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原创】摄影偏见 -- 修罗吕布

共:💬20 🌺7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家园 【原创】摄影偏见

作为一个3流的摄影者和2流半的玩相机者,俺终于决定将俺的偏见公之于众。其内容包括品牌,相机技术,镜头,附件等。首先声明,仅是俺的偏见,俺胡说8道,您姑妄听之。

本人少时曾学画,但向来是老师重点照顾和同学耻笑的对象。在本着持之以恒的传统文人风骨坚持了4年后,终于俺决定不画了,改用拍的,看这些笑我的人画得有俺拍的象吗。这么屈指1算也不少年头了。后来才发现摄影也不是“象不象”这么简单。意气消磨。

99年俺开始上些中文摄影网站,遇人不淑,认识了1群玩相机的家伙,从此开始改玩相机了,也经历了先玩百家,再专没能大,然后继续玩百家的过程。现在连快门都不常按了。

俺一共拥有过大约200台各式各家相机,和超过500个镜头。后来经历了砸锅卖铁回家娶媳妇的惨痛经历,俺的closet里仅有30台余孽幸存。

(结论0:婚姻是所有兴趣爱好的终级杀手。为之1叹,后来者鉴。)

俺是一个反科学反技术的典型,俺认为绝大多数的相机新技术都是无用的(不是全部,后述),都是marketing的噱头。

先批数码相机。按照网上批判的结构,俺先立结论再讨论。

结论1:数码相机是玩具,除了在新闻摄影中有发表的速度优势外,不堪大用。

俺从96年的磕瘩240开始到前段时间刚卖掉的泥糠D100陆续买过几台数码相机用来作为摄影辅助和给俺娘子拍到此一游。俺读书的年代也曾在学校报社打工,用过14M像素的磕瘩某某型号(就是做在泥糠F5上的那款),最近也玩了玩假能的MARK II。作为一个严肃的摄影者,俺认为数码相机根本不合我的要求。集中体现在

1。1成像质量差,

1。2经不起放大和打印,

1。3色彩偏差严重,白平衡不准,即使当场重调后回家还是要做大量的PS,

1。4缺少超广角手段。

好的照片是怎么甄别的?是放在灯箱上用放大镜(loupe)看底片。从整体效果,构图,暴光,主体的编排到主题的突出,甚至光学质量都要严格检视。任何光学摄影都是经不起放大的,放到1定的程度就惨不忍睹了。现在的数码单反有个先天性的缺陷就是片幅。数码底片的幅要小于普通135底片。同样的景物被拍在小底片和大底片上的成像效果太不一样。底片越大放大效果越好。所以玩摄影久了,上中幅和大幅大约也是趋势。同时数码底片的像素是不连贯的,采用一定的差值计算来胡乱填充。听听就皱眉头啊。有人说银盐的底片会有颗粒。俺也持不同意见。的确,从物理上讲颗粒肯定存在。但问题在于一张好的片子的颗粒用肉眼是看不出来的。俺曾经试过用光学显微镜看rvp的底片。俺能找到故意做的标记,但看不出颗粒来。所以说这个颗粒问题对于99%的人来说并不是问题。

现在的摄影作品除了新闻外,从来没有数码的。不管是纯商业还是纯艺术,数码片子卖不了钱。一般杂志社要照片,都要求不能小于15M,等闲的数码相机拍不出这么大的来。即使能拍出来也没有这么多的信息量。而如果扫底片的话,普通的2400级扫描仪扫出来的就有50-60M,电分的话如果不压缩更大。LOL

听说美国有些地方用数码拍人像。我从来没见过,也没兴趣看片子。

数码片只能看屏幕或者打印。问题又来了,屏幕显示还受到显卡和显示器的影响,所见不完全等于所得。经常发生的情况是屏幕上很好看的片子打印出来惨不忍睹。或者可以这样说,俺从来没见过10寸以上稍微能看的数码片。俺拍反转片,有自己满意的片子能够印出来放大,挂在屋里;您拍数码,那就只有在墙上挂显示器了。lol

还有人说拍胶片太贵了,拍数码俺随便按,随便删,没有冲印的问题。那我要反问,您拍的数码这些年有几张片子是能经得起看经得起放大的?俺对自己的要求是每卷里有1张能看。换算成单价,俺每出1张自己满意的片子的成本在10酶刀。即使您用mark ii,您的出片率约等于多少。使用数码容易产生一种惰性,以为不用仔细构图,测光,俺来个大包围就行了。实际情况呢?俺自己的经验是有1半快门是不必要按的。据说平均水平是90%。

考虑到机身的差价和使用寿命,产品寿命俺觉得还是胶片便宜。比如D70比同等的胶卷相机贵了大约400美刀。(mark2差得更离谱。)这些钱约等于40卷RVP加冲印,如果你象我一样自己买盘片卷胶卷,那就相当于70卷36张。如果在国内,冲印便宜,那差距更大。

就象唱片从模拟到数码的转变一样,摄影也需要一个类似的过程。同样,数码摄影永远也完全替代不了银盐胶片,就象密纹唱片永远是音响发烧友的宠爱。或许N年后人们能够逐渐忘记反转片的视觉冲击力,但俺不认为俺这辈子能够接受把色彩信息完全用数字表达。这纯粹是感觉范畴。理论上人眼能辨识的色彩信息不是太多,正如人耳能分辨的声音信号也不太多,但如果缺了这个频谱外的信息,感觉就不对了。

在网上讨论片子时候,大家会说德头油,润,日头普遍干,冷。用数字怎么表达这种感受啊。俺比较而言用泥糠最久,俺看底片能够分辨出泥糠的味道和假能味道的不同,俺不信数码底能反应这种感觉,也不信这些纯感觉类的东西能用数字来表达。

色彩问题也已提及。网上能找到各家的数码单反的色谱,看了就知道了,真是有点离谱。简单而言,没有一种颜色是能接受的。更别提色散问题了。建议大家用自己的数码相机调到最大分辨率拍胶卷盒。拍完了在电脑上用全幅看各颜色之间的过度。如果你发现你的相机拍出来的片子各颜色只间是干净的,在边缘没有任何颜色混杂在一起,那恭喜你,你拥有了传说中的超级武器。

白平衡的问题不太大众化,大约只有少数人碰到吧。俺出门拍风景,总要带上些滤镜来调色温。雷登81和85是俺常用的。但如果拍数码,俺就不知道用什么好了。哪怕当场调白,然后设成全手动模式,出来的片子还是基本一样,全都是中间色调。回家PS去吧。俺到目前为止没有调出一张完全满意的色温效果。

再讲讲超广角。刚才已经提到数底,不管是CCD还是CMOS都小于传统135的片幅,所以就造成了所谓的放大倍率。俺没实际比较过各家顶级机的放大倍率,俺知道的最小倍率也有1.2倍,而通常是1.6倍。你想用20毫米头,如果在1台1.6倍的相机上,(比如泥糠D70,D100,假嫩D REBEL) ,那你的镜头就相当于32MM,广角效果荡然无存。即使是那些号称1。2倍率的顶级机,20MM也成了24MM。别小看这4MM,如果算视角,差了不少啊;如果看价格,20头大约是24头的一倍,别继续告诉我没区别啊。

当然了,数码相机还是很方便的,家里常备1台玩玩也不错。俺只是提醒大家别中了厂家的广告圈套,别唯数据论。像素高的一定比像素低的好吗?贵的一定比便宜的好吗?数码单反拍出来的片子一定比数傻的好吗?

元宝推荐:Highway,

本帖一共被 1 帖 引用 (帖内工具实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