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那些年那些人说过的话(转) -- 俺老孫

共:💬122 🌺1464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本来就是假的

大部分内容是出自“顺流耶逆流矣”在百度里是吧的长贴《一些易被忽略的近现代人物言论》,被多处转载,也有换个名字叫《被遗忘的黑历史》,可以说是一眼假。

welcomee:刚回来,报告一下情况。用作者提供的CA000037找不到查询结果,单独查每段话的引用来源均无结果。另外作者给的这个编码也不符合中国图书分类法

马羽斋说:这帖子元发在百度历史吧,这两天被科大转到微博,现在转发已经过千,因为歌幽圈了我我还涨了几十个粉。唯如此不得不澄清:涉及其他人的,我无法 一一核实出处,但涉及我家人的那条,完全不是事实。炸馆的时候他正在国内休假,何谈紧急动员。。。他也晚报上看的好吗。虽不敢说帖子全假,但显然杜撰为主。

cpcliusi :就我研究领域内的一段内容,可以说是假得毫无常识。

农庄主席

看了看,应该是伪造的。

不同时代、不同背景的人,说话语气都极像,都是气冲冲的一股脑说了出来。而一般来说,不同会议发言的节奏应该是不一的,在所谓内部会议上也免不了有拖沓的重复,和套话的铺垫,这些在那个帖子里完全看不到,所有人物都是恰到好处地说出来今天网络读者所期待的话。

如果说,这是帖主的摘录,自然也带着今人的兴趣去摘的,那看一看用词,也可以对可靠性有个估计。楼上说编造民国时代言论最需要下功夫,那个帖子里编造痕迹最明显的也就是民国时代的那些话。借李克农说什么“由劳工群体、青年学生群体,向较有独立人格的知识分子群体、较关心时事的小资产阶级群体和部分较具有爱国心的产业主群体扩张”,这根本不是三十年代的中共语言。那时的中共不会舍“工人阶级”不用而谈什么“劳工群体”,“劳工群体”这样的词是八十年代以来去阶级化之后才用起来的。更不要提什么“独立人格”之类的话,这在当时恐怕可着整个汉语世界都找不到,这都是当代才流行起来的词。而且民国时期的白话文,和今天的汉语是不一样的,翻翻中共领袖的文集就知道,他们三十年代写文章说话,和六十年代开会谈话完全是两个语气,而这个帖子没有一丝一毫的时代烙印,我是没看出来怎么“毫无违和感”,反倒觉得通篇都是违和感。

另外,图书馆的缩微文献,多是保存那些经不起永久性损坏的材料,比如古籍、手稿和稀见外文出版物,除了手稿写本之外,都是出版物的副本,和“保密”、“内部”无关,相反大多都是大路货,图书馆只是不愿意让读者去翻那些原本,怕读者给弄坏了,所以才拍成微缩胶卷。总之呢,微缩文献库不是档案库,不会有那么多乱七八糟的“猛料”。微缩库里面能查到的,一般都可以在其他出版物里得到印证,要是有谁抛出一堆“微缩胶卷”的内容都是别人未曾听说过的东西,那反倒是很值得怀疑的。那个帖子作者,给的出处都是讲话篇名,但又不写明出版物的出处信息(比如是文件集、内参期刊还是原始会议记录),这等于没有出处,这绝对不是专业研究人士或图书馆员的习惯。当然有人会说那就是普通历史爱好者去查阅的呗。要是那样的话,他一个爱好者就能查的,一般人也都能查,把出版物信息说出来,去查证不就得了。伪造者是把微缩文献想象成档案馆了,然后胡编一些“内部讲话”而已。

还有很多细节上的问题,比如那些所谓的发言记录里所有听众的笑都是“全场笑”,实际在速记里会记录笑的不同程度,比如是有人笑还是全场大笑,哪有那么整齐的,经手不同的速记记录都记的是“全场笑”这三个字?编造者的想象力很贫乏。另外很多细节上的毛病,我就不说了。

语言风格上可以大致判断,影响这个伪造者最大的,应该是现在的网络小说和影视作品,里面很多句子是典型的网络军政小说里人物“慷慨陈词”的句式,比如最后以短促的、有强烈感情流露(如骂娘)的感叹句结尾等等。伪造者没受过什么严谨的史学训练,也没真读过什么历史文献,不是有人推测的历史专业研究人员所为。至于是不是读过七八十年代台湾的东西,不知道,很难说,因为那会国民党说话的口径,很多后来都流入地摊,得到发扬光大,也成了流行文化的一部分。

通宝推:发了胖的罗密欧,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