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工业角度看语言】为什么说汉字汉语比所谓屈折语优越 -- 林风清逸

共:💬176 🌺1338 🌵4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我应该回复一下,说得对,所以我一周前就回复了

不知道为什么,解甲兄的文字每次看了以后都觉得很奇怪。这是我的个人感受,不知道是怎么来的。比如说,解甲兄说我我应该回复一下名词解释,我下意识地看了一下解甲兄的回复时间,发现一周前我就回复过了。

这……

然后解甲兄就接着说,我又自相矛盾了。

呃……

然后我又往下看了看。

……

这样总是无语凝咽就没法回答问题了。

我琢磨了一下,觉得不能按照解甲兄提问题的方式逐个回答,我还是将您的问题抽出来、重新梳理一下、再做回答。如果梳理错了,我觉得我尽力了。

=======

现在谈一谈我看到的主要问题。

首先第一个问题:

汉语屈折化问题。

名词解释,我直接给出了屈折语、黏着语、孤立语、复合语的解释,避免读者因为只看到一个词语的解释、避免读者因为概念不全而不得不牵制注意力去消耗精力脑补其他解释、避免读者因为大脑在不必要的联想和对比中来回切换浪费能量而陷入迷惘。

为什么不只给出一个屈折语的解释呢?因为这几个概念本身就是通过对比得出的比较定义,单独说一个根本没有用。

为什么不自己解释呢?因为有通行解释了,能用的时候用一用更好。

以我的理解,屈折语就是:句子中的重要的组分都要随着句子里每一个组分的变化而变化。

黏着语的特色则是减少了变量和随之而来的因变量。孤立语则是几乎去掉了因变量,几乎都变成了常量和变量。

变量常量因变量似乎是国内中学数学就教的概念,不过一般都怎么注意,后来不从事这些行业的人大概都忘记了。

这样反过来也用变量来解释,屈折语就是几乎每一个成分都是别的成分的因变量的表达式。

数学的语言果然很清楚明白,将语言作为算式来看果然清楚明白多了。

我原先有个认识,就是觉得一个有无数变量因变量的算式,一般都是新算式发明之初的状态,然后数学家们就会拼命简化他,不知道这个看法是不是正确。

不过,这不重要。

重要的是,作为工具,一个极其繁琐的算式,或者说“普适一切=一切不适”的算式适合经常频繁快速使用吗?

我们为什么发明电脑?因为算式里的因子太多,脑子已经算不过来了。

现在给你一辆车,你需要从方向盘到刹车片从天窗到底盘从大灯到尾灯所有几千个细节都要挨个调试一遍,然后再将一块铁改装成钥匙的形状,才能开,这个时候有个人给你一个锤子,你想不想打死那个给你车的人?

现在又有一个人给你一辆车,你只要安安稳稳地坐进驾驶室,将钥匙这个模块查进钥匙孔这个模块位,然后点火,挂挡,前进。和刚才那个比起来,你要哪个?

你是要模块化的孤立语,还是要连绵不绝的屈折语?

哦,对了,孤立语也是屈折化的。

这可真是一个大麻烦,对呀,孤立语也是屈折化的,这不就证明了屈折语的历史正确性了么?

是么?

这证明什么了?

孤立语不是语言吗?

孤立语的句子不需要前后呼应吗?

孤立语的句子就不具有内在一致的意义吗?

这就屈折语了?

因为屈折语全身都是因变量,所以只要有因变量的就是屈折语吗?

逻辑不通。

汉语里有“的得地”“了着过”,这是什么?这是屈折化?

如果我们列方程的话,我们就知道,这些东西其实叫做常量。这个常量本身要乘以一个答案是“0/1”的变量,然后才能形成一个变量。这个变量因为时态而变化。是否出现在句子中间取决于是否使用这个时态。那么,在一般的句子里,这些东西是这个时态的语言方程里的常量。在特定的时态句子里,这些东西就是方程的必要组成部分。这种固定在一种形式里出现的固定值,一般我们称做“常数”。

常数。

当然了,常数也可以认为是一种变量,只是在这种情况下你不用去算了。所以硬要说汉语带有屈折语的因素,似乎可以不算大错特错。

那么,屈折化是什么呢?屈折化是没有这样的常量,而是每一个词自己都要变。一个方程要超越自己能力的描绘所有的场景。

汉语就是给了你一个常数,而屈折语是应试教育,就算你是顶尖核物理学家,也要从头开始算。

那么既然汉语也带有屈折语的因素,为什么不是汉语屈折化呢?

屈折语、黏着语、孤立语,这三个是较为基础的划分(复合语在定义上说混杂了这三类语言的特点),不能只谈一个。

在变化的过程中只看一个局部,很容易判断错。这个问题我谈了很多次了。当然了,我不权威,没有什么说服力。以前也有人,也谈过很多次,那个人姓毛。后来在课本上,也谈过马克思主义逻辑学的几个基本规律,什么对立统一云云。

你在这个问题上就是这样,只看了一个局部,没有放进整体,所以你得出了汉语屈折化的错误认识。

不是汉语屈折化,是汉语也是语言。

屈折语拼命变,黏着语将变化相对固定,汉语全都固定。

屈折语是变起来不要钱,孙猴子学会了七十二变,不在人前卖弄,那还是耍猴吗?所以一定要卖弄。这就是屈折语。

黏着语想简化一点,重点变那几个好使的。

汉语这样的孤立语——或者,更准一点——词根语——我自己就很好使了,不用变成你。

齐天大圣,行者悟空,斗战胜佛。

如此而已罢了。

至于什么民族主义啊,廉价的民族自豪感什么的,不过是无聊的话。不是说自豪感无聊,是说别人的民族自豪感廉价、自己好像超脱了人类一样具有高贵的灵魂的时候那种似乎比别人冷静的状态,其实很无聊。

你在后面还提了一些问题,我看了看,大多是这样,比如你第三部分“汉语因为简捷所以不准确”,这个属于既然你们说汉语好那我就承认其中一个优点,然后极端化这个优点,就得到了优点对面的缺点。合并为一个整体看,简捷和准确之间必然要导致双方都不到极致,但是简捷和准确是兼顾的,孤立地看当然是简捷了就压制了准确,准确了就压制了简捷,从而非此即彼、你死我活,一个民族、一个整体,非要分裂成你死我活的两个对立面,闹内讧,闹分裂,仇者快、亲者痛……不好意思,一不小心串到殖民者挑拨殖民地矛盾的线上去了,因为这套路实在太相近了。我觉得你的思路明显受到了这种影响。而一旦得出了更简捷的结论,就会觉得“相比于汉语可以做到的程度”现在的汉语不够准确,结果丢掉引号里的前提,变成“相比于外语”现在的汉语不够准确。汉语内部对比的结论可以不加分析地直接用到与外语对比上去吗?这种玩法叫做“自相矛盾”,也叫“捧一个踩一个”。后边第四部分“高贵所以沾染了臭毛病”也是这个思路。将优点无限放大,然后走到反面——实际上就是要走向反面的——从而小小让步一下,好像承认了对手的优点,实际上只是为了更好地放大对手的“缺点”,进而攻击对手。至于你第二部分那个“何为?食也”的例子,是要表达白话翻译成文言很难的意思吗?我觉得这是很容易翻译的。当然,第二部分这个古今汉语内战,其实也是自相矛盾、捧一个踩一个,都是套路。这四个部分,都是一样的套路。

而且,这些问题大多是老生常谈。不是说你已经谈了很多次了,而是说别人已经谈了很多次了。比如说汉语简捷与准确中间的关系,早就有人讨论过很多次了。所以准确地说法,似乎应该说“又谈老生”,或者“又谈老谈”。

通宝推:秦波仁者,整合精神哲学,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