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整理】中医诊断秘笈——秘中秘 -- 迷途笨狼

共:💬165 🌺249 🌵10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几个白狼吹鼓手明显在误导中医学习方法,而且明显不够敬业

几个白狼吹鼓手明显在误导中医学习方法,而且明显不够敬业

《伤寒论》、《金匦要略》作者张仲景自序——

“夫伤寒论,盖祖述大圣人之意,诸家莫其伦拟,故晋·皇甫谧序《甲乙针经》云:伊尹以元圣之才,撰用神农本草,以为汤液;汉·张仲景论广汤液,为十数卷,用之多验;近世太医令王叔和,撰次仲景遗论甚精,皆可施用。是仲景本伊尹之法,伊尹本神农之经,得不谓祖述大圣人之意乎?张仲景,《汉书》无传,见《名医录》云:南阳人,名机,仲景乃其字也。举孝廉,官至长沙太守,始受术于同郡张伯祖,时人言,识用精微过其师,所著论,其言精而奥,其法简而详,非浅闻寡见者所能及。自仲景于今八百余年,惟王叔和能学之,其间如葛洪、陶景、胡洽、徐之才、孙思邈辈,非不才也,但各自名家,而不能修明之。开宝中,节度使高继冲,曾编录进上,其文理舛错,未尝考正;历代虽藏之书府,亦缺于仇校。是使治病之流,举天下无或知者。国家诏濡臣校正医书,臣奇续被其选。以为百病之急,无急于伤寒,今先校定张仲景《伤寒论》十卷,总二十二篇,证外合三百九十七法,除复重,定有一百一十二方,今请颁行。

太子右赞善大夫臣高保衡、尚书屯田员外郎臣孙奇、尚书司封郎中秘阁校理臣林亿等谨上。[1]

下面是张仲景的——

论曰:余每览越人入虢之诊,望齐侯之色,未尝不慨然叹其才秀也。怪当今居世之士,曾不留神医药,精究方术,上以疗君亲之疾,下以救贫贱之厄,中以保身长全,以养其生。但竞逐荣势,企踵权豪,孜孜汲汲,惟名利是务,崇饰其末,忽弃其本,华其外而悴其内。皮之不存,毛将安附焉?卒然遭邪风之气,婴非常之疾,患及祸至,而方震栗;降志屈节,钦望巫祝,告穷归天,束手受败。赍百年之寿命,持至贵之重器,委付凡医,恣其所措。咄嗟呜呼!厥身已毙,神明消灭,变为异物,幽潜重泉,徒为啼泣。痛夫!举世昏迷,莫能觉悟,不惜其命。若是轻生,彼何荣势之云哉?而进不能爱人知人,退不能爱身知己,遇灾值祸,身居厄地,蒙蒙昧昧,憃若游魂。哀乎!趋世之士,驰竞浮华,不固根本,忘躯徇物,危若冰谷,至于是也!

余宗族素多,向余二百。建安纪年以来,犹未十稔,其死亡者,三分有二,伤寒十居其七。感往昔之沦丧,伤横夭之莫救,乃勤求古训,博采众方,选用《素问》、《九卷》、《八十一难》、《阴阳大论》、《胎胪药录》,并《平脉辨证》,为《伤寒杂病论》合十六卷,虽未能尽愈诸病,庶可以见病知源,若能寻余所集,思过半矣。

夫天布五行,以运万类,人禀五常,以有五藏,经络府俞,阴阳会通,玄冥幽微,变化难极,自非才高识妙,岂能探其理致哉?上古有神农、黄帝、岐伯、伯高、雷公、少俞、少师、仲文,中世有长桑、扁鹊,汉有公乘阳庆及仓公,下此以往,未之闻也。观今之医,不念思求经旨,以演其所知,各承家技,始终顺旧。省疾问病,务在口给,相对斯须,便处汤药,按寸不及尺,握手不及足,人迎、趺阳,三部不参,动数发息,不满五十,短期未知决诊,九候曾无仿佛,明堂阙庭,尽不见察,所谓窥管而已。夫欲视死别生,实为难矣!

孔子云:生而知之者上。学则亚之。多闻博识,知之次也。余宿尚方术,请事斯语。

洒落说《黄帝内经》不会早于汉代只能说是无知者无畏,胡搅蛮缠也不够敬业

还有Eyes757(以前马甲叫虽远必铢?),表面推崇《伤寒论》、《金匦要略》却对张仲景自序中重点提及的《素问》(黄帝内经基础部分)百般贬损,真按他误导一辈子入不了门,越学越糊涂——

如果上来看《灵枢》(黄帝内经一部分),跟外行学西医手术理论差不多,恐怕基本识别力也建立不起来。记住,中医针灸就是外科手术,灸法是针法的延伸,一样有风险。无论针、灸,现在合格的手术师非常少,多数所谓针、灸就是坑钱的道具,大家拿恐怕更甚。前一段何新肌无力症到下病危通知了,被中医“梅花针”(多个针头集簇)治好(应该是脾经或肺经出了问题),居然从延边才找到,可见传承的衰微!真能识货,很多病接受针灸肯定比任由白狼宰割强!

洒落、Eyes757不是蓄意撒谎就是读书读歪了,另外Eyes757出口呈脏+疯癫很久了,加上严重健忘(有的是装傻,有的不是),可以得出明确结论,他胃经、心经、肾经中至少两条有严重问题

Eyes757为黑中医学了好几年,他自己精虚条理不好,拿他儿子当小白鼠早晚出医疗事故

为读者们再重复一遍,中医“肾”与西医肾器官不是一码事,哮喘、骨髓病、白血病等属于中医肾病范畴

想研究方剂,日本人大(土冢)敬节、矢数道明、清水藤太郎写的《汉方诊疗之实际》可以找来看看,不过我估计一般爱好者纯属浪费时间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