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近期网站停站换新具体说明
- 按以上说明时间,延期一周至网站时间26-27左右。具体实施前两天会在此提前通知具体实施时间
主题:【原创】电影《绣春刀II 修罗战场》的历史背景 -- cobalt
这种世袭君主制的更替有个问题,就是新旧交替变动太剧烈。主因是历史上储君与时君的关系处理不好,最终形成了储君缺乏政治训练的问题。
之前看汉宣帝与汉元帝之间关系,汉宣帝的政治思想和汉元帝之间严重缺乏继承性,汉宣帝主张的是务实执法的政治治理理念,汉元帝则是倾慕儒家特别是纯儒学的那种道德治国理念。一个经典的案例是,汉元帝继位后,大臣上奏要将他的老师、辅政重臣萧望之逮捕,汉元帝没有看懂公文术语里面将萧望之“召致廷尉”的意思是逮捕,竟然同意了,后来找不到人才知道是被抓起来了。此事真正的问题在于,汉元帝缺乏政治训练竟然达到这样严重的地步!他还怎么履行国家元首的职能呢?历史上,汉元帝多次出现类似的问题。比如陈汤斩首匈奴单于归来的时候,汉元帝竟然做出了在大军抵达之前首先派人搜查凯旋大军是否抢掠财物的决策,还是陈汤自己驳斥了这种行为是为匈奴单于报仇,汉元帝才收回成命。这人简直是一点政治智慧都没有。
汉元帝的事例凸显了中国古代君主交接制度存在的问题。
明朝末年的危机,实际上也是发生在这方面。之前在网络上充斥着明朝必亡的宿命论,严重影响了相关讨论。我看了很久才注意到,明朝失败的根源主要还是来源于决策错误,并非是阶级矛盾不可调和的结果;在决策中官僚集团中在正确和错误的选项间爆发了激烈的斗争,斗争的主要性质也并非是阶级斗争;这种斗争主要也不是明朝阶级矛盾发展到了不可调和的地步,而是非常简单的行政运转机制中欺负新君的行为。比如说孙承宗身为帝师,他利用这一身份做了和萧望之等人相似的行为,就是逞私意。这和张居正还不同。张居正固然有专断的一面,但是张居正并不是在谋身,而是在谋国。孙承宗不然,他主要是谋身。区别主要是在定量计算上。张居正的举措造成了国家财政好转、国家职能正常运转的良好结果,孙承宗的战略却需要明朝极度透支财政,而明朝最终就是亡在连续多年财政不平衡上的。甚至农民起义的直接原因就是财政不平衡,国家无力履职,灾区民众被迫起义。特别是,我注意到一个细节,明神宗去世时明朝财政还有几百万两银子的结余,但是明神宗和明光宗在一个月里相继去世后,钱消失了。早先我没有特别注意这个点,只觉得是官僚贪污,但是现在和孙承宗的花钱战略结合在一起,就存在一个问题:身为帝师的孙承宗,在君主幼小的背景下,在财政资金消失这个问题上一点责任没有吗?特别是他还提出了一个耗费资金达到明朝九边国防总开支一倍的局部国防方案(辽西筑垒战略下,明朝在这个方向上每年耗费的资金达到原先九边总开支一倍,达到万历三大征十几年征战军费的一半)。所以我觉得他很可疑。
但是孙承宗是否可疑还不是重点,重点是:
官僚集团中的某些人,为什么敢于提出一个如此不现实的、开支巨大的方案?
这就是在欺负新君幼主啊!
从这个角度来看,明朝出现问题,主要就是君主更替环节不完善的组织制度问题。
或者说,明末危机本质上是中国古代秦汉以后存在的君主人事制度缺陷的又一次爆发。
官僚组织制度越来越严密,但是君主组织制度长期滞后,是明朝遭遇问题的根源。
至于其他社会问题,其实只要明朝不花那么多冤枉钱,还是可以解决的。好好的企业因为资金链断裂就瞬间崩溃,这种事很常见,并不一定就是企业经营不善或者阶级矛盾激化。
此外我还注意到一个问题,就是汉高祖刘邦在为汉惠帝设计政治平衡的时候,是针对各个集团设计的平衡,比如外戚,比如藩王,比如功臣集团。而后来的帝王很多只是针对个人进行设计,比如晋武帝为晋惠帝设计的平衡,是皇后、太子、外戚、藩王,比较个人化。明太祖的设计和晋武帝比起来要好一些,只不过太子意外去世影响了明太祖的布局。这些个人虽然也代表了不少集团利益,但是和刘邦的结构比起来就差好多了。当然,这大概也和后来的社会更加扁平一点有一些关系。比如后来司马炎时代、朱元璋时代已经很少有汉初那种贵族政治传统了。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压缩 3 层
🙂其实几乎所有的太监 3 南宫长万 字45 2017-11-21 19:06:29
🙂好文, 支持 十年涟漪 字0 2017-11-03 02:49:02
🙂现在大家都知道了,宁要太监,不要公知 3 潜望镜 字90 2017-11-01 01:50:12
🙂最近琢磨了一下,明朝出事还是出在君主更替上
🙂简单回一下 29 pattern 字1940 2017-10-27 10:17:08
🙂确实偶然性较大 林风清逸 字0 2017-11-05 09:02:38
🙂江南腹地,还不如打烂了呢 4 潜望镜 字214 2017-11-01 01:47:00
🙂拜托啊,北方早就不能自己养活自己了 fakeone 字87 2017-12-15 17:4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