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以及其他 -- 夜如何其

共:💬129 🌺975 🌵13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陆军主力也是李鸿章的淮军啊

援军有宋庆统带的毅军,2000人;卫汝贵带领的盛军,6000人;左宝贵的奉军,4000人

然后才是满清贵族丰升阿的奉军,1500人

驻朝鲜的叶志超也是淮军,叶志超手下有个著名将领叫做聂士成--后战死在庚子之变的天津保卫战中

还有淮军的刘盛休部盛军

但是叶志超弃城逃走,狂奔五百里,一夜之间从平壤跑到国内

就这样,聂士成还取得了战术胜利

更可气的是,当时淮军的装备比日军还好

甲午战争前

清军配备的连珠快枪都是当时最先进的栓动步枪,而日军装备的主力装备却只是单发步枪。

根据美国人在甲午战前的看法,清军当时是世界排名前五的陆军,而清朝大臣们也洋洋得意,曾在奏报中自豪的写到:“大清快枪快炮之多,甲乎天下!”

以平壤战役为例,是役参战部队多数是清军精锐,每门炮自带炮弹50颗,每枝枪自带子弹150发,以后又由国内运去炮弹2400颗,格林炮子50000颗,子弹50万发,火力不能说不强。但炮兵"炮准甚疏",步兵射击的命中率也极低,每人发射子弹达三四百发,可是全战役仅击毙日军180人。在以后的战争中,清军几乎每战皆滥放枪炮,动辄就是每枪发射子弹数百发。而日军方面,在整个战争过程中,其派往海外的士兵每人平均只使用子弹8发!

据有关资料记载,平壤战役,清军丢弃大炮48尊,步枪10000余枝;鸭绿江防之战,丢失大炮78尊,枪4400枚;大连湾、旅顺口失陷,日军缴获大炮270多尊,枪600枝。以上数处清军遗弃的炮弹达数百万发,子弹达4000万发以上。另据日方统计,日军在牙山、平壤、九连城、凤凰城、金州、大连湾、旅顺口等地,一共缴获大炮607门,枪7394枝,炮弹267.17余万发,子弹7745.8万发。其后,在牛庄、营口、威海卫、澎湖等地清军遗弃的火炮亦达数百门,枪枝、弹药更是不计其数。而在甲午战争全过程中,日军仅仅消耗子弹124.18万发,炮弹34090发。两相比较,怎不令人触目惊心!李鸿章曾哀叹,淮军部队遗弃大炮,"令我寒心,再发再弃,当如之何!"依克唐阿自己承认,自开战以后失去枪枝7807枝,损坏880余枝。至于火炮,到1895年初,只剩下快炮4尊。这些武器被日军缴获后,势必导致敌我装备的此消彼长。日军将缴获的武器(特别是大炮)投入战斗,大大加强了火力。如旅顺口之战,日军以所得卫汝贵部快炮"登山俯击"清军炮台。威海卫之战,日军攻占沿岸炮台之后,即掉转炮口轰击港内的北洋舰队,更是尽人皆知的事实。最典型的事例莫过于田庄台之战,是役,"我海盖间历战所失行营大小炮无虑百尊,尽为倭人攻具,列辽河南岸,数倍我炮"。在日军猛烈炮火的轰击下,清军势不能支,乃"大溃西奔"。

综上所述,我们认为,甲午战争中,清军的装备在总体上是占优势的,但由于清政府的腐朽无能,清军的腐败和缺乏训练,缺少合格的、懂得近代战争的指挥官等不利因素,这种优势在战争初期即在很大程度上被抵消了。以后随着战争的进行,日军缴获了清军大量武器,使双方的装备发生了逆转,清军不断削弱,日军逐渐加强,终于导致了甲午战争的最后失败。

再多说一句,你说的

寄托了最大期望的近代化陆军被日军大部围歼

恰恰说错了,淮军的军制还是古代陆军,日本才是近代化陆军

1、淮军的最大的建制单位仅为营,叶志超指挥超过了20个营

日军却是引进了西方的师-团-营编制

2、淮军没有司令部建设,特别是没有参谋部建设,事实上,中国军队参谋制度要到黄埔军校开始正规建设,国内革民战争中才逐步完善

日军已经有了完善的司令部建设,参谋团制度已经确立

3、淮军的营是没有营部的,营之下只有哨和小队两级,没有参谋,缺乏基层军官,营官对于全营几乎是垂直领导。叶志超,手底下要指挥超过20个营,加上各支援部队,附属人员,总人数接近两万人,这已经是一个德军标准陆军师的规模了,但是在德军或是英军的编制中,各级指挥体系完善,而淮军,比如叶志超,却要自己直接指挥这20多个营

日军拥有一支现代军队所应拥有的所有东西,包括动员、指挥、参谋、后勤、编制、训练、交通这些核心要素,其编制基本上就是德国陆军的翻版,形成了以师团-旅团-联队-大队-中队-小队-分队的常备军指挥体系,在战时为解决师团间的协同指挥问题,会在师团上设置军一级形成战时兵团。

通宝推:ccceee,海峰,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