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左传》人物事略24:叔孙豹——叔出季处 -- 桥上
《僖二十八年传》:
晋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p 0474)(05281301))(051)
《僖三十年经》:
夏,狄侵齐。((p 0477)(05300002))(051)
《僖三十年传》:
三十年春,晋人侵郑,以观其可攻与否。狄间晋之有郑虞也,夏,狄侵齐。((p 0478)(05300101))(051)
《僖三十一年传》:
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禦狄。赵衰为卿。((p 0487)(05310401))(051)
《僖三十三年经》:
狄侵齐。((p 0492)(05330005))(051)
《僖三十三年传》:
狄侵齐,因晋丧也。((p 0501)(05330401))(051)
《文四年经》:
狄侵齐。((p 0532)(06040003))(051)
《文九年经》:
夏,狄侵齐。((p 0571)(06090009))(051)
《文十年经》:
冬,狄侵宋。((p 0575)(06100006))(051)
《文十一年经》:
狄侵齐。((p 0579)(06110005))(051)
我的粗译:
我们的僖公二十八年(公元前六三二年,周襄王二十一年,晋文公五年),打赢了城濮之战以后,晋侯(晋文公)将晋国原来的两“行”徒兵改编成三个“行”,以加强对付狄人的力量。由荀林父统领中行,屠击统领右行,先蔑统领左行。
两年后,我们的僖公三十年(公元前六三〇年,周襄王二十三年,晋文公七年,齐昭公三年,郑文公四十三年),春天,晋军开入郑国,要瞧瞧能不能打下他们的城邑。狄人得知晋国正操心郑国的事,就在这年夏天去进攻了齐国。
下一年秋天,晋人在清原那里整编军队,编成五个“军”以加强对付狄人的力量。这样赵衰也当上了卿。
两年后,我们的僖公三十三年(公元前六二七年,周襄王二十六年,晋襄公元年,齐昭公六年,郑穆公元年),夏天,狄人趁着晋国办丧事,就又去进攻了齐国。
一些补充:
从上面几条《春秋经》可知,这些年狄人还在不断侵扰这些华夏诸侯。
杨伯峻先生注“晋侯作三行以禦狄。荀林父将中行,屠击将右行,先蔑将左行”曰:
据昭元年《传》“彼徒我车,请皆卒,乃毁车以为行”之文,则行为步卒。又据僖十年《传》“左行共华,右行贾华”之文,则文公前,晋早有两行,此作三行,特增一行而已。其云作三行者,犹晋本一军,献公增之,则曰作二军;文公又增之,则曰作三军。说参梁履绳《补释》与钱绮《左传札记》。二行仅有左行、右行,犹二军仅有上军、下军;文公增一军,始有中军;增一行,始有中行,其意实相同。《晋世家》云:“于是晋始作三行,荀林父将中行,先縠将右行,先蔑将左行。”屠击作先縠,与?传?不同。先蔑,《公羊》文七年作“先眛”,蔑、眛古音义同。出土《侯马盟书》“先”作“兟”或“ [兟阝]”。
桥:此后荀林父的家族以“中行”为“氏”,故荀林父又被称为中行桓子或中行伯。
杨伯峻先生注“狄间晋之有郑虞也”曰:
间,犹言乘隙,今曰钻空子。《释文》谓“间,間厕之間”,是也。武亿《义证》谓为“間谍之間”,恐误。虞,忧也。
杨伯峻先生注“秋,晋蒐于清原,作五军以禦狄”曰:
杜《注》:“二十八年晋作三行,今罢之,更为上下新军也。”此盖又改三行之步兵为车兵。
“晋”——“绛”——“故绛”推测位置为:东经111.55,北纬35.73(曲村,成六年迁新田)。
“齐”推测位置为:东经118.35,北纬36.87(临淄北刘家寨周围有遗址,长方形城,大城西南部分为小城,共2000万平方米;大城:4500╳4000;小城:1400╳2200,300万平方米。大城:春秋战国?小城:战国)。
“郑”推测位置为:东经113.71,北纬34.40(郑韩故城)。
“宋”——“商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60,北纬34.38(宋国,商丘-老南关。有遗址,西3050,南1100以上,北1400。东周)。
“清原”——“晋原”——“清”(杨注:清原在今山西省-稷山县东南二十余里,据《清一统志》,亦曰晋原,长五十余里。#杜《注》曰:“清,一名清原。”清原见僖三十一年《传?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1.12,北纬35.46(清原,闻喜东大马村北,有遗址,近方形城,980╳980。东周至汉:晋)。
————————————————————
《文十一年经》:
冬十月甲午,叔孙得臣败狄于鹹。((p 0580)(06110006))(051)
《文十一年传》:
鄋瞒侵齐,遂伐我。公卜使叔孙得臣追之,吉。侯叔夏御庄叔,绵房甥为右,富父终甥驷乘。冬十月甲午,败狄于鹹,获长狄侨如。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杀之。埋其首于子驹之门。以命宣伯。((p 0581)(06110501))(051)
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司徒皇父帅师禦之。耏班御皇父充石,公子谷甥为右,司寇牛父驷乘,以败狄于长丘,获长狄缘斯。皇父之二子死焉,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p 0583)(06110502))(051)
晋之灭潞也,获侨如之弟焚如。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埋其首于周首之北门。卫人获其季弟简如。鄋瞒由是遂亡。((p 0584)(06110503))(051)
我的粗译:
十一年后,我们的文公十一年(公元前六一六年,周顷王三年,晋灵公五年,齐昭公十七年,宋昭公四年,卫成公十九年,郑穆公十二年),鄋瞒攻入齐国,接着又来侵犯我们这里,我们的“公”占卜由叔孙得臣(庄叔)率兵追击他们,得了吉兆。
于是由侯叔夏为庄叔(叔孙得臣)驾驶指挥战车,由绵房甥担任这辆指挥战车上的“右”,并且让富父终甥在这辆指挥战车上驷乘。
冬十月甲午那天(杨注:甲午,三日。),他们在“鹹”那里打败狄人,擒获他们的首领长狄侨如。富父终甥用戈直捣他的喉咙,杀了他。随后,将此人的首级埋到了子驹之门那里,庄叔还用他的名字命名了儿子宣伯(叔孙侨如)。
当年,宋武公那时候,鄋瞒还曾去侵犯宋国。宋国由司徒皇父(皇父充石)率兵抵抗他们,耏班为那位皇父充石驾驶指挥战车,由公子谷甥担任这辆指挥战车上的“右”,并且让司寇牛父在这辆指挥战车上驷乘。
他们在长丘那里击败狄人,擒获他们的首领长狄缘斯。但皇父和他车上那两位大人都战死了,于是宋公(宋武公)就把一座城门赏给了耏班,让他享用那座城门的税收,而那座城门也被叫成了耏门。
后来,二十二年后,我们的宣公十五年(公元前五九四年,周定王十三年,晋景公六年),晋国攻灭了“潞”,斩获了侨如之弟焚如。
而在此年九年后,齐惠公之二年(鲁宣公二年,公元前六〇七年,周匡王六年,晋灵公十四年,卫成公二十八年),鄋瞒攻打齐国,齐国的王子成父斩获了侨如的弟弟荣如。将此人的首级埋到了周首之北门下面。
另外,卫人还斩获了侨如最小的弟弟简如。
所以鄋瞒就此消失了。
一些补充:
杨伯峻先生注“鄋瞒侵齐,遂伐我”曰:
孔《疏》引服虔云:“伐我不书,讳之。”然《经》书“败狄于鹹”,即包括狄之见伐。
杨伯峻先生注“驷乘”曰:
古代兵车一般乘三人,此则四人共乘,其第四人曰驷乘,职则为车右之副手。
杨伯峻先生注“长狄侨如”曰:
“侨如”,金泽文库本作“乔如”,《鲁世家》亦作“乔如”。狄有赤狄、白狄与长狄,长狄为狄之一种。《鲁语下》云:“吳伐越,墮會稽,獲骨焉,節專車。吳子使來好聘。客執骨而問曰:‘敢問骨何為大?’仲尼曰:‘丘聞之,昔禹致群神于會稽之山,防風氏後至,禹殺而戮之,其骨節專車,此為大矣。’客曰:‘敢問誰守為神?’仲尼曰:‘山川之靈足以紀綱天下者,其守為神。社稷之守者為公侯,皆屬于王者。’客曰:‘防風何守也?’仲尼曰:‘汪芒氏之君也,守封、嵎之山者也,為漆姓,在虞、夏、商為汪芒氏,于周為長狄,今為大人。’客曰:‘人長之極幾何?’仲尼曰:‘僬僥氏長三尺,短之至也;長者不過十之,數之極也。’”此事颇怪诞,决非信史,后人据此因谓长狄之人极长大,《谷梁传》竟谓“长狄也,兄弟三人,佚害中国,瓦石不能害。叔孙得臣,最善射者也。射其目,身横九亩。断其首而载之,眉见于轼”,何休《公羊注》谓“盖长百尺”,益不足为信史。清人任泰《质疑》竟因以计算车高、人高及戈长以说明能摏长狄之喉,尤可笑。
杨伯峻先生注“富父终甥摏其喉以戈,杀之”曰:
摏音舂,杜《注》:“摏犹衝也。”此读“摏其喉以戈”为句,“杀之”为句,盖谓以戈衝其喉,然后杀之。《礼记?学记》郑玄《注》云“从读如富父舂戈之舂”,是郑玄亦从此读。或曰,戈为勾兵或啄兵,非刺兵,用以撞击非其所宜。不知戈虽非刺兵,然古人言戈戟不尽分别,戟为戈矛合体,刺、勾、啄三用之器,故戟有时亦谓之戈,襄二十八年《传》云:“卢蒲癸、王何执寝戈,卢蒲癸自后刺子之,王何以戈击之,解其左肩。”此寝戈盖亦戟。不然,不能“自后刺”也。昭元年《传》云:“子南知之,执戈逐之,及衝,击之以戈。”此戈亦当是戟。若读“摏其喉”句,“以戈杀之”句,则“杀之”始用“戈”,“摏其喉”者,不知其为何种兵器矣。
《黄河流域的青铜文明》p237:“……商代戟是戈矛分铸,西周时则多将戈矛合铸成一体。(杜迺松. 1980. 中国古代青铜器小辞典. 北京:文物出版社. 62)春秋战国时期,由于战争频繁,兵器消耗加大,使得西周盛行的戈矛合铸的戟不能适应战争的需要,而又改回分铸式。……”
杨伯峻先生注“子驹之门”曰:
金泽文库本作“子驹之北门”,衍“北”字。《御览》三五一引《传》“门”上亦衍“北”字。惠栋《补注》曰:“王符《潜夫论》,鲁之公族有子驹氏,以人氏其门者,犹哀十一年党氏之沟。”沈钦韩《补注》引《山东通志》曰:“鲁郭门北面三门,最西为子驹门。”则子驹之门为鲁北郭之西门,顾栋高《大事表》七之一则谓“西郭门曰子驹之门”。
杨伯峻先生注“以命宣伯”曰:
命,名之也。宣伯即叔孙得臣之子叔孙侨如,得臣既获长狄侨如而杀之,因以“侨如”之名名其子,定八年《传》所谓“待事而名之”也。襄三十年《传》说此事云:“狄伐鲁,叔孙庄叔于是乎败狄于鹹,获长狄侨如及虺也、豹也,而皆以名其子。”是得臣所获者三人,而皆以名其三子。孔《疏》云:“此三子未必同年而生,或生讫待事,或事后始生,欲以章己功,取彼名而名之也。”以所获敌人之名名己子,杜《注》谓“以旌其功”,可信。于鬯《香草校书》谓“实借敌人之名为厌胜之具”,因曲解下文“皇父之二子死焉”句,臆说不足信。
杨伯峻先生注“初,宋武公之世,鄋瞒伐宋”曰:
孔《疏》曰:“《史记?十二诸侯年表》,宋武公即位十八年,以鲁惠公二十一年卒,卒在春秋前二十六年,不知鄋瞒以何年伐宋也。”
杨伯峻先生注“耏班御皇父充石”曰:
皇父充石即司徒皇父。司徒,其官;皇父,其字;充石则其名也。杜《注》:“皇父,戴公子。”
杜《注》“获长狄缘斯”云:“缘斯,侨如之先。”
杨伯峻先生注“皇父之二子死焉”曰:
此二句旧有三解,俱见孔《疏》。马融以为皇父之二子在军,为敌所杀。名不见者,方道二子死,故得胜之。如令皆死,谁杀缘斯?此说于字面虽可通,但与上下文义无关联,虽似是而实非。郑众以为谷甥、牛父死耳,皇父不死。此说以“二子”指谷甥、牛父,但仍解“之”为“的”,但谷甥、牛父实非皇父之子,即于文字亦嫌不顺,故不可取。贾逵云:“皇父与谷甥、牛父三子皆死。”服虔云:“下言宋公以门赏耏班,班为皇父御而有赏,三子不见赏,疑皆死,贾君近之。”则解“之”为“与”,谓皇父与二子皆死,二子指谷甥、牛父,因与下文独赏耏班连系,此说是也。王引之《经传释词》云:“之犹与也。《书?立政》,‘惟有司之牧夫’,谓有司与牧夫也。《考工记?梓人》,‘作其鳞之而’,谓作其鳞与而也。文十一年《左传》‘皇父之二子死焉’,言皇父与此二子皆死也。”
杨伯峻先生注“宋公于是以门赏耏班,使食其征,谓之耏门”曰:
门谓城门,此耏班所食者为城门之税,非关税也。《周礼?地官?司门》云:“幾出入不物者,正其货贿。”郑《注》云:“正读为征,征税也。”是城门有征也。《司关》云:“掌其治禁与其征廛。”是关卡之征也。昭二十年《传》云:“偪(逼)介之关暴征其私。”亦关税也。《司关》又云:“国凶札,则无关门之征。”谓关之征门之征俱免也。则门征、关征分别甚明,此言门而不及关,下文又言“谓之耏门”,则为城门之征明甚。说详江永《周礼疑义举要》、王引之《经义述闻》。
杨伯峻先生注“晋之灭潞也,获侨如之弟焚如”曰:
据《左传》,晋之灭潞在宣十五年(公元前五九四年)。刘文淇《疏证》引朱骏声云:“晋之灭潞,当亦在春秋前,非宣十五年之赤狄-潞氏也。”此说不可信。盖自鲁隐元年迄今已一百余年,若侨如之弟被俘于一百余年前,其兄今始被杀,决无是理。此段盖续前言之,与上文“初”字不接。
杨伯峻先生注“齐襄公之二年,鄋瞒伐齐。齐-王子成父获其弟荣如”曰:
齐襄公之二年,鲁桓公之十六年,下距宣十五年焚如之被获一百零三年,亦决无是理。《鲁世家》作“齐惠公二年”,《齐世家》及《年表》同,则鲁宣公之二年(公元前六〇七年),三兄弟之先后被获,相距不甚远,则合情理。此“齐襄公”之“襄”字,当从《史记》改作“惠”。阮芝生亦主此说。《吕氏春秋?勿躬篇》及《管子》、《说苑》、《新序》诸书并有王子成父,《韩非子?外储说左下》又作公子城父,盖齐襄公旧臣,齐桓公用之者。马宗琏《补注》、梁履绳《补释》俱以此王子成父当之,自不确。
杨伯峻先生注“卫人获其季弟简如”曰:
杜《注》谓“伐齐退走,至卫见获”,此说可信。《鲁世家?集解》引服虔说,谓“获与侨如同时”,与上文义不接,恐非。
钱绮《札记》于“鄋瞒由是遂亡”云:“《传》盖因得臣败狄而终言之,若追叙前事,不当云‘遂亡’也。”
“鲁”推测位置为:东经117.00,北纬35.60(曲阜鲁国故城)。
“鹹”——“咸丘”(杨注:咸丘,鲁地,在今山东省-巨野县东南。#鹹,鲁地。沈钦韩《地名补注》谓即桓七年《经》之咸丘,在今山东省-巨野县南,《大事表》则谓在今曹县境。总之,与僖十三年之鹹为两地。),推测位置为:东经116.32,北纬35.32(焦城村东南有古焦城遗址)。
“鄋瞒”——“长狄”(杨注:鄋音搜,又音骚。鄋瞒,据《传》下文“鄋瞒由是遂亡”之语,当是国名。《说文》云“鄋,北方长狄国也,在夏为防风氏,在殷为汪芒氏”云云,洪亮吉《诂》因谓鄋为国号,瞒或其君之称。不合《传》旨。陶正靖《春秋说》谓“鄋瞒者,狄之种名,犹后世之部落云耳。侨如等则其酋长云耳”云云,其说可存。盖春秋时所谓蛮夷戎狄,其文化较中原诸侯为落后,其国实即部落,但杜注《左氏》皆谓之为国云。据《山海经?大荒北经》、《孔子世家》及《说苑?辨物篇》,鄋瞒为釐姓。《鲁语下》及杜《注》作漆姓者,“漆”字当作“涞”字之误也,说参王引之《国语述闻》及黄丕烈《国语札记》。鄋瞒国土,据《方舆纪要》谓在今山东省境。段玉裁《说文注》则据《说文》以“鄋”字厕涿郡-北地之下,谓许慎之意其地在西北方,非在山东。疑不能明。#狄有赤狄、白狄与长狄,长狄为狄之一种。),推测位置为:东经117.95,北纬37.10(高青县-高城镇-信家村、陈窑村和西关村之间,狄城遗址)。
“长丘”(杨注:张华《博物志》云:“陈留-封丘有狄沟,春秋之长丘也。”则今河南省-封丘县南旧有白沟,今已湮,当为长丘故址,于春秋为宋邑。),我估计其位置为:东经114.5,北纬35.05(封丘县东)。《读史方舆纪要》卷四十七—“封丘县”—“桐牢亭”下:“长丘亭,在县东。《左传》:宋败狄于长丘。《史记》宋武公获长狄侨如处也。”。
“潞”(杨注:潞,国名,赤狄之别种,曰潞氏者,盖当时所谓夷狄之国,或尚在氏族社会,故其国名带以氏字,如甲氏、皋落氏及此潞氏是也。其国当在今山西-潞城县东北四十里。《西清续鑑甲编》有路公舖,不知是此潞氏器否。余参文十一年《传》并《注》。),推测位置为:东经113.36,北纬36.42(黎城县-古城村)。
“卫”——“帝丘”推测位置为:东经115.10,北纬35.66(濮阳县-高城村南,安寨、七王庙、冯寨、东郭集、老王庄。僖三十一年——前629,卫迁于帝丘)。
下面是叔孙得臣败狄于鹹相关地点天地图地形图标注: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4
🙂“酆舒有儁才”和“狄有五罪”是怎么联系起来的? 6 豹子头 字154 2017-01-23 00:12:44
🙂酆舒是狄人,或者说“潞”是一部分狄人的中心, 2 桥上 字39 2017-01-23 01:44:11
🙂《左传》人物事略24附:得臣败狄2/4 6 桥上 字13174 2017-01-21 04:14:03
🙂《左传》人物事略24附:得臣败狄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