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犹太王国亡国记 -- 赫克托尔
那时,主必用大河外赁的剃头刀(razor),就是亚述王,剃去头发,和脚上的毛,并要剃净胡须。
《圣经 旧约 以赛亚书》7:20
亚述(Assyria)与巴比伦一样,最初只是个叫亚述(Assur)的小城邦,供奉同名的亚述神(Ashur)为保护神。按《圣经》的说法,亚述人的祖先是诺亚的长子闪的次子亚述。
亚述在两河流域北部,现在的伊拉克北方重镇摩苏尔周围,亚述地区介于北面的安纳托利亚高原、东面的伊朗高原和南边的两河平原之间,海拔比较高,降雨量更大,山区能够放牧,因此农牧两宜。相比之下,两河中下游的巴比伦尼亚地势平坦,气候干燥,黄沙漫漫,靠两河灌溉才能住人,因此巴比伦尼亚是比较单纯的农业区。
此外,亚述东、北两面都是山区,山里的猎人和牧人经常南下两河闯荡花花世界,亚述首当其冲,经常被劫掠、破坏。为了保境安民,亚述王经常要起兵进山讨伐,追赶山林之中的盗匪,将防卫线扩展到群山之中。这到后来形成一种模式,每年夏收之后,亚述王都要领兵进山,追赶山中的部落,占领山口要塞,扩大防卫范围。亚述的勇武好斗,与它所处的特殊地理环境不无关系。
前19世纪末,沙姆什?阿达德一世(Shamshi-Adad I,约公元前1813~前1781年在位)征服了亚述各城邦后,自称四方之王,开创了古亚述。然而古亚述帝国遇到了另一个新兴强国,汉莫拉比(Hammurabi,公元前1792年~前1750年)统治下的古巴比伦帝国,汉莫拉比武功强盛,迫使古亚述帝国称臣纳贡。
公元前16世纪,来自伊朗高原西北部的胡里特人,迁徙到两河流域北部和土耳其东南部建立起了米坦尼王国(Mitanni),征服古亚述。公元前1350年,中亚述的创始人亚述?乌巴里特一世(Assur-uballit I, 1363~1328 B.C.)联手赫梯打残米坦尼,亚述由此摆脱了米坦尼的枷锁,获得独立。这时的中亚述实力还有限,中东的主旋律是埃及、赫梯争霸,趁着两强无暇东顾的机会,中亚述灭掉苟延残喘的米坦尼,成了两霸之外的小强。
前11世纪,叙利亚的亚兰人(Aramean),也叫阿拉米人,在海上民族入侵的压力下,东迁进入两河流域,终结了中亚述的独立。《圣经》说亚兰人是诺亚长子闪的第五子亚兰(Aram)的后代,与闪的次子亚述的后代亚述人是近亲。亚兰人的另一个分支留在叙利亚,成了后世叙利亚人的祖先。《圣经》中有句很突兀的话,“我祖原是一个将亡的亚兰人,下到埃及寄居”(《申命记》26:5),似乎以色列人也是亚兰人的后代。
亚兰人对两河流域的统治,持续了200年,亚述随之进入黑暗时代。亚兰人的统治时间不长,最大遗产是将亚兰文从地中海沿岸带入两河流域,凭借易学好用的优势,逐渐流行开来。甚至在波斯帝国建立后,亚兰文成了波斯帝国的官方文字之一,大流士的贝希斯顿石刻上的三种文字中,就有亚兰文。
随着亚兰人占了地盘转入定居,入侵的锐气被安居乐业的小日子磨平,亚述逐渐恢复元气。在亚述?丹二世(Ashur-dan II , 934~912B.C.)的统治下,亚述又成了一个二流强国。按亚述王表,亚述?丹二世的儿子阿达德?尼拉瑞二世(Adad-nirari II, 912~891 B.C.)是新亚述帝国的第一位皇帝。前901年,阿达德?尼拉瑞二世正式向亚兰人宣战,经过5年的艰苦奋战,亚述赢得最终胜利,亚兰人对亚述的威胁基本被解除,形势逆转为亚述压着亚兰人暴打,直到170年后彻底灭亡亚兰国家。
新亚述帝国从一开始,就确定了以战养战的国策,北攻乌拉尔图(Urartu),南征巴比伦,西征叙利亚的亚兰和以色列南北朝,东伐伊朗高原上的米底。阿达德?尼拉瑞二世的曾孙撒缦以色三世(Shalmaneser III, 859~824 B. C.)继位时,新亚述已经发展成中东最强的国家,没有之一。
在不断的扩张战争中,亚述形成了一些很有特色的政策。帝国习惯于将被征服民族集体拆迁到亚述周边,一来方便就近监控,二来增加亚述直接控制的人口,在亚述人外出作战时,由外来的被征服者种地交税和服徭役,不至于影响帝国的经济生活。
亚述人很热衷铭刻石碑,记载、夸耀皇帝的文治武功。在亚述人眼里,任何抵抗他们侵略的人都是叛军,其领头者要接受剥皮的惩罚,人皮包在柱子上示众。首领们之下的俘虏,要么砍掉胳膊腿、鼻子耳朵手指,要么被活活烧死;之后首级被割下来,挂在全城各处的树技上。亚述人以喜悦的心情刻写这类描述,为亚述留下残暴好杀的恶名。可以说,亚述帝国是第一个实行国家恐怖主义的国家,用屠杀来震慑其他国家和民族,减小下一步侵略扩张的阻力。
撒缦以色三世继位时,巴比伦江河日下,埃及群雄割据。以色列的南朝,一如既往的由大卫家族统治,北朝以色列在暗利王朝的治下有声有色,迫使犹太王国沦为附庸。以色列南北朝都忙于抵抗北方的叙利亚亚兰人的入侵,打得相当热闹。
前851年,撒缦以色利用巴比伦内乱的机会,获得巴比伦的宗主权。大概就在此时,另一个西部闪族部落——迦勒底人(Chaldea),趁着巴比伦尼亚的动荡,迁徙到巴比伦的东南部,对亚述帝国称臣纳贡,200年后,他们成了亚述帝国的掘墓人。
在库尔德地区发现的撒缦以色的石碑记载,前853年,撒缦以色率领大军西征叙利亚,互相厮杀数十年的亚兰和以色列暂时团结起来,加上叙利亚、迦南地周边小国们,拼凑成“沿海十二王”联军,由叙利亚大马士革亚兰王哈达底谢(Hadadezer)领衔,以色列王亚哈(Ahab, 874~853 B. C.)排名第三,提供了1万步兵和2000辆战车。两军在叙利亚北部的卡卡(Qarqar)会战。石碑以撒缦以色的口吻,自称大获全胜:“我用剑杀了他们的勇士一万四千人,这个平原实在太小了,以至他们的尸体都无法躺倒,埋葬他们的尸体耗尽了广大乡村的土地,我用他们的尸体在奥伦特河上架了一座桥”。话虽如此,撒缦以色在战后撤军了,明显是没占到便宜的自吹自擂。
虽然亚述方面肯定夸大了联军的兵力,依然可以看出,暗利王朝的以色列颇有实力,尤其是战车数量,超过其他11王的总和。此役在《圣经》中完全没有记载,而且亚哈时代的亚兰王叫便哈达(Ben-hadad),石碑上是哈达底谢,相比之下,库尔德石碑的记载肯定更可信些。
《圣经》记载,亚哈曾与亚兰王便哈达大战两次,第一次大破亚兰,第二次战败,中箭身亡,成了唯一阵亡的以色列国王。
亚哈死后,以色列王国江河日下,前841年,负责北方战线的大将耶户(Jehu, 841~814 B. C.),从前线潜回,发动《圣经》中最血腥的兵变,杀亚哈的国王儿子,篡位夺权,开创以色列最长的耶户王朝。以色列的改朝换代也牵连到犹太王国,正在以色列洽谈对亚兰防务的犹太王亚哈谢(Ahaziah, 843~842 B. C. 被耶和华抱着)也跟着遇害。噩耗传来,亚哈谢的母亲、北朝亚哈王的女儿自立为王,成了以色列和犹太历史上的唯一女王。
撒缦以色的一块石碑记载,也是前841年,亚兰发生内乱,撒缦以色趁机西征,毁了大马士革周围的果园,并在海岸边接受了腓尼基城邦推罗、西顿的进贡,刚刚篡权的以色列王耶户也过来拜码头,称臣纳贡,不过撒缦以色没能打下大马士革。在另一块黑色方尖碑顶端,刻着耶户跪在撒缦以色面前称臣的图像,于是耶户成了唯一留下图像的以色列国王,从此以色列沦为亚述帝国的藩属国。
然而撒缦以色的晚景不佳,前828年,一个儿子起兵造反,虽然平定了叛乱,但撒缦以色的儿孙们不争气,亚述陷入长达80年的内乱,期间还有一个摄政太后,是西方史家嘴里的赛米拉米斯的原型。
直到前744年,一代雄主提革拉毗列色三世(Tiglath-Pileser III, 745~727B. C.)继位,亚述帝国终于摆脱内乱,振作起来,而且比内战之前更加强大。
《圣经》赞誉强大的亚述说:“亚述王曾如利巴嫩中的香柏树,枝条荣美,影密如林,极其高大,树尖插入云中。……它高大超过田野诸树。发旺的时候,枝子繁多……树大条长,成为荣美……神园中的香柏树不能遮蔽它。松树不及它的枝子。枫树不及它的枝条。神园中的树都没有它荣美。……枝条蕃多,成为荣美,以致神伊甸园中的树都嫉妒它。”(《旧约 以西结书》)
上帝将亚述当作惩罚异教徒和不信者的工具,“主必用大河外赁的剃头刀(razor),就是亚述王,剃去头发,和脚上的毛,并要剃净胡须。”在这把剃刀的寒光中,无数国家和民族灭亡。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原创】上帝的剃刀
🙂诺亚的子孙不是只有8个人活下来吗? 自以为是 字93 2016-08-27 04:34:55
🙂没看懂,诺亚只有三个儿子 赫克托尔 字29 2016-08-31 22:29:55
🙂在海上民族入侵的压力下,西迁进入两河流域 1 桥上 字15 2016-08-05 11:29:43
🙂犹太人自己打脸 青色水 字57 2016-07-31 07:15:2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