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风向真的变了?官媒盛赞毛泽东时代中国计算机巨大发展何意? -- 俺老孫

共:💬71 🌺1092 🌵3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这片文章漏了很多

作者应该是中科院计算所的吧,难道是因为保密原因,四机部系统的工作没有提啊。103机是在738厂生产的,计算所是协作一方,出力多的是四机部,七级部的各单位。

后来四机部归国防科委管理,军用计算机就是四机部研究所研制的,计算所就是做民用的。比如15所的108,108乙机,320机。整个DEC系列的都是15所做的。本人父母都参与了这些研制工作。

顺便说下,当时我国还是山寨。从香港进口原型机后,拆开仿制。电路板一层层画图试制。我父亲就曾经在香港从事过禁品的购买进口工作。我母亲就是在国内一层层画电路板的。研究所的任务就是把电路板制好图,制图后交给所内的车间仿制。所里把仿制机做好后,交给738那边的工厂生产。

这种模式其实还是追赶体制下的山寨模式。后来为什么不行了呐,因为进入了PC时代。小型机时代,反正是慢工细活,一年几十台,上百台产量,这个模式还能对付,不用考虑成本。PC时代,那就没办法了,我们的体制下,没法扩大大生产。比如集成电路板,你能仿制出来,但几万块,几十万块地生产,那需要建厂,这一级级审批就要你命。真批下来建厂,厂子建成,设备可能就过时了。

而且跟随仿制实在是越走越难的一条路,我母亲她们仿制电路板,最多时好像是弄到16层吧,然后就实在困难了。最后只好改行,去做工业单板机了。

一句话,这模式开始跟踪可以,一旦技术革命爆发,我们就跟不上了。一个是技术原因,一个是体制导致的投资跟不上。比如当时制作电路板的设备就是美国进口的。真要大规模生产,就算他们给我们,那个投资就不是当时国力能够承受得起的。

通宝推:樱木花道,桥上,故乡在喀什,常识主义者,朴石,支持中文,盲人摸象,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