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千年(敝帚自珍)

主题:读三国有感随笔 -- 解甲

共:💬252 🌺3049 🌵9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家园 当然是多方面因素嘛。

谈这个话题,其实是想说明一下很多因素都不能绝对化。

比如孙吴攻荆州吧,多有以荆州居上流之重来论证孙吴攻击不可避免的。这说法自然不错,然而荆州对孙吴有很大重要性与孙吴必定要优先拿到荆州中间,还是不能划等号的。

同样,刘备集团丢了荆州,覆军杀将,要有以报复,这也是天经地义的。但再多的充分性,也不能构成必要性。前有湘水和议,后有孙权称帝,都是和平收场。所以我认为如果孙刘双方仍能达成共识,也未必有夷陵之战。

孙权在建安二十四年夺取荆州,是战略上的短视,这一点论者众多。短视固然是短视,但我还有一点想说,战略上的正确不能保证战术上的胜利;而众多战术上的胜利,是有可能扭转战略形势的。比如孙吴集团夺取荆州和夷陵之战两次战役胜利,不仅掩盖了战略上的失误,最终也改变了战略局势,虽然改变的不是很彻底。

一强在侧、两弱互斗之不明智,这一点网上言论众多,这似乎也掩盖了孙权在一些更具体操作上的失误。首帖谈及的派诸葛瑾求和是一方面,对关羽的处置也令人摸不到头脑。

关羽死状,确切点说,应该说史书记载并不确切。按本传,是在临沮被斩,裴注引的蜀记,则补充说明了是被俘斩,但裴松之同时驳斥了此说不经。按潘璋传,则曰被潘璋部下司马马忠所“禽”。

这个嘛,我认为关羽是阵亡的。三国志的体例中,“禽”也可以是战场上杀死,如武帝纪:“丑、良皆绍名将也,再战,悉禽”,俘获的用词往往是“生禽”。如果说孙权俘获了关羽,却直接砍了脑袋,那就实在很难高看孙权这个人的政治智慧了。

杀死关羽的作用,无非是政治表态,表示与刘备势不两立,而博取曹操更大的信任。问题是在袭取荆州的时候,曹操已经表现得毫不可信了,孙权已经被他卖过一次了。而羁押关羽带来的选择主动权,则是不言而喻的。

但袭取江陵之后,关羽所部已经溃散,关羽是带少数亲信向益州逃亡,孙权有俘获他的条件。至于最终关羽被杀,是因为孙权战略上的短视,还是因为潘璋、马忠四个意识不强,未能充分领会孙权意图,现在很难判断。总之吧,关羽的被杀,恐怕给孙刘之间造成了一条不可弥补的巨大裂痕。

==

刘备这边呢,面包叔提到荆州军政集团的压力。这个自然也对,但这个说法呢,大众认识往往也有点偏差。

我认为这个“荆州军政集团”的压力,不主要来自于史书上找得到的军政头面人物,而是来自于荆州籍中下层军官乃至基层士兵。这道理其实很简单:高层军政人员受乡土束缚必然较小,另外由于人数少,他们的损失刘备也补偿得起。

另外还有一个常见的误解,网上的历史讨论往往可见“集团”之说,这说法当然不错。但很多人出于自身经验,是把“集团”当成现代党派那样去理解的,认为这些集团也有组织,有纲领,有领袖,这恐怕就不太对头了。那个年代并无党风,更无党建,这些集团不可能有现代政党那样的组织行动力。而很明显,最常见的参考模板是在列宁式政党里组织行动力也居于前列的中共,这就更荒谬了。

回过头来说,这些基层将士的故土之求,刘备无法补偿,也不能无视,但短期内,未必不能控制。控制的方法当然是古今一体的不二法门:转移矛盾。所以说仗是不得不打,但方向却是可选。于是乎局势是这样的:

攻魏的优势有:有兴复汉室的大义名分,曹操刚死,曹丕刚篡,中原人心未定。之前汉中战役胜利果实还在,曹魏力量还比较虚弱。如能拿下关中,比夺回荆州的战略意义要大。

劣势则是荆州将士对这个选择士气不高,如果战役进行不顺,则有扩大为危险的可能性。并且对曹魏作战,至少需要保障后方安全,然而孙吴还在袭扰。

攻吴的优势有:有报仇的大义名分,孙吴初定荆州,人心未附,而刘备在荆州仍有相当号召力。由于是夺回故土,荆州军势必将士用命。

劣势则是曹魏虎视眈眈,既有在战斗过程中遭到曹魏夹击的可能性,又有在战后孙吴彻底倒向曹魏的可能性。此战即胜,也无非是回到战前的战略态势,而天下有变的战机却已经错过了。

==

通过这样的列举,多少可以看出,攻吴攻魏各有优劣,所以战役发动之前,蜀汉朝议纷纷。但孙吴以自身行动,不断强化蜀汉伐吴报仇的正当性,以及削弱蜀汉伐魏的可行性。

所以说诸葛亮事后甩了那句很妙的片汤话:

法孝直若在,则能制主上,令不东行,就复东行,必不倾危矣。

用这种话来臧否人物(网上消遣,这是个普遍思路),其实如面包叔所说,听听就好。真正妙的地方,是诸葛亮表示出的态度。

前面说,法正能制刘备不东行,这一点,莫不如说是诸葛亮婉转地表达自己想制而不能制。史书有载:“诸葛亮与正,虽好尚不同,以公义相取”。从后来诸葛亮臣摄君权的执政风格来看,法正之跋扈会是一个大问题,但在刘备时代这却不是问题。而法正的战略才能则是诸葛亮所认可和佩服的。因此诸葛亮认为,法正在战略判断上必然会与他一致,“令不东行”。而以法正的身份地位来说,他是表达这个意见的最好人选。

更妙的就是后面那句话了:“就复东行”。既然能制刘备,又何来“就复”呢?无论是法正还是诸葛亮,乃至刘备自己,都制不了孙权,是孙权在不断加强“东行”的必要性。可见刘备最终东行,连头号联吴派诸葛亮都已经不以为非了。所以最后结论正如面包叔所说,伐吴并不错;错的是打输了。

通宝推:mezhan,烤面包的胖大叔,李根,
全看分页树展 · 主题 跟帖


有趣有益,互惠互利;开阔视野,博采众长。
虚拟的网络,真实的人。天南地北客,相逢皆朋友

Copyright © cchere 西西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