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竟然没有河友讨论柏林的袭击,我前老板的 -- 纳米小洞儿

共:💬203 🌺1774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若是流放地何来胡汉之分与融合?胡汉通婚和基因相同有何关系

若是纯粹的流放地,那么胡人岂不是与汉人完全一样了吗?好比澳大利亚对于英国一样,可胡人为何是说胡语呢?而胡汉通婚与汉族基因大部分相同有何逻辑关系?越通婚应该是越趋近50%混合才对,好比胡人自己的基因混杂,才是长期通婚的结果。我从来没有否认过汉人对胡人有过吸纳,但相对其他民族而言,比例是最低的,10%,这在世界各主要民族中是非常罕见的,所以应该叫吸纳,而不应该叫融合。融合是两股或多股比例接近的势力汇聚,而吸纳是以多吸少,好比吃饭的营养吸收。

具体的情况,李辉教授和其他基因学的专家已经研究过了,就是首先否定了所谓蒙古利亚人种的存在,而是在东亚大陆上存在着两个主要人种,六万年前完成变异并到达东亚的棕种人和两三万年前完成变异并到达东亚的黄种人。而黄种人中的O类型是现代汉族的主要祖先。更进一步讲,多数汉人的祖先竟然都可以追溯到五,六千年前的仅仅三个男性上面,就是他们哥仨分别和先后成为现在多数汉人的共同的父系先祖,而李辉教授猜想就是上古的三皇。

当时的棕种人以渔猎为主,生产力水平和文明程度很低,而先后三皇率领的黄种人发明了农耕,以及畜牧业,在单位面积土地上可以繁衍和供养几何倍数于棕种人的人口,加上武力的作用,就把棕种人逐渐从中原向北方和其他边地驱逐,自己在中原建立了越来越大的家族,部落和国家。而一些黄种人在向北方和其他边地移动时,也融合到了(这才叫真正的融合)当地棕种人部落之中,因为他们掌握先进的文明和文化,因此往往能直接或间接促进棕黄混血人种各部落的发展,因此人口比例也逐步增加,并留下了原始的文史记载,比如说匈奴就被当作夏朝后裔,鲜卑则号称是黄帝的儿子昌意,等等,这些融合促进了棕种-黄种混血人群的社会进化,使他们从散居的个人和家族个体向部落和部落联盟进化,这就是那些边地胡人少数民族的起源。但因为黄种人在边地融入棕种人是逐渐进行的,是依托本地母系的,因此语言是以棕种人的原始语言为基础的,所以胡语和汉语是差异很大的两种语言。这个例子的活化石是日本所谓纯种民族大和族的例子,大和族由本地的绳文人(棕种人),外来的弥生人(古黄种人)和再后外来的渡来人(中国人和朝鲜人)组成,但语言却是以棕种人的语言为基础的。

当然,胡人因为是游牧民族,到处与当地民族混血,也留有深色白人(地中海白人)和浅色白人的基因,加上适应环境的需要,所以胡须茂密,甚至有的黄头绿眼,而羯族可能更多浅白人的基因。

所以如我前面讲的,中华民族是一个大家庭,汉族是主干,其他周边少数民族是旁支,旁支有时会被主干再次吸纳,但比例很低,而更多的是旁支受主干的融合,而不是相反。

而中华民族之所以能屹立5000年不倒,是因为主干的压倒性人口优势,而人口优势的起源,最初还是因为先进生产力和先进文明的率先的创造,爆发和持续发展。

说率先是华夏民族首先发明了农耕文明,说爆发是突然创造了大量的人口,说持续是这个越来越精耕细作和不断改良,比如汉唐和两宋农具的不断改进,农业管理制度的逐步完善,明清时期的高产作物的引进种植,新中国时期工业革命带来的农业大发展,都极大地促进了主体民族人口的不断增加,并使人口结构从高层到底层合理分布和构成,提供全方位的劳动和管理人才和合理竞争,促进社会的连续进步。而人口基数和文明文化是相辅相成的两个因素,二者只有互相促进才能持续发展。否则,如果像古希腊,古罗马,也包括中国的魏晋时期,更比如现代欧洲和现代美国那样,文明和文化的发展并没有带来主干民族的人口比例扩大,而是相反,主体民族越来越好逸恶劳,贪图享乐,人口比例不断下降,靠奴役其他民族生活,而异族不断进入,又不能及时消化,就会给民族和国家带来危机。

通宝推:脊梁硬,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