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原创】胡搅蛮缠,不值一驳 -- 红军迷
如果是半路切入,你可能认为电视剧《面具》描写的是一名共产党地下党员,他为了解放的事业,无暇顾及妻子,偶尔才能尽一下当父亲的义务。但不是,主角李春秋是一名国民党特务,潜伏了十年后被唤醒。
最近几年,这样的叙事风格很流行,背景是模糊的,是共产党还是国民党并不重要,重要的是他是一个人,一个小人物,一个在一张大网中挣扎的小人物。过年时颇受追捧的《知否知否》也是如此。观众们似乎很满意这样的设计。
我记得在这之前,有过一些对艺术创作的反思。反思认为,我们传统的艺术过于脸谱化,缺少细节,不够立体,一切共产党员都是视死如归的,一切国民党员都是贪生怕死的。好比戏曲中,关羽永远是红脸,曹操永远是白脸。反思认为,观众对此不买账,因此,艺术创作需要改革,需要有更多的细节,更为生动。
但是我有一个理论:一个美人,如果你用放大镜去看她的脸,你看不出来美在哪里,相反,你看到的只是毛孔和血管——自然,我这里说的美是一种正常距离下的美。同样,一个人再丑,如果你贴近了去看,你也看不出来丑在哪里。
我们如今的艺术作品就是这样,贴近了去看。
于是我们这些人就失去了判断力,我们不知道何为美何为丑。
其它事也是一样。比如炒股,如果你拿着放大镜去看,你会发现每一笔交易都有赚钱的可能,同时也有亏损的概率,你不知道你该如何落子。你觉得这就是一张大网,而你是网里的鱼。
我想,这就是富贵病了。
所谓富贵病,就是富了而不知道把富余的目光投向新的地方,而是在原地打转——所谓的深挖。
因为离得太近,因而不知道何为美何为丑,撕逼在所难免。
- 相关回复 上下关系8
🙂革命不彻底 15 lilly 字761 2019-03-05 22:41:20
🙂撕逼在所难免
🙂其实人民群众就是喜欢黑白分明脸谱化的人物 5 删ID走人 字301 2019-03-07 18:33:05
🙂“脸谱化” 是一切艺术工作的应有之义 4 潜望镜 字884 2019-03-13 02:43:11
🙂你们明明在各说各话 13 南宫长万 字1060 2019-03-03 16:48:09
🙂你的批评有道理 8 红军迷 字1055 2019-03-03 21:17:26