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读曹操的《述志令》 -- 回车
第一,看结果可以知道,这篇文字的目的不是在舆论上防守,而是进攻。建安十五年十二月,曹操颁布此令,过了一个月,曹操三子封侯,世子曹丕封五官中郎将,并明确“为丞相副”。在丞相这种权位上搞世袭,大家都知道是什么意思。如果作此令的目的是为了压制反对派舆论,那行动上多少应该摆摆样子,事实是不仅一点样子没摆,反而直接在代汉的道路上迈进了关键的一步。
曹操追述早年志向,直抒胸臆,表现出的真诚不似作伪。但他自明本志,却不是要把本志贯彻始终,而是与本志诀别。没有下定决心的感情驱动,很难把文章写得如此动人。
而且,尽管事实的发展与曹操文中表达的倾向截然相反,但我觉得不宜简单地把这篇文字视为“奸雄欺人之语”。技术上讲,尽管曹操为曹丕搭好了以魏代汉的台子,但他本人确实没有一逞“不逊之志”。而考虑到曹氏宗族的身家性命,除了代汉自立,恐怕也没有别的路走。
这篇文字的意义之一,是我们可以从中一窥曹操的性格特征和心路历程。
==
第二,任先生提到的“曹操困境”,我觉得是个伪命题。
就拿任先生的例子来说,我认为把岳飞和曹操对比是不恰当的,二者的理想抱负并不一致。岳飞的志向,是想要兴复中原,还于旧都。至于成功之后怎么办,没有证据显示岳飞有明显兴趣。而曹操则不然,曹操的志向也包括统一天下(这多少可以与岳飞的志向做比拟),但在统一之外,曹操显然也对社会的发展方向有思考。
所以说任先生所提到的这种贤才因统治者的猜忌而不得以施展自己全部才能抱负的困境,或者叫“岳飞困境”更准确一些。因为对曹操来说,这其实不是个困境。
曹操在这篇文字里指出这一困境的同时,其实就已经走出打破困境的一步了,答案就是攫取皇权。不在其位,不谋其政,欲以天下苍生为己任,在封建时代,除了当皇帝,难道还有别的合乎逻辑的解答吗?
岳飞的路,太依赖于统治者,而统治者们却往往不可信赖。曹操的路虽然免不了在道德上被攻击,但却是走得通的路。
理想的英雄,是既有岳飞的情怀和操守,又有曹操的胸襟和手腕——想必也猜得到我在说谁了。
这位英雄给曹操翻案,大抵是出于希望能涌现出更多这样的英雄。这份胸襟,是他更胜曹操乃至一众封建帝王的原因之一。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且不说他多次屠城,杀人无数 goodgunner 字117 2018-10-23 07:40:59
🙂春秋无义战 圆月弯刀 字36 2018-10-23 09:28:20
🙂所以说他苦啊 3 删ID走人 字327 2018-09-15 22:10:59
🙂说两点看法。
🙂既有岳飞的情怀和操守,又有曹操的胸襟和手腕 3 道可道 字54 2018-09-17 12:01:58
🙂要求太高了,做个刘裕已经是国家民族之大幸了 删ID走人 字39 2018-09-22 01:09:31
🙂同感,刘裕已经是千年之二的大幸,非常难得 1 金口玉言 字138 2018-09-22 18:05:59
🙂结果呢? 红尘无极 字129 2018-09-15 20:27:5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