缩小机身的横截面,以便减少风阻。所以机身细长,飞行员一律选身高1.65米以下的,还要半躺着驾驶。因为要塞入足够多的设备,还要考虑未来升级,所以机内空间不能太小(将来换装大推力发动机的概率很大),这导致机身长度达到13米(与Q-12A净重相当的洪都老歼-12,长度才10.3米)。Q-12的所有各款都带尾钩,可以在舰上(陆地上)用阻拦索降落,这样机身结构要强化,要想维持3.1吨的净重,难度不小,只能大量用复合材料蒙皮。

减重的另一个耍赖办法,就是把雷达作为选配。Q-12A与Q-12B的外挂点相同,只不过A挂天燕-90导弹或火箭弹的地方,B就挂声呐浮标;A挂小口径航空炸弹,B就挂警告用深水炸弹。

在机腹下,A/B都是2个并排挂点,A型挂神鹰-80小口径雷达+机枪荚舱,B型挂海面搜索雷达(探测距离150KM)+ 一枚ET52轻型反潜鱼雷。

A/B型平时出动时,不会每次必挂雷达吊舱。无雷达时,对空搜索依靠机鼻的电子光学 / 红外传感器。在机身下另有个光电舱,专用于对地面(海面)目标激光照射,完成对智能炮弹/火箭弹/迫击炮弹/灵巧炸弹的末端制导。

A.B.D三款用同一个机身,Q-12C(中高空拦截型)则是重新设计机身和薄机翼,在机尾加装第三台WS-11,像老歼-12一样机头进气,3台发动机合计推力近5吨。

点看全图

Q-12C除航炮外,不带任何外挂,起飞重量可以控制在5吨以内,这样整架飞机的推重比突破1.0,能较轻松地“以0.96马赫巡航飞行”。这个“(接近)超音速巡航”,是以牺牲飞机的作战能力换来的,在实战中意义基本为零,但有个好处,就是可以“乔装歼-20”,在敌方的雷达屏幕上迷惑敌人,调动敌方的反制兵力,牵牛鼻子。一旦真的歼-20出动,Q-12C还可以伴随,明明2架歼-20,敌人看过去有6架,不是要吓死宝宝嘛。当然,如果不需要“(接近)超音速巡航”时,Q-12C照样可以外挂弹药出击。

(三)

中国需要不需要“舰队护航航母”?

所谓“舰队护航航母”,我是指:速度能跟上辽宁舰编队的,排水量3万吨以下的直升机航母。

中国海军的主流意见,是看不起直升机航母,因为直升机航母主要执行反潜、航空扫雷任务。1960年代是直升机航母的热门时期,有前苏联的“莫斯科”级和法国的“贞德”号。此后,各国对直升机航母的热情骤减,只有日本还在不遗余力地发展,其他国家转向能够搭载固定翼飞机的“真航母”和(速度较慢的)两栖攻击舰。日本“钟情”于直升机航母,是因为日本战后受到国内宪法和国际条约的限制,不得不流连于“多余的玩具”。中国身为“为所欲为的正(liu)常(mang)国家”,跟日本一样去吃“剩菜”,多数海军将领感情上接受不了。

而其他外军放弃直升机航母,也是有道理的。直升机最大的毛病,是维持费用高昂/航程太短/速度太慢,用直升机反潜,固然比猎潜舰要好很多,但也只能飞离航母100公里,遛达一会就得回来了,反潜半径很有限。现代常规潜艇普遍加装AIP,几百公里外就坐底埋伏的话,你靠反潜直升机还真的很难找出来,这就是美国吃了“宋阻鹰”的亏的原因。而坦白说,小鹰号防不住宋,辽宁舰一样防不住越南的基洛级。从这点来说,中国海军需要“舰队护航航母”,强化辽宁舰编队的反潜能力。

1970年代起,美国经过多次犹豫反复,下定决心专注于多用途超级航母。当时美国航母战斗群的反潜作战,由P-3、S-3固定翼反潜机、反潜直升机、大型反潜驱逐舰、反潜护卫舰、攻击型核潜艇等反潜平台组成立体反潜体系,战时还可以得到盟国海军轻型航母(盟国的轻型航母在联合作战中更多的是充当反潜航母角色)支援,因此,美国海军否决了直升机航母。

但中国面对的局面不同。

美国于2000年在关岛阿普拉海军基地成立了第15潜艇中队,装备了3艘“洛杉矶”级核潜艇;“亚洲再平衡”开始后,美国将多艘新入役“弗吉尼亚”级新型核潜艇优先部署于太平洋地区。

日本在2010年底制订了新的《防卫计划大纲》,提出将现有潜艇数量从16艘增加至22艘。除了潜艇数量增加,质量也有提高,日本新一代AIP潜艇“苍龙”级已经陆续进入海上自卫队服役。韩国1990年代从德国引进许可证生产209型潜艇(韩国命名为“张保皋”级, 韩国海军一共装备9艘该级潜艇),此外新型AIP潜艇“孙元一”级已经有3艘入役,维基解密甚至还曝出韩国正秘密研制攻击型核潜艇。新加坡、马来西亚、印度尼西亚、越南等国都已经采购了先进常规潜艇。

中国海军的反潜,主要是“三手硬”,第一是水面反潜,主力是052B,054A。052系列是驱逐舰,大而贵,海军倾斜于防空型的052C,所以052B只有2艘。054A是4000吨级护卫舰,倒是省钱,但远洋自持力弱。第二是空中反潜,主力是直-9,卡-28,在运-8III平台上研制的新型反潜巡逻机,和最新的直-8F,但这些飞机各有局限。第三是潜艇反潜,我们的软肋在于核动力攻击潜艇总体技术不够先进,数量也少,海底水文资料不足。总之,近年进步很大,但横向比比外军,差距也很大。而一艘“舰队护航航母”,可在我军水面反潜体系中充当“反潜指挥舰”的角色,并利用自身装备的较雄厚的搜潜设备、攻潜武器来完善整个水面反潜体系,进一步提高整个舰队(不一定是航母舰队)的反潜能力。

从这个角度讲,如果军费有限,我反对急于发展低速的两栖攻击舰,而是希望能先发展一款“舰队护航航母”,反潜为主,扫雷为辅,出门联谊也比较低调。

这款轻航母,我们姑且称为087型吧。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087是双体舰,2个船身直接抄055大驱的船身设计,也省一点设计费。飞行主甲板长165米,宽42米,推进系统可以是喷水推进,也可以直接用055的动力方案。甲板上有一套阻拦索降落系统,2条轻型电磁弹射轨(最大可弹射17吨飞机),载机为:歼-10舰载型约4-6架;直-18TY(特运)5架;直-18F(反潜)2架;Q-12D或直-20/直-9总计约12架;无人机若干。

歼-10舰载型标准起飞重量16.5吨,阻拦索降落弹射起飞;直升机都是垂直起飞;Q-12B可以弹射起飞(电磁弹射器可以调节弹力大小),但主要用一种奇葩的方式起飞。

这种奇葩方式,就是靠直-18TY,吊空起飞。

美国有一种特别的直升机,号称“飞行吊车”,就是西科斯基的S-64。

点看全图

该机采用前三点式起落架,因为这种起落架的地面机动性更好。2名飞行员开直升机,第三名面朝后的机组成员是塔吊手。

点看全图

该直升机特点是发动机和减速箱部分没有整流罩,因为平飞速度不快,有没有整流罩无所谓,还降低成本/减重。截至1974年,西科斯基共为美国陆军生产了96架军用型。这货是大力士多面手,尤其适合灭火和大件吊运(比如在山区安装输电塔)。

直-18是在直-8基础上重新设计的新款,机外最大吊重7吨,据说曾飞跃珠峰,其反潜型/预警型是辽宁舰的主力载机。我的建议,就是仿S-64,研制一款直-18TY,去掉机舱后,最大吊重达到9吨。

点看全图

Q-12B(载人反潜机)或Q-12D(无人反潜机)由直-18TY吊起后,直-18TY爬高到3000米左右,就像扔一颗超大航空炸弹一样,把Q-12轻轻抛出。Q-12B离开直-18TY怀抱的时候还没有点火,靠一根钢缆拖在直-18TY后面,像是被拖曳的滑翔机。此时由于拖曳,Q-12B已经有近200公里/小时的平飞速度,各操纵舵面可以有效使用,Q-12B机内的飞行员控制住飞行姿态后,开始空中点火,发动机点火成功后松开拖缆,各自分头飞行。

点看全图

如果是Q-12D,就更简单了,因为Q-12D的主翼两端有升力螺旋桨,虽然升力不大,一脱离直升机就足以自主掌控飞行姿态,连拖曳一段路都省了,无人机也不怕过载大,直接一个锐角急转,翩翻走人。

087有4个大型直升机起降坪,一次可以吊空起飞4架Q-12固定翼反潜机。固定翼反潜巡逻机速度快、留空时间长、搜索面积大、搜潜效率高;Q-12的缺点是太小,不能携带多枚反潜鱼雷,固定翼飞机也不能携带吊放声纳,其搜索潜艇的能力强于直-9C(因为光电探头是Q-12的标配),弱于卡-28。反潜直升机一般都配置了搜索雷达、吊放声呐、声呐浮标、磁异探测器等搜潜装置;直-9C太小,无法同时配备吊放声呐和磁异探测器,也只有部分改进型直-9C装备了光电探头,增加了搜潜手段。Q-12一旦发现敌艇,立刻把数据通报给母舰和最近的水面舰只,由这些大舰发射反潜鱼雷消灭敌人。

这样,087的反潜能力极强:空中有4架Q-12在外围,2架直-18F在航母内圈(离087最多120公里);087本身装备了新一代综合反潜系统,该系统综合了舰壳声呐、拖曳线列阵声纳、火控系统、反潜火箭深弹器、反潜鱼雷发射管、鱼-8反潜鱼雷火箭助推垂发阵列、拖曳式鱼雷诱饵、诱饵筒发射器等搜潜攻潜设备。即便没有其他舰只支援,087单靠载机和自身设备,即可保护整个舰队不受敌潜艇攻击。加入航母编队后,则担当“反潜指挥舰”,统合所有反潜兵力,使航母上的指挥系统能专心作战,不受反潜作业的干扰。

087的第二个作用是扫雷。中国周边有大量小国,南海又有争议,小国用水雷这一廉价武器堵塞国际航路的威胁始终存在。放眼世界,不少海军强国都建成了水面、水下、空中“三位一体”的反水雷体系,而中国海军现阶段只拥有“二位一体”的反水雷能力,航空扫雷基本处于空白状态。现阶段中国国产直升机中最适宜改装成扫雷直升机的是直-8中型直升机(直-18太新太贵),能够搭载多架直-8直升机的水面战舰,只能是直通甲板的水面战舰。把扫雷的活儿丢给辽宁舰,是对航母甲板和机库的浪费;而专门建造搭载多架扫雷直升机的扫雷支援母舰,很不划算;直升机航母在搭载一定数量反潜直升机的同时,还可以搭载多架扫雷直升机完成航空扫雷任务,充当扫雷支援母舰的角色。而且087可以临时调换载机来变动任务功能,十分灵活。

087的第三个作用,是服务于航母。比如用直-18TY给航母甲板灭火,从岸上替航母运回超大超长零备件,甚至为各水面舰只的垂发阵再次装填导弹。航母来不及接收的歼-15,可以紧急在087上用阻拦索降落(当然落下来就飞不起来了,必须用吊车吊回航母)。

第四个作用,是管好蛟龙-600。蛟龙-600由于体量大,是很好的水上加油飞机,

点看全图

点看全图

但它的个头太大,舰队没法携带出海。正常的用法,是在舰队到达预定地点后,蛟龙-600从最近的海外基地飞来参加舰队,平时趴在087舰尾,需要就立刻起飞。087携带有一套拆卸式栈桥,由工程塑料等非金属材料制造,需要时半小时可以装配好。

说到这里,大家应该能够理解,为什么说“Q-12的设计,要考虑很多因素”,因为要让直-18TY能一把提溜起来,这孩纸的身高体长,尾翼形式,都不是你一家说了算的。要让直-18TY能够上087,那么087的机库和升降机尺寸,也都要重新考虑------这所有细节都是互相牵制关联的。

Q-12之所以只有5-7吨,动力不够强劲是一个原因,但这个重量也是好事,因为固定翼飞机不如直升机的地方,就是要依赖跑道。在这个重量下,我们可以做到在陆地上,零跑道起降。这就是下一节的内容:ZELL和航母上岸

本嘉明:茗谈142:七谈航空军------强-11

通宝推:桥上,mezhan,瀚海黄沙,秦波仁者,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